師新穎
(石家莊市食品藥品檢驗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11)
使用化妝品的主要目的是修飾皮膚上的小瑕疵從而帶來美麗,但部分人在使用化妝品后,卻有輕重不同的瘙癢、紅斑等癥狀表現。未通過國家質量檢測的假冒偽劣化妝品的大量出現,擾亂消費市場的同時也對消費者產生了極大的傷害。因此,對化妝品所造成的不良反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預防與處理意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涂抹、噴灑方法是化妝品作用于皮膚的主要方式,唇部、毛發、指甲等皆是化妝品常作用的部位,是實現皮膚清潔、美容保養以及改變外觀的關鍵因素。多數化妝品屬于精細化工產品或化學工業品,這也是導致使用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根本原因[1]。皮膚或附屬器官出現不適感,是化妝品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后所產生的典型不良反應類型,以皮膚瘙癢或紅斑為主,部分患者在使用化妝品后伴有灼熱感或緊繃感,甚至會影響到皮膚色素的沉積,誘發毛發脫落或口唇炎癥等現象出現,對使用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
自1997年發布《化妝品皮膚病診斷標準與處理原則》以來,經過多次補充修訂后,對由于化妝品所導致的皮膚不良反應的防治、診斷以及規范使用指南等均作出了詳細解釋[2]。根據以上處理標準可以將經常出現的由于化妝品縮帶來不良反應分為以下幾種:化妝品痤瘡、接觸性皮炎、色素異常、甲損傷、毛發損傷等幾類。
第一,化妝品接觸性皮炎。由于大量使用化妝品所導致出現的應變或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占據了最大的化妝品皮膚病比例。此種病癥反映到患者皮膚的主要表現包括水皰、紅斑、滲液等,并經常伴有疼痛與燒灼感,產生皮膚瘙癢癥狀的患者較多。
第二,化妝品光感性皮炎。化妝品中的某些物質,在與光線接觸后將會讓使用者的皮膚有不良反應表現,最終導致光毒性或光變性皮炎。在患者患病后,有較大概率出現皮膚紅斑或局部部位腫脹現象。
第三,色素異常。使用者在使用化妝品后,對化妝品中某些成分過敏的患者,在其涂抹部位經常會有慢性色素異常情況產生,或在與皮膚接觸后患上接觸性皮炎,待到皮炎消退后導致皮膚有大面積的色素沉著現象出現,或表現出色素脫失特征[3]。對于使用者來說,一旦發現此類情況或皮膚有不適感受,則應立即停止使用此類化妝品并保證到醫院進行診治的及時性。
第四,化妝品痤瘡。使用者在使用化妝品后,使用過的皮膚位置發生皮膚痤瘡改變,例如黑頭、丘疹、膿皰等,若不及時診治將使得局部皮膚的癥狀表現逐漸加重,甚至導致局部皮膚潰爛。
第五,毛發損傷。部分化妝品在作用于毛發后,導致毛發有干枯、折斷、分叉表現,甚至在長期應用后大量脫落現象產生。但應注意的是,此類現象并不包含以脫發為主要用途的化妝類產品。
第六,化妝品所造成的甲損傷。指甲油或部分用于美甲的化妝品作用在指甲后,將會導致出現諸多損傷或炎癥。甲片損傷主要表現在指甲變形、光澤度下降以及質地脆弱等方面[4]。若與指甲旁邊的皮膚接觸,部分人還會出現輕重不同的組織病變,例如紅腫,滲液、脫屑等,長此以往甚至會對指甲或周邊皮膚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導致出現化妝品不良反應的原因主要包含兩方面,其一,化妝品本身品質問題。若化妝品并沒有通過衛生檢驗,或未能按照相關規定隨意更改成分,又或是為追求最大化應用效果超標添加某些禁用物質,均會導致化妝品質量下降。再加上化妝品在生產過程中受到了重金屬、微生物等污染,原料毒性刺激與毒副作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條件下,必然會造成使用者的皮膚損傷;其二,使用者的個人原因。由于不同人的體質不同,對物質的敏感性也有所差異,這就導致化妝品本身為合格產品,但使用者對其中所添加的某類物質過敏,繼而導致使用者產生皮膚不良反應。以異位皮炎為例,在皮炎未發作的情況下,若擅自使用某類包含特殊成分的化妝品,也將會有不同的不良反應表現。再比如患有皮脂溢出酒糟鼻的人群,在改變以往清水洗臉習慣后,使用清潔霜等化妝品,也將增大化妝品皮炎的發生風險,致使酒糟鼻反復發作給消費者帶來了皮膚與心靈上的巨大痛苦。
作為消費者,也應從以下幾點內容中找出導致出現皮膚不良反應的原因。
一是標簽。部分化妝品采取在說明書中夸大宣傳的方式,以激活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致使消費者使用不當影響了其使用效果,并帶來諸多不良反應。部分標榜自身美白祛斑能力的產品廣告,演員在使用過后的表現像是去除了多年的“陳年老皮”一樣水嫩,此類特效性技術在廣告中的頻繁使用,就是典型的夸大化妝品使用效果。
二是消費者所選擇的美容院在化妝品使用過程中未能按照正確的使用方法,擅自更改使用比例的條件下,導致消費者即使在出現皮膚不良反應后,也會在美容院導購或技師的勸導下繼續使用此類產品。由于未能及時就診,導致耽誤就醫對皮膚造成了永久性的損傷,其也是導致皮膚炎癥加重的主要原因。
三是受運輸因素影響,在周邊環境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本來檢驗合格的化妝品性質發生改變,或是在卸貨后儲存不當,導致消費者使用過后影響到其皮膚狀態。此類有變性反應產生的化妝品,若僅僅感官將無法保證現象察覺的及時性,部分外觀并無異常的化妝品,經過長期貯存后將會導致其內部的某些化學物質抗原性有顯著的增強表現,長期使用后將會增大使用者皮膚過敏反應的發生風險。
四是在化妝品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某些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出現不良反應。例如春季、夏季飄浮在空氣中的花粉、日常生活中的粉塵等若附著于涂抹了化妝品的皮膚上,經過皮膚吸收后將會誘發過敏反應。再比如部分化妝品由于自身散發出特殊香味,使得其吸引了大量昆蟲,例如螞蟻、蜜蜂等,這些昆蟲爬過或叮咬皮膚后,將在化妝品某些物質的共同影響下致使出現皮炎癥狀。除此之外,化妝品中的某些物質也會與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發生反應,從而加重皮膚炎癥。
多數進入到市場的化妝品本身是安全的,在此背景下只有少數會誘發使用者的不良反應。通過對發生過化妝品不良反應的人群的調查,多數不良反應所導致出現的使用者皮膚損害較為輕微,嚴重的將會致使出現皮膚損害,這些皮膚損害表現統稱為化妝品皮膚病。對于癥狀較為輕微的人群,在停止化妝品使用后將使不良反應隨時間推移慢慢消失,皮膚也將會逐漸自愈。而情況較為嚴重的患者,則應保證就醫的及時性,越快治療則效果越好。因此,為保證皮膚健康,作為消費者應掌握基本的安全使用化妝品的方法,形成防護意識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第一,需要對自身膚質有充分的了解。干性皮膚特征為水分與油分在皮膚上的分布不正常,日常表現為干燥與粗糙,且彈性缺失,毛孔較為細小。這一類皮膚多數較薄,極易被外在因素所影響產生過敏反應。不僅有皮膚暗表現,且缺少光澤,容易出現斑點且上妝較為困難。從外觀角度看,皮膚多較為干凈且皮丘整體平坦,呈直線走向。但易導致皮膚松弛,繼而增大了老化現象的發生風險;而油性皮膚主要特征為油脂分泌旺盛,皮膚顏色偏深,且極易出現橘皮樣皮膚。在油性皮膚人的臉上,經常會看到其鼻翼處的油光,且毛孔粗大,經常有黑頭伴生;混合性皮膚兼顧兩種皮膚的特點,油脂旺盛主要體現在口鼻部位,但整體皮膚pH值多處健康范圍內。
第二,進行過敏性測試。在購買化妝品前,需要先在自己的手臂或耳部進行使用,若有紅斑或瘙癢等癥狀出現,則不應購買。
第三,使用合適方法判斷化妝品品質。首先需要查看化妝品標簽是否完好,并品鑒其氣味的純正性。建議涂抹一定量的化妝品,感受其膏體的爽滑程度。
第三,選擇渠道合法的產品。美容院中所使用的化妝品,需要在使用前問清其產品來源,并查看其說明書與標簽,注意留存美容憑證與產品發票,以免引發不必要的糾紛。
第四,嚴格遵循化妝品中所規定的使用方法進行試用。若發現有不良反應出現,則使用者應做立即停用處理。若涂抹位置癥狀較為嚴重,則應保證就醫的及時性。就診前需準備好化妝品樣品與包裝,為醫生的后續診治提供完備條件。
第五,使用的化妝品以零添加為主。添加的物質越多就意味著過敏原存在可能性越大,因此,盡量選擇零添加化妝品。在無法明確添加物質是否為過敏原的情況下,建議咨詢導購或醫生,以免產生不良反應。
第六,需要確認化妝品包裝是否完好、標簽內容是否清晰完整。在標簽中需要體現成分、名稱、生產地質、使用風閥、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并應標注注意事項與不適宜使用的人群。化妝品標簽內容的完整性同樣對于判斷成分中是否包含過敏原有著較大幫助,從而避免出現誤使用現象。若化妝品為進口產品,則必須配備中文標簽。作為消費者,必須有對化妝品功效的合理預期,若發現標簽中有誤導或夸大宣傳的內容,則需要提高警惕。觀察化妝品外包裝,查看是否出現破損,以免外來雜質進入其中影響化妝品的使用效果。
綜上所述,化妝品所造成的皮膚不良反應案例較多,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消費者應擦亮雙眼,從多個角度分析化妝品使用的安全性,并通過預先試驗的方式降低在使用后產生不良反應現象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