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
(貴州省圖書館,貴州 貴陽 550004)
貴州,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地理形勢的秀美之地,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這樣西高東低,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的地形不僅造就了貴州魂自天然、鬼斧神工的山川、峽谷及熔巖,還繁衍了貴州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態文化。
貴州孕有17個少數民族,風俗各異,民風凜然,釀造了貴州特有的村落風情和民居建筑。各民族在喀斯特地貌和群山環抱的地域中逐漸構成了自己民族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環境,“侗族住水邊,苗族住中間,瑤族住山巔”,這樣原生態生活環境和民族文化蘊藏并滋養了獨具貴州特色的鄉村旅游資源。
自2019年起,在文化創新發展,打造融合新模式的推動下,各省公共圖書館都在極力開拓能與圖書館傳統借閱資源共享、互補協同的文旅融合新模式,契合貴州近幾年蓬勃發展的山地旅游和鄉村旅游,不僅挖掘出了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更優化了交通、住宿等外部服務條件,真正做到組合資源優勢,擴大資源規模,將風景名勝區與民族鄉村旅游有機結合,民族文化廣泛傳播,文化助力旅游,保證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西江千戶苗寨,開陽十里畫廊,安順天龍屯堡,貴定音寨,湄潭、鳳岡茶海旅游……這些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點以“特”取勝,逐漸成為貴州旅游的知名品牌,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慕名而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貴州鄉村旅游發展逐漸轉型,在出臺的《關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意見》中,進一步明確要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構建“和諧貴州”的重要載體。并把鄉村旅游與觀光旅游、休閑旅游、度假旅游有機結合,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復合型鄉村旅游產品。
貴州省圖書館作為全省規模最大,服務手段最完善的公共圖書館,一直擔負著傳播文化、服務大眾的社會職能,承擔著“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更多的公共圖書館致力于把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文化傳播相結合,達到了擴大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和范圍、促進全民閱讀、服務當地經濟和文化建設的需求與期望。
基于貴州當前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需要在現有鄉村旅游的基礎上積極融入當地文化特色,解析和定位鄉村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未來機制,激活和釋放文化魅力,有機互動鄉村文化的經典傳承與現代創新,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資源,逐步踏出一條鄉村文旅深度融合一體發展的新思路,把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結合。
少數民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服飾、飲食、居住、婚姻、禮儀、喪葬等優秀的民族文化,凝結了少數民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興義市萬峰林雙生村,坐落于風景優美的興義市萬峰林景區腹地,村中現今居住有漢、布衣、苗、彝、白等民族,保存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因多民族混居,雙生村多種文化融合發展,每年的民俗活動也比其他村寨要豐富多彩,是開展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模式建設的優質地。
黔南惠水縣好花紅位于貴州惠水縣城以南17公里,是國家AAAA級鄉村旅游度假區,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布依族民歌《好花紅》小調的發源地,也是“中華布依第一堂屋”和“中國金錢橘之鄉”的所在地。“好花紅”一名來源于布依族民歌,2002年經貴州省政府批準更名為“好花紅鄉”,這里歷史文化淵源悠久,民歌藝術名揚海外,不僅有秀麗的山水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還遍布奇特的生態環境和厚重的人文景觀。
布依族古樸的布依寨門、獨特的民族風情、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獨樹一幟的居民、完好的農耕傳統、整潔的農家棧道、構成了雙生村和好花紅村布依寨民族文化長廊的美麗圖景。同時,布依族“八音坐唱”作為優秀民族文化代表,經國務院批準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八音墻”寓意為將傳統文化之音廣為傳頌。
江口縣太平鎮云舍村,坐落于巍巍梵凈山下,幽幽太平河畔,一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這便是被譽為“中國土家第一村”。秉承著土家族的自身古樸的民俗風情,也依托了近幾年鄉村旅游的極速發展,云舍村從當初不起眼的村寨搖身變為了“中國最美村鎮”“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也榮獲了“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等榮譽稱號。云舍村依山傍水,既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又有優美的田園風光和奇特的自然景觀,是以土家民俗風情旅游和生態觀光相結合的成功典范。云舍土法造紙工藝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土法造紙工藝鮮為人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傳統工藝是公共圖書館文化傳播和推廣的重要職責。
“全民閱讀+全域旅游”已逐漸成為各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方向,結合旅游景區的游客服務中心、景區休息站、民宿、鄉鎮集中點等開設圖書館分館、閱讀驛站、圖書流動點,聯合社會力量,融合旅游資源,真正搭建起全民閱讀服務大平臺,實現人群流動在哪里,閱讀分享就在哪里的新舉措。
針對各融合點的特色,設置約100~150平方統一標識系統、統一裝修風格的休閑閱讀區,讀者可以在此區域享受自助閱讀的樂趣。同時配置一些民俗特色、少數民族文化、傳統文化、養生、兒童文學等特色圖書。同時,因2019年曾入選中國美麗休閑名單的雙生村現吸引入了大量的民宿品牌入駐,旨為打造環境舒適、養生休閑的康養文創基地,可以選擇在這樣極具地方和品牌特色的民宿或酒店開設閱讀區,并實現居住區、旅游區圖書的通借通還,并試圖打造“線上+線下”新服務模式。開通圖書線上借閱服務和線下自助借還書點。為本地居民提供更豐富的閱讀資源,為遠道而來的游客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讀者服務。
同時,以蘆笙、八音坐唱樂器等民族樂器為外形,掛于少數民族村落外墻或民宿周邊醒目的地方打造有聲讀物墻,將經過專業整理含有當地民族民俗、傳統文化、休閑文化等民歌、民謠及傳說制成特色電子資源,免費提供給當地居民和游客。傳承本地文化,弘揚傳統民族文化。
為了滿足更多游客閱讀需求,打破閱讀空間的局限,我們也試圖旅游景區建設一個有聲文化閱讀空間,涵蓋當地生態旅游、少數民族歷史及傳統文化、紅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專區,游客只需掃二維碼,便可免費聽書,讓旅客從聽覺上深入了解當地歷史來源及特色文化,進一步感受閱讀的魅力。
貴州省圖書館為一類公益性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的社會公信力,而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豐富,鄉村農作體驗、民族美食制作等公益活動深受游客喜愛。通過設立“少數民族文化研學基地”,讓更多想要了解和研究少數民族文化的民眾走進少數民族聚居地和村落,了解民俗文化,感受民族風情。而貴州省圖書館近年來積累了一定的品牌講座、活動,可定期舉辦公益講座來擴大宣傳,帶動閱讀,通過文旅融合模式的建設,圖書館可以將文化活動延伸到本地,也可以將本地民族民俗文化活動推廣到田間地頭,為當地居民引進新的知識、新的創意,為地方脫貧攻堅助力。不僅豐富了圖書館的活動類型,也給項目點的活動帶來了更大的影響力,以期共同打造一個圖書館及項目點雙方共贏的活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