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新店鎮小學,湖北 赤峰 437300)
小學數學隨著創新教學理念改變而不斷改革,傳統的教育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興趣,創新改革教學模式是適應新時代教學需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數學,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應從多個生活角度著手,引導學生勤于思敏于行,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獨有的思維模式。但是很多教師在實踐生活數學教學中,對生活化的理解存在很大的誤區,從而影響了真正的教學效果,生活化數學教學也只是流于表面。為此探究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變數學教學上的形式主義,將化難為易、化虛為實結合生活的教學思路,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數學教學工作中,按照傳統的教學思維及模式出發,忽略“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沒有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與課程教材有效結合,忽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教材融合能力,嚴重影響學生數學生活化學習能力培養。教師所選用的生活教學素材,往往顯得非常突兀,教材與生活的融合和過渡不銜接、脫節現象,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
生活化教學模式是通過引入生活中素材幫助課堂高效開展,但是教師在生活化的教材選擇存在一定誤區,導致所選的材料以及實踐項目都與實際不符或是過于宏觀龐大,浪費太多的實踐時間,這是不科學不合理的選材,容易造成過多的教學資源浪費。導致學生的生活實踐性不高,融入性不強,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價值的理解。
教師對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存在理解和實踐上的誤區,教師在生活化數學教學模式中過多使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雖然這一教學模式很好地幫助學生開拓思維,提升教學效果,但是在實際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會難以把控教學流程,造成課堂紀律差,教學進展緩慢,學習效果差等的現象,對此,教師要結合多種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還要提高教學效率,能夠保證完成教學內容。
數學教學是一個全面系統的教學過程,不僅包括學生課前、課堂上還要包含課后學習,課后的學習占據了數學教學重要地位。生活化教學就是學生能夠通過數學學習后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融入生活,從而達到生活學習合二為一的良好局面。很多教師能在課堂上很好地融入生活,完美發展課堂教學行為,但是課后卻沒有繼續延續生活化的融合模式,使學生在對生活中數學探究積極性不強,生活觀察能力不強。
小學數學生活化存在的誤區,其根本是數學教師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理解不足,教師應深入了解生活化的教學本質內涵,處理好生活與數學的關系,數學是推動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的保障,生活中處處是數學知識,要將數學融合生活,必須找到教材與生活的共性,找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易程度與生活化材料的共性,激發學生能夠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內化數學知識,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掌握生活知識,使生活化知識更加易懂易學易操作和易掌握。
對于一堂數學課的好與壞,教學的選材非常重要,教學的選材對教學質量有決定作用。教師在開展生活化的教學過程必須要選擇更符合學生興趣特點的教材,不僅要符合學生的成長及興趣特點,還要符合教學目標,能夠結合教材共同實現教學目的,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創設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自動探究的興趣,并在情境中不斷滲透知識。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其抽象性大、枯燥乏味容易失去興趣[1]。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形象、直觀和立體的畫面,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更有畫面感。
數學是與我們生活中的事物都息息相關的,學習數學是為更好地創造生活。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擁有數學內容,對小學數學教學進行生活化的教學處理,可以提升數學的有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讓原本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更加生動直觀。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應結合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積極應用,活學活用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數學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模式而已,應多種模式結合,同步促進學生能夠高效掌握數學知識。各個模式也有各個模式的優點,討論式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強調學生主體學習地位[2];交互式教學模式則更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和了解學生,并進行學情分析;實踐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知識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還有講座式教學模式等多種模式,多種模式相互轉換結合,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保障課堂開展的積極性。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數學思維,能夠更好地應用于學習和生活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還要做好課后學習鞏固和延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以便將來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做好“學以致用”,找到解題思路。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數學日常教學中,需要改變傳統沉悶的教學方式,轉變正確的生活教學理念,將教學融合生活化中,使學生們積極結合日常生活,不斷探索生活知識。幫助學生拓展和吸納數學知識,巧妙運用生活實例,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