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電力有限公司安澤分公司,山西 臨汾 042500)
我國人民的生活需求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而改變,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用電量逐漸增加,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配網自動化技術應運而生。作為電力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項新興科技,其有效地將通信技術、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整合,借助現代化科技設備對配電網進行管理維護,并在廣泛的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家電力企業應該對配網自動化予以重視,充分地發揮其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我們。
配網自動化的端口技術主要的內容是將系統運行中產生的所有數據進行整合傳輸,屬于配網自動化技術的基礎環節,其共包含硬件設計技術、功能設計技術以及通信接口技術三大內容。
1.1 硬件設計技術。隨著科技的發展,硬件設計技術的芯片、嵌入式微機,以及主板等,都在不斷地進行設計升級,在配電終端的穩定性以及內部儲存空間上都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益,不僅提升了相關的工作效率,還保證了相關工作的質量。
1.2 功能設計技術。隨著配電終端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在功能設計方面,相較于傳統配電終端,功能更加多樣化,在傳統故障檢測功能的基礎之上,又添加了數據記錄處理功能、保護功能等等,促進了系統故障診斷的準確性,為系統檢測提供了更為詳細的數據。
1.3 通信接口技術。目前,由于工作原理的差異性,通信接口技術普遍適用的形式有串行接口工業現場總線及以太網接口等。其中,因為以太網接口速率較高、通信可靠等被廣泛應用。
故障區域準確定位技術就是在電力系統出現問題時,可以憑借該技術快速地將出現故障區域斷電,與此同時還可以保證沒有出現故障的區域正常用電,從而有效地控制故障區域,保障其他區域供電的穩定性。在日常的電力系統故障定位中,普遍應用的故障定位技術包括有信道的故障區段定位模式、無信道的故障區定位模式。
2.1 有信道的故障區定位。有信道的故障區定位就是通過開關的控制器來對故障區域進行定位,獲得故障的具體位置,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通信技術對整個系統實時監控,獲得相關信號數據,以此來對故障區域進行控制。
2.2 無信道的故障區定位模式。無信道的故障區定位模式就是通過線路的重合器對故障位置進行控制,還可以對各個區域逐級保護,這種情況下,與不同的開關相配合,可以迅速地找出故障區域將其有效的控制。
1.1 功能設計不夠多元化。目前,我國配網自動化正在朝著功能多元化以及裝置智能化的發展方向進行相關的產業升級,通過優化裝置以及相關的工作流程來提高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解決勞動力不足的現狀。然而,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現在,我國的配網自動化技術仍存在功能設計單一的狀況,無法切實地保障電力系統的運行的穩定性。
1.2 新舊設備無法整合。部分電力部門為了提高電力系統的工作效率,迎合科技化的市場環境,在設備的采購方面追求新型設備的使用,想要憑借新型的設備來維護電力系統穩定的運行,但新型的設備與原有的舊設備在使用手法以及運作方式方面無法相融合,不能配合性良好地達到工作效果,這不僅導致信息網絡傳輸能力差,還破壞了整個電力系統的合理運行,反而適得其反。
1.3 管理體制不完善。我國配網自動化的管理體制仍采用不完善的傳統管理體制,這種管理模式沿用傳統的上下級管理方法,無法使各個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各部門的信息也無法相融合,每個部門如果都按照“各干各的”的模式進行工作的話,這將直接影響配網自動化技術的正常應用,影響電力系統的正常運作。
1.4 配網孤島。由于我國電力部門的管理體制不完善,常常導致各部門之間沒有進行合理的工作溝通與交流,而在電力系統的實際運行中,產生的數據信息多而雜,沒有將有價值的信息合理整合,導致每個部門的信息都是獨立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配網孤島現象。
2.1 改善現有模式。我國現有的電力管理模式較為傳統,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無法有效的互換,產生配網孤島現象,如果各部門不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互換資源,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很容易在電力系統真正出現故障的時候無法精確地找到故障原因,對以下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電力部門應該找到更適合電力系統運行的管理模式,統一技術標準,將各區域的配電自動化系統合理整合,保障配網自動化的全面發展[1]。
2.2 結合現代化科技。結合現代化科技就是通過利用計算機技術以及自動控制技術,對用電用戶智能化管理,通過智能技術對家用電器的用電信息進行采集控制,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無線技術對家庭用電安全進行預警。為群眾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用電環境[2]。
總而言之,配網自動化技術可以有效地保證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同時還可以提高系統的工作效率,目前在我國電力系統中被廣泛應用,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配網自動化技術還屬于研究階段。因此,電力企業一定要對配網研究技術予以重視,并加大對其的研究力度,為廣大人民群眾用電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