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廣東 湛江 524000)
通過對世界經濟展開的深入分析,Angus Maddison則指出:在未來的500年內,全球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以降低運輸和通信成本來實現,運輸以及通信成本的降低、經濟自由化的下降,將會在經濟一體化發展中發揮出推動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RFID技術在航運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且取得的實際管理效果相對較好,可進一步加強其使用的合理性。
目前全球運輸已經呈現出一種“集裝化”的特點,托盤和集裝箱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所占比例較大。每個集裝箱的識別碼都具有唯一性——集裝箱號,在交接和運輸過程中可以鑒別集裝箱號。傳統的工作方式采取人采集數據,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錄入集裝箱號,且在工作過程中難以避免出現差錯,導致船期被延誤,貨主承受經濟損失。而集裝箱的運輸以及通關工作、信息反饋效率都是衡量物流水平的關鍵因素,從技術角度來分析與自動識別集裝箱信息關系密切。中國海運集裝箱集團在全球集裝箱產量方面所占比例非常高,大約達到90%,且已經開展生產具有RFID技術性能的新型集裝箱。集裝箱上的RFID標簽可以根據獲取電能的方法進行分類,即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式標簽內部帶有電池,電能非常充足,可以實現遠距離信號傳輸;可以設計不同壽命的電池,以此限制標簽的使用次數和時間。主動式標簽的缺點主要是使用壽命受限,并且隨著電池電力的消耗,傳輸數據的距離會逐漸縮短。被動式標簽內部沒有電池,需要依靠外界來獲取能量,這樣才能正常開展工作,一般在需要頻繁讀寫或者每天讀寫的標簽信息上,其缺點就是需要敏感性非常好的接收器才能可靠識別標簽信息。在航運管理中應用RFID技術時,將其應用在集裝箱方面,能夠加快提箱速度,并且能夠實現對提箱車輛的嚴格管理,從而減少人為因素導致差錯的發生率。
對于集裝箱而言,RFID標簽就像是黑匣子一樣,能夠實現對集裝箱的追蹤。在航院管理工作中,可以利用在港區大門、橋吊、碼頭道口以及船吊上的讀寫器準確讀取電子標簽中的信息,并將信息利用無線網絡或者有線網絡進行傳輸,將信息輸送回服務器上,承運人和貨主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了解到集裝箱的行走路徑以及所在位置。
RFID技術在集裝箱航運中的也可以應用在安全識別方面。標簽的存儲空間較大,且具有良好的讀寫功能,能夠準確記錄每次的開關箱時間以及位置、集裝箱的濕度以及溫度等物理信息。完成開箱檢查之后可以更換新的電子封條,將標簽中原本的信息輸入到新的標簽中,該項工作可以利用手持讀寫器完成。電子封條一般采取RFID組件與物理封條結合的方式,同樣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主動式電子封條比較復雜,成本更高,有電池,可以發揮出更大功能,能夠在大范圍內使用。被動式電子封條可在短距離內使用,一次性應用,成本較低,自身沒有電力,故而無法實現持續性電力對電子封條的狀態進行檢測,對于集裝箱的損害以及檢測等行為發生的時間不能準確記錄,只有在通過帶有閱讀器的供應鏈節點時才可以準確反饋相關信息。
RFID技術在港口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主要是在集裝箱上安裝RFID讀取設備,當有車輛經過時識別系統會啟動,工作主機在探頭的輔助下對車輛上RFID標簽內的信息進行讀取,并且將數據與監管中心進行對比。如果對比結果正確,閘門便會自動開啟,車輛進入,此時車輛號碼以及進入時間等信息自動存儲在系統中。在集裝箱堆場的管理工作中,讀取標簽信息之后,可以根據搭載的船舶、船舶記載圖以及目的港等信息計算一個位置并完成指派,而后由叉車將集裝箱運送到指派的位置上,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誤率,有效縮短水平移動距離的同時,顯著提升集裝箱的搜索率。
RFID技術在航運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需要與通信技術進行融合,在軟件平臺、硬件方面以及應用系統之間實現高效且可靠的數據交換,在實際管理中確保系統的協同性可以滿足實際運行需要。這也是RFID標簽技術在國際上應用需要注意的重點問題。應用系統所提供的集裝箱等數據信息具有一致性,與用戶之間直接完成交互;閱讀器與電子標簽之間實現有效通信,實現數據傳輸的無線交互;同時,還可以利用軟件落實并完成物理數據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分發等工作,將物理數據有效轉換為邏輯數據庫,屏蔽硬件平臺與操作系統的差異。
在航運管理工作中,為強化集裝箱信息的采集效率和準確性,提高港口作業效率,強化供應鏈系統的運行的可操作性,避免恐怖分子的襲擊等,需要加強RFID技術的實際應用。我國目前正在積極研發更為先進的RFID標簽技術,以便實現移動通信技術、物流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科學結合,強化航運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