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醫研究雜志社,河南 鄭州 450004)
編輯加工人員首先最需要具備的思維能力是整體思維,就是說在對于出版社稿件進行整體分析的基礎上,才能開展相對應的工作。編輯加工人員在進行整體審閱稿件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于中心思想的把握,一定要對于整篇稿件的主旨以及內容有一個詳細的認知,才能進一步地根據其主旨和內容開展相對應的稿件分析校對等活動。編輯加工人員對于出版社的稿件進行整體的審閱,還有利于著眼于全局對于稿件進行深一步的分析[1]。編輯加工人員需要站在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上,對于整篇稿件的某篇布局以及思想內容等進行整體的分析,而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審閱整篇文章,更有利于發現文章中存在的價值觀缺陷以及謀篇布局的缺陷等,通過一個站在全局的第三者的角度來敦促作者進行相應的修改才能夠更加精細地提高稿件編輯的質量。這就要求編輯人員具有較高的文字素養,對于整篇文章的內容以及結構都要有一個熟人的認知。
編輯加工人員還需要具備的一個核心思維是邏輯思維。雖然文字稿件工作屬于文科的內容上的東西,但是邏輯思維在內容的呈現上非常重要,只有整篇文章有一個清楚的邏輯,讀者才會有興趣去閱讀,在閱讀完整篇文章之后才會有所獲得。縱觀歷史上所有的名篇文章,都是有一定的內涵邏輯的,而這些內涵邏輯一方面與作者的自身素養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編輯的審稿能力有關。因為作者在進行文章的構思以及呈現的過程中,其思想并不是十分完善的,難免會存在某些地方的邏輯漏洞。而編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對于整篇文章進行進一步的審閱,則會發現其中的邏輯漏洞,并與作者一起進行邏輯漏洞的填補與修改。當編輯人員對于作者的稿件有一定的意見,需要對于稿件進行修改的時候,編輯人員必須要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出版社編輯加工人員必須具有的思維是選擇性思維。當面臨一篇稿件的時候,通過編輯人員系統的閱讀,整篇文章反復的揣摩,以及沿途之后可能會發現有些章節是多余的、贅述的,加上某些內容之后,會顯得整篇文章邏輯變得混亂,其中心思想呈現也不夠明顯。這就要求編輯人員具有一定的選擇性思維,對于那些與文章中心以及文章內容無益的內容進行及時的刪除。而在刪除的過程中,編輯加工人員必須要秉承一定的邏輯思維,再進行內容的選擇性刪除的時候一定要有所依據[2]。比如作者提供的稿件其內容翔實,邏輯清晰,但是某方面的論據與實際的文章主旨不符。編輯人員就要對于這一點的不和諧進行指出,要么選擇用其他內容來替換,要么則進行刪除。或者當作者有時候提交的稿件字數過多而版面不足時。編輯人員也要對于作者的稿件進行選擇性的刪減,使得文章的長度能夠適應于刊物的版面,更有利于讀者閱讀。
編輯校對人員相較于編輯加工人員來說,其具備的主要思維活動更加微觀,不是從整體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而是要落眼于細節,從微觀處實現整篇文章質量的提升。出版社編輯,校對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對于出版社稿件的,文字排版等工作進行負責以及分析,負責找出錯別字、標點符號的漏洞等細節的問題,這些細節的問題與整體稿件的內容無關,但是其在形象上的呈現十分影響讀者的觀感,也會使得稿件質量得以降低[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發現很多不入流的刊物,其文字校對工作做的是非常不合格的,經常會在文章當中出現錯別字、標點使用錯誤等細節的、低級的錯誤,這就是出版社編輯,校對人員活動不足導致的,而這些不入流的刊物往往難以進入主流的視野,出版的稿件也往往無人問津。
出版社編輯,校對人員需要具有的另一個核心思維是遵循思維。遵循思維表面上是遵循作者原文的行為邏輯,實際上是遵循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與其說是遵循人,不如說是遵循文章。中文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假如改變一個字,那么整個詞整個句子甚至整篇文章的含義都會被輕易地改變。出版社編輯校對人員擔負著檢查文字的偉大使命,那么其在用字上是非常考究的,必須要遵循整篇文章主旨大意,不能由于個人認知就將字改掉,影響整篇文章的觀點以及思想。編輯校對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遵循思維能力,但是客觀來說,遵循思維能力屬于一種被動的思維傾向,在進行編輯校對時并不是不創造,而是要用一種編輯校對范圍內的創造,使得稿件排版更美觀,稿件內容更精細。
最后在出版社編輯校對人員的工作中還必須貫穿著逆向思維。由于出版社工作流程是先將稿件交給編輯,加工人員,經過編輯,加工人員對于文章的整體內容質量進行把關之后再交給編輯,校對人員。也就是說,編輯,校對人員是對于稿件加工的最后一個步驟。在這個步驟的執行過程中,如果非常正向地順應著整個工作流程以及步驟,跟著編輯加工人員的節奏走,那么就會使得編輯校對這一方面的檢查性大大降低。編輯加工人員主要是對于文章稿件的內容質量進行把關,在對于形式、排版、用字等方面的檢查往往非常不細致,因此交到編輯校對工作人員手中的稿子往往還是比較粗糙的。
對于出版社編輯,加工與校對的人員進行思維差異上的分析,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實現出版社編輯加工與教育對的思維差異轉換。因此,要實現出版社編輯加工與校對思維差異的轉換,首要的是工作人員必須客觀地認識到兩者之間的思維差異。在很多的出版社當中,出版的編輯加工以及校對人員是同一個人,就是說同一個人既需要負責其內容上的東西,又要負責其形式上的東西,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很難及時地進行思維上的轉換[4]。事實上,在實際工作當中,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出版社編輯加工與校對上存在思維差異。因此,不同的工作人員應該客觀地梳理歸納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思維能力來開展工作。在開展實際的工作之前,也必須要警醒自己,要用什么樣的思維來進行工作的開展,要怎樣才能進行稿件質量的提高。只有將這些思維活動在工作中靈活的運用,才能提高稿件內容的完整性以及豐富性,促進稿件內容質量上的飛躍,也才能夠提高稿件形式上的規范性以及完整性,使得稿件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時候,是一個非常有序的妥帖的狀態。
視線出版社編輯加工與校對思維差異轉換的策略就是要合理控制工作時間和工作節奏。很多出版社編輯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往往將所有工作進行統一的處理,不管是對于內容上進行把控,還是對于形式上進行把控都在相同的時間進行完成,而在相同的時間內,沒有辦法很快地實現思維的轉變。因此,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工作節奏,將兩者思維差異盡可能分開地進行處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編輯加工以及校對的思維轉化[5]。另外,出版社編輯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把握好工作節奏,避免由于長時間用眼用腦為大腦造成疲勞感,從而不斷地提高工作效率,確保稿件出版質量,促進出版社編輯加工以及編輯校對工作合理開展。
總而言之,在出版社編輯加工與校對方面存在著顯要的思維差異問題。對于出版社編輯加工人員來說,其最重要的是要具備整體思維、邏輯思維以及選擇性思維,對于稿件的內容以及邏輯等環節進行把關,來呈現一個更好的內容給讀者。而對于校對人員來說,其主要需要具備的是微觀思維、遵循思維以及逆向思維,使得稿件更加細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促進稿件質量的提升。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出版社編輯,加工人員以及校對人員需要對于自身工作所需的思維進行詳細的認知,并要能夠實現在加工以及校對之間的思維轉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出版社稿件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