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發紅,劉根新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武威 733000;2.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武威 733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其對食品的消費需求實現了從數量充足到追求質的轉變。生態農產品由于其營養性、保健性和安全性,在國內外越來越受消費者的喜愛。烏骨雞又名烏雞,主要特征為烏皮、烏骨、烏肉、烏腳,是天然的黑色藥用滋補珍禽。綠殼烏雞蛋富含維生素E、葉酸、有益微量元素(Se、Zn等)及花生四烯酸,且膽固醇含量低[1-3]。烏骨雞及綠殼雞蛋營養豐富、口味佳,具有獨特的滋補功能,屬于綠色健康食品,目前在全國各地形成了一定的養殖規模和消費市場。林下烏骨雞養殖,可有效利用現有自然資源和空間資源進行生產,優化產業結構,在林地經濟中附加新產業,對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4]。
武威市涼州區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屬冷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干旱少雨,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晝夜溫差大,夏季短而炎熱,冬季長而寒冷。年平均氣溫7.9℃,年平均降水量165 mm,年蒸發量1 890 mm。年日照時數2 873 h,≥10℃的積溫為3 003℃,無霜期145 d。環境污染小,天然隔離條件好,灌溉用水為祁連山融雪水,為生產優質綠色產品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環境條件。總人口103.97萬人,農村人口74.91萬人,人均耕地面積0.131 hm2。2020年,全區農業總產值146.32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86.17億元,同比增長5.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473元,同比增長7.1%。涼州區農業發展基礎良好,先后被國家、甘肅省批準創建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甘肅省肉牛產業大縣和肉羊產業強縣。
涼州區著力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以黃羊、張義、古城、西營等沿山鎮為重點建成核桃、黃冠梨、蘋果等經濟林6 166.7 hm2,并充分利用全區林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不僅縮短了林業經營周期,增加了林業附加值,還延伸了林業產業鏈,有效推動了農民增收和生態發展,農業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質效不斷提升。
綠殼蛋烏骨雞因適應性廣泛、抗病能力強、易飼養、喜食五谷雜糧和牧草、肉蛋產品綠色保健、經濟效益高、發展前景廣闊,被廣大消費者和養雞業所認可,已成為促使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養殖產業[5]。為了加快林下經濟發展,涼州區按照“近期得利、遠期得林、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協調發展”的目標,于2020年制定印發了《涼州區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目前已建成林下養殖示范點8個,林業專業合作社70家,林下養殖面積達到66.7 hm2,生態雞養殖數量達到8萬只,惠及農民1.2萬人,綜合產值達到1 000萬元,形成了古城鎮三壩村林下養殖烏骨雞、金塔鎮中心村林下養殖生態雞、下雙鎮漲泗村林下放養沙漠土雞等林下經濟高效發展模式,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其中綠殼蛋烏骨雞養殖戶有16戶,年存欄2萬多羽,年產綠殼烏雞蛋200多萬枚。烏骨雞只均年產蛋130~150枚,蛋重42 g/枚。武威旺河生態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隴旺河”牌綠殼烏骨雞蛋于2019年被認證為綠色食品,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中國廣西—東盟食品交易博覽會金獎等多項榮譽稱號,是涼州區綠殼蛋烏骨雞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
對發展林下烏骨雞養殖的思想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高,對產業發展潛力挖掘不夠,沒有將其作為一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來統籌推進,沒有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來指導林下經濟的發展。部分林下養殖場(戶)不能科學劃分養殖區域、合理確定養殖密度,不能充分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目前從事烏骨雞養殖的龍頭企業僅有武威旺河生態養殖有限公司1家,參與的農戶總數不多,發展模式簡單,管理水平偏低,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特別是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意識淡薄,產品規格和質量標準不統一,沒有形成規模效益。
林下養殖涉及多個部門,由于缺少聯動機制,得不到必要的項目和資金扶持,技術指導、種苗保障、加工銷售、金融信貸等相關服務比較薄弱。基礎設施條件滯后,特別是在林區內普遍存在路、水、電等基礎設施不配套的問題,制約了林下經濟發展。
2018年武威旺河生態有限責任公司注冊了“隴旺河”烏骨雞商標,2019年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并多次參加國家、甘肅省組織的食品博覽會、展銷會等,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強,外地客商及消費者對涼州區綠殼蛋烏骨雞的了解不多,品牌認可度不高,市場營銷存在短板。
開展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創建,培育扶持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帶動林下經濟規模、高效發展。將示范基地作為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展示窗口,制定《綠殼蛋烏骨雞林下生態養殖飼養管理技術規程》,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和發展模式,實行標準化生產,為周邊區域農戶發展林下經濟提供“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實行分區輪牧、密度適宜、生態養殖[6],建立生物安全體系,提升綠殼蛋烏骨雞保健型肉蛋品質,將綠殼蛋烏骨雞林下生態養殖產品的生態優勢和質量優勢通過市場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和提高立體林牧業綜合發展。
積極培育各類林下經濟新型經營主體,壯大規模數量、提升質量效益、發揮示范引領,建立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有效連接機制,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生產經營體系。大力培育家庭林場,加強綠殼蛋烏骨雞養殖龍頭企業建設,培育壯大林下養殖企業,提高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組織化程度。
以綠色食品“隴旺河”烏骨雞品牌為重點,著力加強科技服務、政策扶持、監督管理、市場營銷,正確處理林下養雞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6],促進林下經濟向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規范飼養管理,統一產品標準。一是創新養殖模式,由公司(合作社)統一提供雞苗、統一提供養殖技術、統一供應飼料、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五統一”養殖模式,強化投入品管控,提升產品質量,延伸產業鏈條,示范帶動養殖基地發展。二是創新服務模式,建立“領導+校(院)企+專家+技術小組”的技術服務模式,合力攻關養殖關鍵技術,提高養殖效益,保障產業健康發展。三是創新營銷模式,通過專賣店、淘寶、快手、抖音等“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加大宣傳力度,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形成全產業化生產鏈條。四是創新品牌培育模式,建立持續性、全方位、多層次的品牌打造模式,重點通過媒體、各類展會、墻體廣告、車體廣告、宣傳手冊等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全力塑造“隴旺河”品牌形象,擴大“涼州農鮮”區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