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華美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福建廈門361000
子宮肌瘤作為臨床中最為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疾病之一,其臨床發病率較高,臨床中對于子宮肌瘤病灶超過30.0 mm以上的患者,多推薦手術方式予以根治[1]。隨著微創技術及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對于子宮肌瘤患者通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實施治療,其治療效果確切,對患者造成的損傷較小,故患者術后恢復較快,能夠滿足患者的生育需求[2]。舒適護理是臨床中常用護理形式之一,其臨床應用范圍廣泛,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行舒適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及卵巢功能,并降低其疼痛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該研究對該院78例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護理措施加以分析,討論舒適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擇取該院納入的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78例,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其中分為實驗組(n=39)與參照組(n=39)。參照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年齡分布29~47周歲,平均(36.28±5.57)周歲。肌瘤直徑分布3~10 cm,平均(6.33±2.07)cm。實驗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年齡分布29~48周歲,平均(36.28±5.57)周歲。肌瘤直徑分布3~9 cm,平均(6.27±2.03)cm。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年齡、肌瘤直徑分布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校準結果對比值與統計學要求一致。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確診為子宮肌瘤;②患者和家屬在了解該研究并知情同意后自愿參與;③認知能力正常。排除標準:①子宮、宮頸、卵巢惡性病變;②精神類疾病;③手術禁忌證。該研究內容及目的經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參照組干預措施為常規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圍手術期護理。實驗組予行舒適護理模式,措施包括:①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前護理。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耐心、親切地與患者交流,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想法,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心理干預[3-5],告知患者手術相關內容,并為患者介紹成功病案,解除患者心理疑慮和擔憂,進而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促使患者能夠更為樂觀向上地準備手術,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6]。②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后護理。術后患者未清醒階段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其生命體征,將患者頭部偏向肢體一側,避免患者術中嘔吐后造成嗆咳及誤吸問題[7]。手術后6 h飲食以流質食物為主,增加患者飲食中的蛋白質和纖維素,根據患者情況逐漸向半流質、軟質、普食過渡,需注意避免給予患者產氣類食物,防止患者發生腹脹、腸脹氣等問題[8]。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 驗 組 手 術 時 間 (134.29±30.58)min,參 照 組(134.54±30.29)min(t=0.036,P=0.971);實驗組術中出血量(71.43±6.32)mL,參照組(71.56±6.48)mL(t=0.090,P=0.929);實驗組疼痛評分(1.25±0.31)分,參照組(2.49±0.52)分(t=12.791,P<0.001);實驗組住院時長(4.24±1.13)d,參照組(7.48±1.39)d(t=11.295,P<0.001)。對比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臨床指標數據,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具有一致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與參照組相較,實驗組住院時長較短,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生活質量優25例,占比64.10%;良12例,占比30.77%;差2例,占比5.13%;實驗組生活質量優良37例,占比94.87%。參照組生活質量優17例,占比43.59%;良13例,占比33.337%;差9例,占比23.08%;實驗組生活質量優良30例,占比76.92%。對比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生活質量情況,實驗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生活質量優良率(94.87%)高于參照組(76.9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86,P=0.023<0.05)。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病之一,尤其在中青年育齡期女性之中發病率較高,據悉全球范圍內30周歲以上女性子宮肌瘤發生率超過40%,中國有超過6 00萬子宮肌瘤患者[9-11]。該病臨床癥狀不明顯,部分患者伴有下腹墜痛、包塊、陰道不規則流血問題,一般多在常規健康體檢中發現[12]。該研究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行舒適護理模式,結果顯示,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具有一致性,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與參照組相較,實驗組住院時長較短,實驗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生活質量優良率高于參照組。在圍手術期間對其實施舒適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術后恢復效果,降低臨床不良反應發生比例,縮短術后痊愈時長[13-15]。舒適護理作為臨床重要的護理形式之一,能夠調節患者身心狀態,改善患者卵巢功能,進而保護患者的性生活與生活質量。杜娟等[16]選取100例腹腔鏡子宮肌瘤患者實施對比分析,其中常規組50例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組50例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結果顯示,常規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優良率為72.0%(36/50),低于干預組的90.0%(45/50)。上述結果與該研究具有一致性,該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患者生活質量優良率(94.87%)高于參照組(76.92%),說明優質護理可有效改善腹腔鏡子宮肌瘤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模式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圍術期中具備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