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樸,姚斌峰
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咽喉科,江蘇蘇州215101
慢性鼻-鼻竇炎(CRS)定義:鼻竇、鼻腔黏膜合并慢性炎癥,其主要癥狀表現為鼻塞、流黏性、黏膿性鼻涕,部分患者會合并面部脹痛及嗅覺減退、喪失等癥狀[1],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根據是否有息肉,在臨床上可分為兩類:慢性鼻-鼻竇炎不伴鼻息肉(CRSsNP)和慢性鼻-鼻竇炎伴有鼻息肉(CRSwNP)。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加重,鼻竇炎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單純的西醫治療療效欠佳,易反復發作。隨著中醫學事業不斷發展,現階段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CRS能取得較好的療效。故該次研究方便選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96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香菊膠囊聯合羅紅霉素治療鼻竇炎,臨床療效令人滿意,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96例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西醫《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與《中醫耳鼻咽喉科學》中肺經風熱證型[1-2],且近3個月內未進行相關藥物治療,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倫理委員會批準。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8例。對照組:男33例,女15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44.71±12.62)歲。治療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43.21±13.8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羅紅霉素膠囊150 mg(國藥準字H1097 0292)口服,1粒/次,2次/d,連續2周,2周后減量為1粒/次,1次/d,繼續服用2周。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香菊膠囊(國藥準字Z19991040),3粒/次,3次/d,連續服用4周。
①鼻內鏡檢查量化評估:采用Lund-Kennedy評分法,從息肉、水腫、鼻漏3項進行評估,每項最低0分,最高2分,記錄每例患者總評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②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無明顯鼻塞、流黏膿涕、頭面部脹痛、嗅覺減退等不適癥狀,鼻內鏡檢查未見明顯分泌物,鼻黏膜無充血腫脹。有效:經治療癥狀減輕,予以鼻內鏡檢查提示黏膿性分泌物較少,鼻黏膜稍微充血腫脹。無效:經干預后,其癥狀無顯著改變甚至加重。(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總有效率。
治療前,兩組Lund-Kennedy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兩組間比較,治療組的Lund-Kennedy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Lund-Kennedy評分結果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Lund-Kennedy評分結果比較[(±s),分]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5,治療前后比較,#P<0.05
?
治療4周后,兩組間的顯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CRS的病因較多,且多數CRS是由急性鼻竇炎遷延不愈最終轉為慢性。故CRS是由各種因素導致的鼻腔及鼻竇黏膜的慢性炎癥,與急性鼻竇炎不同,CRS不完全是細菌感染的過程,可以沒有致病菌的直接參與,它是一個炎性反應的過程,是由各種炎性因子釋放所致,鼻黏膜炎癥持續狀態是CRS的病理特點[3-4]。對臨床收治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除伴有鼻部癥狀表現外,如膿涕、鼻阻塞及鼻出血等,往往炎癥范圍擴大會波及周邊鄰近器官,甚至會引起全身繼發性癥狀,因此,多數患者就診于其他科室,以致于早期誤診及診療不規范,后續逐漸形成慢性鼻竇炎。早期階段,慢性鼻竇炎患者其癥狀表現上,輕微或無顯著癥狀,易被患者及醫師所忽視。考慮到CRS具有病情反復、難治愈的特點,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甚至會出現眶內、顱內等嚴重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故及時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非常必要。
目前針對該類患者臨床治療措施干預上,保守治療成為首選干預措施,多予以收縮血管等藥物為主,其治療花費時間長,而作為輔助治療上頜竇穿刺技術及功能性鼻竇炎手術,但往往因手術所造成創傷大,且恢復時間較久,多數患者不愿接受術式干預,導致慢性鼻竇炎成為臨床難治性疾病。目前對慢性鼻竇炎治療花費時間較長,輔助治療上,多數患者不易接受,與療效不確定相關。保守治療對鼻竇炎干預治療上其療效顯著,整體干預可顯著降低醫療費用,但實施操作中,其醫療效果并不顯著。隨著抗生素藥物不斷更新及應用于臨床,對慢性鼻竇炎患者整體治療及干預效果上起著重要作用,但藥物整體不良反應較多。羅紅霉素作為一類抗生素,其藥物中大環內酯能直接作用于炎性物質及其炎癥細胞因子,對下游通路調節,進一步降低炎癥細胞因子以及炎性物質釋放、活化及表達,破壞細菌生物膜,進一步抑制細菌生長。同時,采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可降低炎癥部位中白細胞介素8分泌作用,阻止炎癥部位中性粒細胞聚集,減少慢性鼻竇炎鼻腔分泌物生成,對疾病恢復及治療具有顯著作用。且藥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細菌生物膜、調節免疫的作用,但是CRS患者長期使用此類藥物會產生耐藥性,所以單獨使用的臨床效果并不是很顯著[5]。
慢性鼻-鼻竇炎在中醫上屬于“鼻淵”范疇,最早見于《黃帝內經》[6]。肺主鼻,鼻屬肺之竅、肺之官也。鼻竅通暢,呼吸之氣自由出入,肺氣得以通利;肺主宣發肅降,肺氣清利,則鼻能聞香臭,故肺鼻相互協調,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7]。風熱襲肺,或風寒襲肺,郁而化熱,肺氣失于宣發肅降,邪熱循經上犯鼻竅,熱邪阻滯,氣機不暢,痰濁內生而出現鼻塞、流膿涕、嗅覺減退等鼻部的癥狀,故鼻病多從肺論治,該研究將香菊膠囊聯合羅紅霉素治療CRS,治療4周后治療組的Lund-Kennedy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5.83%,高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學者[8]同樣采用香菊膠囊治療3個月總有效率達到59.42%,6個月后總有效率達到了86.96%的研究成果相符,但與該研究總有效率仍相差8.87%,主要由于香菊膠囊是臨床上常用的中成藥,共由9味中藥組成,化香樹果序(除去種子)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排膿、通竅止痛,為君藥;夏枯草、野菊花為臣,以助君藥清熱解毒消腫;辛夷、白芷、防風解表祛風、通鼻竅,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黃芪補氣健脾、益衛固表,共為佐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以達辛散祛風,清熱通竅之功。在現代藥理學方面[9],化香樹果序黃酮對慢性鼻-鼻竇炎主要感染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夏枯草、野菊花能抗炎、抗菌、抗病毒;白芷、防風抗炎、抗菌,此外,防風還能調節免疫;辛夷可以收斂并保護鼻黏膜,促進鼻腔鼻竇分泌物吸收,對抗炎、抗菌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川芎可鎮痛、抗氧化;黃芪、甘草具有調節免疫的作用。諸藥聯合應用,對鼻竇炎患者整體治療上起著顯著作用。與此同時,現代藥理結果表明,香菊膠囊中,具有顯著殺菌、抑菌作用,進一步發揮收斂、保護鼻黏膜組織,機體免疫力顯著提升,鼻竇組織微循環改善情況顯著,對鼻竇炎患者治療上,具有顯著效果[10-12]。對臨床鼻竇炎患者采取香菊膠囊聯合羅紅霉素干預,以西醫抗菌藥物聯合中醫保護鼻黏膜,促進鼻腔分泌物吸收藥物綜合干預,能進一步縮短患者整體治療時間,進一步促進鼻竇炎患者病情康復,對臨床療效提高起著積極促進意義。
綜上所述,香菊膠囊聯合羅紅霉素對CRS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兩種藥物能產生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臨床上值得推廣。該次研究開展中,不足之處為納入病例人數較少,對香菊膠囊聯合羅紅霉素治療鼻竇炎患者療效需要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其具體治療機制仍需進一步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