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梅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護理部,山東泰安271000
闌尾炎是兒童的常見病,在6~10歲的小兒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臨床對于小兒闌尾炎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傳統的開放手術雖然療效顯著,但風險較大,在治療闌尾炎的同時,會對患兒機體產生較大的創傷,術中失血量較多,不利于患兒術后康復。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臨床應用上已非常成熟,實現了減小手術切口,降低術中創傷,減少術中出血量的目的,對提高手術安全性、控制并發癥發生風險有重要的作用[1-2]。在小兒闌尾炎的治療中表現出了巨大的應用優勢。隨著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小兒闌尾炎治療中的廣泛應用,針對該手術方式的圍術期護理問題也日益突出,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無法適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兒的護理需求[3-4]。精細化護理作為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更加規范合理,為解決臨床當前的護理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5]。該文方便選取2018年11月—2020年4月該院收治的82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兒為例,實施闌尾炎圍術期精細化護理,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82該院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的患兒,以隨機雙盲法分為觀察組(n=41)和對照組(n=41)。患兒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通過醫學倫理會批準。其中觀察組中男∶女為23∶18;年齡2~9歲,平均(6.12±1.03)歲。對照組為男∶女為21∶20;年齡3~10歲,平均(5.78±0.9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兒科學》中闌尾炎診斷標準而確診為闌尾炎的患兒;②具備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手術指征的患兒;③發病時間在48 h內;④智力水平正常,可進行基本語言交流的患兒,能夠對自身疼痛情況進行表達的患兒;⑤至少有1名直系親屬陪護的患兒。
1.1.2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并發癥的患兒;②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臟器不全的患兒;③合并免疫系統疾病的患兒;④合并嚴重內科疾病的患兒;⑤存在聾啞癡呆等情況的患兒。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期間,分別配合精細化護理和常規護理,方法如下:
1.2.1 對照組①術前護理:加強心理護理,絕大多數患兒家長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缺乏相應的認知,導致其對手術治療存在疑問、擔憂、恐懼、緊張等情緒,護理人員要積極地向其介紹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優勢、實施方法、流程、目的和意義,并給予一定的情緒安撫和疏導。同時要指導患兒家長積極地安撫患兒的情緒,以緩解患兒面對陌生環境、手術治療所產生的焦慮、煩躁情緒。②術后護理:積極地進行疼痛護理,必要時給予鎮痛藥物。加強健康宣教,告知患兒家長術后護理要點,術后注意事項。嚴密觀察患兒術后是否出現相關的并發癥癥狀,并及時配合醫生進行妥善處理。
1.2.2 觀察組①術前精細化護理:在患兒行手術治療前,護士要綜合評估其機體狀況,根據評估結果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圍術期護理方案。積極地加強術前訪視工作,在術前訪視中要著重提升患兒家長的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認知度,減輕患兒和家長的緊張焦慮情緒,提高其手術治療配合度。在此基礎上對患兒開展誘導訪談,全面了解患兒的情緒狀態和情感訴求,結合家長提供的信息對患兒的性格特征進行評估,通過游戲、卡通視頻、漫畫向患兒介紹手術過程、圍術期注意事項[6]。在介紹完畢后,需家長配合下誘導患兒采取問答的方式回顧介紹內容,使其將手術治療作為一項任務、游戲來完成,從而達到緩解情緒的目的。飲食調理,對于術前存在嘔吐、腹瀉癥狀比較嚴重的患兒,應禁食,并限制其糖分的攝入。在此基礎上根據患兒的具體臨床癥狀表現情況給予個體化護理,針對腹瀉次數相對較少,癥狀相對較輕的患兒,首先注意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食物以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為主,如粥。同時要加強對患兒的觀察,密切關注其脫水程度,通過觀察記錄患兒的尿量、大便、嘔吐情況、皮膚彈性、精神狀態等信息來評估其脫水程度。根據脫水程度給予適當補液,針對脫水程度較輕的患兒,給予口服補液鹽,針對脫水程度比較嚴重的患兒,遵醫囑進行靜脈補液。②術后精細化護理:首先強化患兒術后的疼痛護理,雖然相比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患兒產生的創傷較小,但仍會引起患兒術后疼痛。而術后疼痛的發生會給患兒帶來較大的痛苦,引起患兒哭鬧、情緒波動,從而對后期的臨床治療和護理產生抵觸,導致其依從性降低。因此,護士要對患兒進行疼痛干預,首先可以給患兒播放一些喜歡的動畫片、與患兒做一些有意思的小游戲、玩玩具等方式來分散其注意力,達到減痛的目的。對患兒的合理要求盡量滿足,給予患兒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其次對于無法通過分散注意力實現減痛目的的患兒,可遵醫囑進行藥物鎮痛。在此基礎上做好患兒的手術切口護理,首先使用腹帶包扎切口,保持松緊度適宜。其次觀察切口情況,著重關注其是否有滲血、滲液情況,及時更換切口敷料[7]。積極預防切口感染,促進切口愈合,可給予紅外線照射,芒硝外敷等干預。患兒術后宜保持半臥位,并在其尾骶部墊上軟墊或氣墊進行保護,避免局部皮膚受壓而引起壓瘡[8]。指導患兒術后積極地進行早期活動,對于年齡較大,具備一定認知能力的患兒,可指導其在床上進行肢體活動,對于年齡幼小的患兒,則由護士指導由家長幫助其進行肢體活動。待患兒病情穩定后則可以指導其下床活動,在病區內走動以促進胃腸道蠕動[9]。③出院后精細化護理:在患兒出院前將腹腔鏡闌尾炎健康教育手冊,內容主要把包括術后注意事項、飲食原則、早期快速康復等,發放給患兒家長。定時電話回訪詢問患兒身體恢復情況,對患兒家長的疑問耐心解答,叮囑其帶患兒定時復查等。
1.3.1 患兒術后恢復情況 統計患兒的腹痛緩解、體溫恢復、下床活動、肛門排氣時間和住院時間。
1.3.2 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統計患兒術后的切口感染、術后出血、腹腔膿腫、粘連性腸梗阻等發生例數,并計算其發生率。
1.3.3 患兒家長的圍術期護理滿意度 采取打分制指導患兒家長對圍術期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分為不滿意、基本滿意、非常滿意3個方面。
觀察組患兒的各項術后恢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術后恢復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術后恢復時間比較(±s)
?
觀察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44%),顯著低于對照組(19.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兒家長(97.56%)高于對照組(78.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比較
闌尾炎是發病率較高的兒科急腹癥,發病的根本原因是闌尾出現了炎性病變,該疾病可引起患兒出現體溫升高、右下腹疼痛、嘔吐等癥狀,影響患兒的健康成長。腹腔鏡技術以其獨有的優勢在小兒闌尾炎的治療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使得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成為了臨床首選的小兒闌尾炎治療方式[10-11]。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雖然在技術上有了較大的進步,但仍屬于一種創傷性療法,其圍術期護理工作是臨床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12-13]。精細化護理是一種科學化的護理模式,該護理理念源于泰勒的“科學管理”理念,其中的“精”是高水平的工作標準,而其中的“細”則是流程管理的環節要求,該護理模式的核心在于強調護理實施需將護理技能與臨床實踐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目的[14-15]。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術后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患兒更短,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2.44%、97.56%優于對照組的19.51%、78.05%(P<0.05),這一結果充分表明,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兒實施精細化護理,能夠促進術后快速康復,縮短其康復進程,這對于節約醫療資源,降低患兒治療成本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分析原因:護理人員通過術前對患兒全面評估、誘導訪談、游戲等方式來緩解患兒緊張情緒,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通過飲食調理,可改善患兒癥狀。術后通過精細化疼痛護理、運動護理指導,加快了患兒康復進程。這一結果與季英等人[16]的研究結果相符,在其研究中通過將96例闌尾炎手術患者按照護理方法分為觀察組(n=48)和對照組(n=48),分別實施精細化護理和常規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22.40±3.55)h、(11.93±2.34)h、(4.54±1.48)d,均顯著短于對照組的 (30.48±4.43)h、(24.87±3.23)h、(8.24±2.35)d;觀察組并發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分別為2.08%、95.83%優于對照組16.67%、81.25%(P<0.05)。表明精細化護理有利于規避手術并發癥風險,在控制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者并發癥中療效顯著。精細化護理能夠有效提升圍術期護理服務質量,從而使患兒及家屬擁有良好的護理體驗,提升其護理服務滿意度。這對于和諧護患關系也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實施能夠顯著改善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兒的手術指標,縮短其術后康復時間,減少其并發癥發生率,從而顯著提高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實踐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