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鑫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城市化建設的持續深入,社會已經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在建筑工程的實際設計過程中,必須做好必要的無障礙設計。這是保證特殊群體能夠方便生活的關鍵,以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社會效益。因此,明確建筑無障礙設計的重要意義,深入分析建筑無障礙設計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筑工程中無障礙設計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無障礙設計;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1)34-0-03
Research on Barrier-Free Design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I Xi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urbanization, the societ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e actual design process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necessary barrierfree design must be done well, which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convenience of life for special group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ocial benefits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refore, clear the significance of barrier-free design of building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design of buildings,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concrete measures for barrier-free design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barrier-free design;concrete measures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關愛弱勢群體已經成為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水平與建設質量能夠進一步反映社會發展的文明程度。因此,需要進一步做好建筑工程的無障礙設計,確保特殊人群能夠更好地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建筑工程無障礙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以人為本,體現出對社會中所有人員的關愛,確保使用助行器的人員在出行時不會有障礙。通常情況下,建筑工程的無障礙設計主要體現在城市的各類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道路等方面,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全面優化無障礙設計,以有效解決傳統無障礙設計存在的各類問題。
1 建筑無障礙設計的重要意義
無障礙設計最早是1974年由聯合國提出的一種主張,重點在于對社會中一切與群眾相關的公共空間、公共環境以及建筑物設施展開的規劃設計,并在設計上重點考慮殘障人員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基本使用需求,創造出一種充滿關懷且能夠確保群眾安全居住的生活環境。由于我國人口結構和社會發展方面產生的變化,老齡人口數量正在不斷增加。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是世界范圍內殘疾人數量最多的國家,因此黨和國家對無障礙設計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城市內部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中,無障礙設計力度也在持續提高。站在建筑領域的角度來看,建筑工程的無障礙設計屬于一種全新的課題,涉及領域相對廣泛。良好的無障礙設計能夠促使老年人、婦女兒童以及殘障人員等特殊群體更好地參與各類社會活動。此外,建筑工程的無障礙設計作為一種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集中體現,不僅可以穩步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而且能夠培養群眾的公共道德意識,從而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建筑工程的無障礙設計對社會公共資源和公共設施提出了全新的標準要求,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1]。
2 建筑無障礙設計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無障礙設計主要體現在城市的公共建筑和室外環境設施中。比如,城市人行道部位為視覺障礙人員所鋪設的盲道、公共衛生間中便于母嬰以及殘疾人員使用的設備、飛機場和火車站中便于輪椅通行的通道設施等。同時,國家采取多樣化措施來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的法律法規。1990年和1998年,我國分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關于做好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的通知》,2012年我國實施了《無障礙設計規范》(GB 50763—2012)。可見,我國在政策層面對建筑工程無障礙的設計規劃和管理監督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站在我國整體建筑工程無障礙建設程度的角度上看,相對于大都市的需求,我國的建筑工程無障礙建設還有待發展。在一些大型公共空間中,如圖書館、活動中心以及商場等,還沒有建立完整的無障礙設計方案,其中也沒有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在我國的一些中小城市和居住區中,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無障礙設計理念,對建筑工程無障礙設計理念的重視程度也較低,各類住宅建筑并沒有按照對應需求進行建設,無法滿足特殊人群的基本需求[2]。
3 建筑工程中無障礙設計的具體措施
3.1 公共建筑工程的無障礙設計
在公共建筑和居住區的設計過程中,建筑工程的無障礙設計在具體環境與使用功能等方面都應當根據基本的活動空間參數進行考慮,綜合考慮特殊人群在通行過程中的基本需求。不同類型的公共建筑在無障礙設備的配置方面可以根據需求適當調整。
首先,在公共建筑的主要入口部位,如門廳、前廳、休息廳以及大堂等,都應當科學合理地建設無障礙入口,以保證乘坐輪椅的人員能夠方便地進入。無障礙入口要設置必要的坡道,坡道的具體坡度應當穩定在1∶12,寬度要維持在1.2 m左右,并在坡道的兩側設置扶手,同時要保證坡面的平整性,但要避免坡面過于光滑。在實際生活中,入口部位設置臺階的建筑較為普遍,而坡道僅僅在醫院等性質較為特殊的建筑中存在,給乘坐輪椅的人員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只能夠采用人工抬運的方式。
其次,公共建筑應當設置必要的無障礙電梯,并保證內部音響設備工作的穩定性,在電梯運行和到達指定樓層后進行語音提醒。電梯還要設置無障礙標志牌,在電梯轎廂側面設置帶有盲文的選擇按鈕,并設置高度在0.8 m左右的扶手。另外,在文化紀念建筑、體育建筑以及特殊教育院校建筑中,要設計無障礙電梯。特別是在一些老年人建筑與醫療建筑中,還要保證電梯轎廂的空間能夠滿足擔架進入的基本需求。
最后,公共建筑要設置無障礙廁所、浴位以及廁位。無論是男廁所還是女廁所,都應當設置無障礙洗手盆和無障礙廁位(如圖1所示)。男廁所還要額外設置無障礙小便器,位置盡量靠近公共廁所,設置好無障礙國際通用標志(如圖2所示),采用推拉門。若采用平開門,要保證門扇向外開啟,在門扇的內側部位設置關門把手,以更好地滿足特殊人群的基本需求[3]。
3.2 居住建筑工程的無障礙設計
首先,居住建筑的入口需要設置無障礙坡道(如圖3所示),并適當添加平臺,使輪椅能夠更好地回轉。一些多層建筑很少設置坡道,會影響行動不便人員的出行。在部分中高層住宅建筑中,必須在入口處建設寬度2 m左右的坡道,滿足無障礙設計的基本需求。
其次,居住建筑的電梯候梯廳要進行無障礙設計,便于乘坐輪椅人員有足夠的空間等候。在多層建筑中,為了便于行動不便者行動,應當設置電梯。
最后,居住建筑的無障礙設計要適應老年人與行動困難者的居住需求。在具體住房方面,需根據套型進行設計。居室的地面與家具必須保證便于行動不便人員行動;臥室作為主要的休息空間,要確保其有著良好的朝向、通風系統以及視野。臥室與其他房間的過道應當將寬度穩定控制在1.2 m(最低限度)。在墻體陽角部位,要采用切角形式或是圓角形式,盡量選擇推拉門或是折疊門。要保證廚房與門廳緊密相連,使行動不便者乘坐輪椅方便地進入。要保證廚房的采光和通風,衛生間位置的門扇應當選擇便于開啟的推拉門,衛生間內部布置的器具和門道要預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便輪椅出入。即便是尺寸較小的衛生間,便器也應當靠著墻壁平行安裝,并安裝長度適當的握桿。由于浴缸和淋浴的設置需要緊靠墻壁,應當將衛生間門安裝在另一側,并采用混合式調節的冷熱水龍頭或是掀壓式恒溫水龍頭。此外,在無障礙住房的地面材料改變部位,表面的高度存在差異,改變時要確保其不超過13 mm且做成斜角[4],如圖2所示。
3.3 文化建筑工程中無障礙設計
文化建筑主要是面向社會文化和紀念性活動的場所,主要涉及展覽館、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及紀念性場館。在文化建筑工程的接待區域出納廳、展覽廳、報告廳、休息廳和其他活動位置,需要設計殘疾人或是老年人便于通行的基礎設施。在建筑物的室外道路區域、建筑入口的區域、室內走道的區域,如果地面存在高差或者臺階,要設計輪椅能夠通行的坡道。在坡道的兩側設計扶手,必要時可設計升降平臺設備替代坡道。如果文化建筑工程為多層,要設計緩坡樓梯與輪椅坡道,同時可設計客用電梯來替代輪椅坡道。電梯的規格和基礎設施必須符合乘坐輪椅人群與視覺障礙人群的應用需求。文化建筑工程的洗手間公共區域入口位置、通道位置、殘疾人的廁位必須滿足乘坐輪椅人群的進入和回旋需求。男士洗手間應設置殘疾人專用的小便器抓桿。在文化建筑工程中,需設計服務臺、公用電話、飲水器等滿足輪椅乘坐者的需求。在大型和中型文化建筑工程的室外通道,通往建筑入口的位置或者是通往接待區的位置需設計盲道。在文化建筑工程的報告廳和演播廳等,需設計便于輪椅進入的通道,注意視線不可以遮擋。
3.4 商業建筑工程無障礙設計
商業建筑工程是城市最重要的服務業場所,也是面向公眾生活的重要場所,涉及不同規模的商廈建筑、購物中心建筑、自選超市建筑、菜市場建筑、餐飲食品建筑及美容美發建筑等。第一,在商業建筑工程的接待區、購物區、自選營業區和等候區,需要設計特殊群體便利通行和購物的專門通道。在商業建筑物的入口位置和室內通道位置,一旦地面存在高差或者臺階,要設計輪椅能夠通行的坡道,同時在坡道的兩側設計扶手。如果室內外高差很大或者地段非常狹窄,要設計自動化升降平臺設施。第二,大型商業建筑物設計能夠符合乘坐輪椅人群或者視覺障礙者使用需求的電梯設施。如果只設計貨用電梯,還需為特殊人群提供專門的通道。第三,對于酒店商業建筑工程,在客房通行的區域應設計殘疾人專用通道,確保客房入口和走道等基礎設施能夠符合乘坐輪椅與視覺障礙者的需求,并在衛生間區域設計緊急呼叫按鈕[5]。
在實際設計過程中,要積極運用網絡技術和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術。通過網絡大數據技術挖掘分析特殊群體對無障礙設計的基本需求信息,根據需求制定不同的設計方案,確保建筑工程無障礙設計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此外,利用三維模擬技術營造仿真的環境,根據不同建筑工程的特點與規模創建不同的BIM模型,在模型中自動制定無障礙設計的方案和規劃,提出可能會出現的無障礙設計問題,并按照BIM建模的情況完善、優化無障礙設計的基礎設施和各種功能,保證建筑無障礙設計質量符合標準。
4 結語
為了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應當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重點關注特殊人群的基本需求,為其創造一種優異、舒適的生活環境,使其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因此,必須要提升對建筑工程無障礙設計的重視程度。無論是在公共建筑還是居住建筑的設計過程中,都要做好必要的無障礙設計。這樣不僅能夠為特殊人群的生活帶來便利,而且有助于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陽.高鐵車站無障礙設計探討[J].江西建材,2021(8):118-119.
[2]陳冀峻,趙佩雯.無障礙環境設計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研究[J].設計,2021(14):114-117.
[3]史文杰.人性化設計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住宅設施,2021(7):89-90.
[4]許澤平.住宅建筑設計的人性化設計探究[J].中國住宅設施,2021(7):91-92.
[5]王明巖,白楠,韓躍迪.城市基礎設施完全無障礙設計策略研究[J].城市住宅,2021(8):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