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扣 黃小燕
摘要:目的:分析腦挫裂傷患者應用個性化護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腦挫裂傷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依照抽簽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參照組給予基礎護理,研究組給予個性化護理模式。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躁動評分、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生活質量以及認知能力評分等。結果: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躁動評分、MMSE評分、生活質量以及認知能力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挫裂傷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后,可改善認知功能、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挫裂傷;個性化護理;認知能力
腦挫裂傷是腦挫傷、腦裂傷同時存在的疾病,表面的挫傷多以暴力打擊部位、對沖部位多見,因腦組織在顱內滑動、碰撞造成,易出現后遺癥,最常見的為認知功能障礙[1]。如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療及護理指導,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喪失社會能力[2]。本研究分析個性化護理模式應用在腦挫裂傷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0例腦挫裂傷患者為研究對象,依照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35例。研究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24~69歲,平均(41.35±4.15)歲。參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5~69歲,平均(41.32±4.08)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均給予臨床觀察。(1)意識狀態:密切觀察患者腦損傷、意識狀態,并判斷腦水腫嚴重情況。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交流、咳嗽反應、疼痛刺激反應、吞咽反射等觀察患者意識狀態。針對意識不清晰的患者,取平臥位,頭部抬高,高度一般在15~20 cm。(2)瞳孔變化: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瞳孔變化,如發生異常,立即報告醫生給予針對性治療。(3)生命體征:患者呼吸、脈搏、體溫、血壓等變化情況,如患者發生脈壓差增大、呼吸急促、脈搏緩慢等,需第一時間給予救治。(4)不良情況:如出現頭痛、躁動、嘔吐等癥狀,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不良反應,擬定最優護理措施。在此基礎上,參照組實施基礎護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重點監測患者呼吸是否處于通暢狀態,開展相應的護理指導。研究組給予個性化護理指導。(1)加強引導,為患者恢復對日常生活記憶奠定基礎。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每個物品的信息,不定期對患者進行提問。護理人員還可告知患者周邊護理人員的姓名,讓患者記住護理人員的名字,提升自身辨別能力。(2)根據患者恢復狀況擬定合理的運動計劃,并詳細記錄患者的運動類型、運動時間等。(3)患者情況好轉后可引導進行閱讀,并對閱讀內容進行總結和分析,提高患者認知能力。邀請家屬積極參與知識宣教課程,鼓勵家屬參與護理,共同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4)利用視頻、圖片等幫助患者增強記憶力,對患者進行定期提問、考核。(5)認知功能訓練。根據具體的操作指令讓患者將每日需要的物品拿出來,讓患者嘗試記憶護理人員的長相特點、姓名等。記錄患者每天的活動內容,在每天的不同時間段開展不同的活動,護理人員可引導患者多觀察圖片,并說出圖片上的內容。在患者認知水平提升后,可適當提升訓練難度,增加訓練間隔時間,提升整體記憶范圍。定時提醒患者觀看網絡節目,之后向家屬敘述觀看的內容。每天讓患者將生活用品羅列出來,并分類擺放,提升腦部綜合能力。(6)肢體功能訓練。定時輔助患者翻身或進行按摩,避免患者發生壓瘡,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其進行關節主動、被動鍛煉,在床上進行坐臥交換、移動、翻身等基礎訓練,待患者病情進入恢復期,可嘗試坐站交換、行走等訓練。(7)日常生活能力訓練。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日常生活活動訓練計劃,內容包括行走、飲食、衛生、更衣等訓練,開始可以給予患者適當幫助,隨后鼓勵患者獨立完成訓練。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躁動評分、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生活質量以及認知能力評分等。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發生跌倒、遺忘各1例,參照組發生跌倒、遺忘等各4例。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200,P=0.040)。
2.2 兩組躁動評分、MMSE評分比較
研究組躁動評分、MMSE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4 兩組認知能力評分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認知能力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事業發展快速,顱腦外傷疾病發生率升高,其中以腦挫裂傷比較常見。腦挫裂傷以額葉損傷最為常見,可使雙側額葉、前葉、頂葉區域膽堿能神經活性降低,且伴有多種后遺癥,以認知功能障礙最為常見,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需采用相應護理措施,以改善其認知功能[3]。
腦挫裂傷主要因神經功能受損,在臨床治療基礎上融入個性化護理指導,增加認知功能訓練強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和肢體訓練能力,利于患者神經功能、中樞神經功能代償相結合,加快機體功能恢復[4]。個性化護理主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內心需求、性格特點等,嚴格依照“以人為中心”的原則實施高效、高質量護理措施,利于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躁動評分、MMSE評分高于參照組,生活質量評分、認知能力評分高于參照組,表明實施個性化護理可提高患者認知功能,改善躁動癥狀。對腦挫裂傷患者給予日常護理,引導其以正確方式生活,并在恢復期進行合理的運動訓練,調節患者的飲食,使患者以最優狀態面對生活,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證實個性化護理施行后,更加重視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并根據其擬定最優護理計劃,可控制不良事件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腦挫裂傷患者予以個性化護理指導,密切監測生命指標,不斷調整護理計劃,根據患者恢復狀態給予適當護理指導,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認知功能。
參考文獻
[1]王爽.30例腦挫裂傷患者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21,29(13):85-86.
[2]李春佳.30例腦挫裂傷患者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7):140-141.
[3]夏季.額顳葉腦挫裂傷并顱內血腫并發腦疝的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4):235-236.
[4]鄭玲莉,盧丙娟,谷先鶴.腦挫裂傷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6):216.
[5]畢延娜.額顳葉腦挫裂傷并顱內血腫并發腦疝的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20(7):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