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結果揭曉,剛結束演出的肖向麗得知自己獲得了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那一刻,肖向麗的腦海里浮現的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這7個字。
中國曲藝牡丹獎是全國性曲藝藝術專業獎項,是曲藝界的最高獎。能讓南平南詞這樣的小曲種在國家級大賽中摘下一朵“牡丹”,對南平南詞第八代傳承人、南平南詞非遺傳承人肖向麗來說,她終于實現了為這項藝術發聲的使命。
肖向麗的演員夢,一半來自于她母親的遺傳,一半得自于她自小生活的環境。1975 年,肖向麗出生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母親胡巧影是南平市京劇團知名的旦角。幼時的她經常看著母親臺下練聲、練功的身影,臺上母親傳神的演出,聽著觀眾席里對母親的表演歡呼叫好的聲音。那時還沒有桌子高的她常常和小伙伴一起溜到演員化妝間摸摸五顏六色的化妝盒,或者拿著枕巾當水袖扮演小姐或丫鬟,這是她最快樂的時光。
在少年時代,肖向麗的藝術潛質就展露了出來,在母親的支持下,她報考了藝術院校。肖向麗說:“平時生活里媽媽是個慈母,但一遇到‘戲’這件事,母親就會換上另一張面孔。”她記得年輕時有一次上臺之前被母親發現她在和人聊天,結果被狠狠地當眾批評,從那以后她再也不敢忘了母親“戲比天大”的教誨。母親常說:“沒有人是天才,你一定要時時沉浸在角色當中,然后走上臺的每一步都在人物中。”直到今天,即便她已經是一名成熟的演員,哪怕再熟悉的戲,她每回上臺前也要認真地“默戲”,這都源于母親的嚴格要求。母親對舞臺藝術精益求精的態度深深影響著肖向麗,肖向麗對曲藝演員這份職業有光榮的使命感正是源自于母親。
演員的夢是美好的,但演員,尤其是曲藝演員的道路卻是艱苦的、坎坷的,充滿著荊棘。俗話說:“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后受罪。”
16 歲那年,肖向麗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福建省藝術學校南詞戲曲班。她入學時成績優秀,但先天的韌帶不好,成為肖向麗學藝路上的“攔路虎”。虎跳、側空翻等基本功的成績總是不如人意。老師們寬慰她說:“沒關系,哪有十全十美的人,老師知道你盡力了。”但肖向麗卻憋了一口氣,她覺得可能還是對自己不夠“狠”,于是不服輸的她越發刻苦,教早功課的老師被小姑娘的拼勁兒感動了,私下給她加課,天天帶她練側手翻、串翻身、鷂子翻身各100 多個。回到家里,母親還給她布置家庭作業,每天練習正踢腿、側踢腿、旁踢腿、十字腿各50 個,虎跳、絞柱、倒踢等100 下。路是自己選的,練功的苦對肖向麗來說不算什么,功夫不負有心人,肖向麗學業上的“短板”終于被補齊了。
肖向麗的努力也被陳愛玉老師和黃冰老師發現了。兩位老師漸漸地對她刮目相看,首先在學唱腔上,肖向麗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她在頭腔的使用上就比他人入門快。在課堂上,黃冰老師對她嚴格要求,每當她在思想上稍微有點動搖,黃老師就與她談心,鼓勵她,幫助她在唱腔上找到自己的風格,陳愛玉老師則常常在私下指導她的身段、基本功,就連吃飯的時候,黃老師也不忘提醒她腔體的轉換。雖然沒有形體上的優勢,但肖向麗用吃苦耐勞的態度證明了勤能補拙。
那時的肖向麗是藝校里的佼佼者。但有一次,學校排演參加全市比賽的小品《大山的兒子》卻給春風得意的肖向麗降了一次溫。肖向麗以為以她的各方面表現,應該可以擔當女一或女二,沒想到排戲的萬老師卻分給她一個70多歲老媽媽的配角。當時年僅17 歲的肖向麗非常不情愿,演不了主角就算了,還要頂著一頭花白的頭發上場,那是多么難看的造型,她的心里充滿委屈,那可是肖向麗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演出啊!萬老師看出了肖向麗的情緒,特地找她談心,萬老師告訴肖向麗,他是特意不安排她當主角的,肖向麗感到很意外,老師告訴肖向麗:“玉不琢不成器,天下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世間凡事都要靠著‘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的專注,在各種挑戰、變數、未知之中,接受磨礪,獲得成長。從青澀到優秀、成熟,不是一蹴而就,那需要身段足夠柔軟,心態足夠包容,步伐足夠堅定。初出茅廬的新人需要摸爬滾打的堅持、磨礪和沉淀,也許你人生中的這第一部戲,就是老師對你電光火石的雕琢,希望從現在起,一點一滴,去成就未來更光芒萬丈的自我。”
明白老師良苦用心的肖向麗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中,她知道老師是在教她演員要耐得住寂寞的“道”。演出很成功,首次登臺,節目就拿了一等獎。如今回想起這段經歷,肖向麗特別感慨,她說這些年來她都認真對待自己獲得的各種角色,而且還主動拓展自己的表演領域,不讓自己在“舒適區”里呆著。這些都歸功于自己從藝路上良師的叮嚀。
畢業后,肖向麗順利進入南詞實驗劇團。此后的幾年里,肖向麗在南詞表演的舞臺上演得風生水起。小有名氣的肖向麗沒有忘記自己所追求的是藝術上的永無止境,是對自我的不斷超越。她依然“勤”字當頭,“苦”字相隨,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由此,她的從藝之路走得清苦,走得踏實,也走出了累累碩果。
謙遜有禮、聰明能干的肖向麗很受前輩們喜愛,有時候前輩們臨時出狀況不能上場,他們都愿意把機會讓給肖向麗,讓她登臺。而肖向麗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好臺詞,將節目完美呈現。就這樣,20 歲出頭的肖向麗逐漸成為了團里的臺柱。1996 年,她參加福建省“水仙花”戲劇大賽,一舉獲得演員獎。
可有獎傍身的肖向麗,在各種參賽與藝術交流中發現自己表面上處于事業上升期,但實際上卻“內力”乏力的問題。這時她做了一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決定:暫緩事業,去高校深造,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自己。就這樣,她先后到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進修。這一段寶貴的知識積累和沉淀,讓肖向麗對自己的事業有了全新的視角,她說以前做演員,看問題是微觀的,只專注于個人表演,現在知識結構有了變化,她開啟了編導的模式,有了演員微觀的感受,導演宏觀的視角,兼顧了對燈光、舞美、音樂、道具等方面的融入,南詞藝術在肖向麗心里變得更加立體生動。
這10 年里,肖向麗從臺前到幕后,從幕后又走回臺前,學戲、演戲、悟戲,她形成了自己“繼承不泥古,創新蘊傳統”的表演風格,她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眾多深入人心的舞臺藝術形象,如南詞現代戲《酒為媒》中的丹丹、南詞古裝戲《珍珠塔》中的翠娥,南詞說唱的代表作包括《春歌》《豬八戒招親》《白衣天使》《罷宴》《游金門》等。這10年里,肖向麗在福建省各大賽事中摘金奪銀,成為團里的中堅力量,是省里備受矚目的南平南詞演員。
2016 年,她代表團里參加第九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她當時帶著自編自導的南詞說唱《山鄉戀歌》,第一次和全國各地的優秀演員同臺競技,沒想到“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南平南詞首秀像一股清新的“南風”吹進賽場,讓評委們耳目一新,一舉獲得表演獎提名,南平南詞表演為更多的同行所認可,這讓她喜出望外,也對通過“牡丹獎”的平臺傳播南詞藝術產生了渴望。
2018 年,團隊帶著精心打造的作品《夜奔》沖擊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沒想到表演結束后,掌聲如潮,但是這次比賽連提名都沒有。賽后,肖向麗和團隊們分析,小曲種的表演要精益求精到極致,要想讓評委和觀眾過目不忘,就要在堅守地方特色的同時,在表現多元化方面有所創新。同臺競技、同場切磋之后,團隊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決心來年再戰,這是對弘揚南平南詞藝術最好的行動。
備戰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的是肖向麗榮獲2019 年第三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大賽一等獎的作品。為了打造精品,強化南平南詞原汁原味的藝術特色,增加情節的戲劇沖突,增強故事性,她決定一改傳統南平南詞一開場就敲鼓的形式,而是增加一個“引子”——笛子伴奏,清唱亮嗓,讓觀眾快速入戲,而這對演員的功力是個極大的挑戰,可能會“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肖向麗決定迎難而上。為了寫好這個引子,肖向麗和負責作曲的余澤峰老師經常徹夜探討,為僅僅10 秒鐘的引子寫了無數稿,余老師急得牙齦都腫了。
2020 年6 月22 日晚,南詞說唱《晶晶當兵》第3 個出場,肖向麗邁著自信灑脫的步伐登場,臺風端莊穩重,清脆的嗓音應和著悠揚的笛聲,輔之身后翠綠的竹林背景,所有觀眾仿佛一下子來到了南平這座山城,融入節目的情境中,演出完美落幕。
9 月25 日,中國曲協對媒體正式公布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的獲獎名單。功夫不負有心人,肖向麗從394 名演員中脫穎而出,成為僅6 名“牡丹獎·表演獎”得主之一,為南平南詞摘下了第一朵“牡丹”。
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肖向麗的內心充滿感恩,她在心里默默細數著這一路走來幫助過她的領導、老師、同事、戲迷、家人……她深知這個獎不僅是對她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所有南平南詞人的嘉獎。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南詞說唱藝術承上啟下“接力賽”中的佼佼者,肖向麗在南詞藝術繼承、創新和發揚光大之路上勇往直前,她堅信在一代又一代南詞人的接續奮斗與不懈努力之下,南平南詞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肖向麗說,這些年她參加過很多比賽,一方面是為了開拓視野,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為南平南詞這個小曲種發聲,希望南平南詞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南平南詞是流行于南平的一種曲藝形式,是福建省五大曲種之一。2006 年,南平南詞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平南詞形成于18 世紀后期,相比于其他曲種而言歷史較短,它沒有豐富的曲牌,也沒有名家流派。肖向麗認為這就好比雙刃劍,一方面使得這門藝術沒有太多的禁錮,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和更為開闊的創作思維;另一方面也使其面臨著因根脈不夠深厚而帶來的底蘊淺薄的問題。
曲藝的形成和每一次發展都是融合眾多表演技藝精華的結果,要使曲藝跟上歷史前進的步伐,必須使之以一種融合當今眾多表演技藝的藝術形式出現。肖向麗說她不敢停下學習和思考,作為南平南詞第八代傳人,她還肩負著南平南詞的傳承。這些年她一直在致力于這項藝術的傳播。從2007 年至今,她在南平藝術學校兼職教學,她教授的第九代南詞傳承人先后在省市級曲藝比賽中榮獲佳績。2009 年,肖向麗被南平市延平區聘為“南詞進校園”藝術指導,她把心血傾注到這個新的天地,不僅為學生們介紹了南詞的起源、發展、特點,還為他們示范表演,反復教導,激發了他們對南詞藝術的興趣。
她深知讓學生們了解自己家鄉的傳統藝術,切身感受南平南詞的獨特魅力,對南平南詞的傳承有著深遠的意義。由她指導編排的南詞說唱《唱八閩》應邀參加了首屆海峽兩岸說唱娃與大師面對面的開班儀式;她輔導的少兒南詞說唱《開竅》榮獲第三屆福建省曲藝丹桂獎少兒大賽一等獎、優秀輔導老師獎,并被推薦參加第八屆全國少兒曲藝展演……
近些年,市級南平南詞傳承人肖向麗和團隊開展了許多傳承南詞的活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她認為還遠遠不夠,她有個想法:花點時間和南詞人一起創作一批和孩子有關的作品,在每年開展“南詞非遺進校園巡演”的時候,讓孩子們以體驗的方式參與演出,感受南詞藝術,進而喜歡南詞藝術。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南詞說唱藝術承上啟下“接力賽”中的佼佼者,肖向麗在南詞藝術繼承、創新和發揚光大之路上勇往直前,她堅信在一代又一代南詞人的接續奮斗與不懈努力之下,南平南詞的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