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換進
(延安市中醫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妊娠期高血壓在產科十分常見,患病的產婦死亡率高達10%,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以降壓和保證母嬰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 ,硫酸鎂鎮靜、抗痙攣的效果顯著,但單一用藥治療的療效未達預期[1]。本文的研究內容即為硝苯地平聯合硫酸鎂用于妊娠期高血壓治療對患者尿蛋白及療效的影響。得到如下結論:
在這項研究中,我院選擇了120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并通過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在60例對照組中,平均年齡為(29.9±6.4)歲。 研究組中60名孕婦的平均年齡為(30.4±8.1)歲。全部孕婦均為單胎妊娠,兩組孕婦的年齡和孕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全部入組的患者疾病確診,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除妊娠期高血壓外,患者既往體檢,無嚴重肝腎疾病,精神正常,神志清楚,可以準確回答研究人員提出的疾病相關問題;排除有嚴重肝腎等重要臟器的疾病,有精神障礙,多胎妊娠,對研究有抵觸情緒,在研究中途退出的患者[2]。本次研究在獲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后方正式開展。
患者在入院后,均嚴格臥床休息,低流量持續吸氧,做好飲食干預,為患者準備高蛋白、高維生素、低鹽飲食,期間對照組單純應用硫酸鎂治療,研究組接受硝苯地平聯合硫酸鎂治療,設定一個療程的時間為2周,全部患者在接受2個療程的治療后比較治療效果。具體用藥方法如下:
對照組:25%的硫酸鎂(國藥準字H11020319)20ml+10%的葡萄糖溶液20ml混合后靜脈推注,推注時間為6min;然后將25%硫酸鎂60ml溶于5%葡萄糖溶液50ml中進行靜脈滴注,滴注時間為1.5g/h。
研究組:硫酸鎂用藥方法與對照組相同,硝苯地平片(國藥準字H11020887)口服,10mg/次,3次/d。
(1)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舒張壓和收縮壓變化情況。(2)尿蛋白觀察指標:尿鈣黏蛋白、24h尿蛋白和尿激肽蛋白1.
針對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數據信息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
2.1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血壓值上的比較
統計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開展治療前,血壓值均較高,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經不同方法治療后,兩組血壓值均有顯著降低,其中研究組更接近正常值,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壓值比較(mmHg,±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壓值比較(mmHg,±s)
組別 收縮壓 舒張壓研究組(n=60)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n=60)護理前護理后160.08±6.65 125.63±5.62 115.31±6.25 81.32±8.45 160.39±6.62 148.45±7.52 116.04±6.37 104.62±7.52
2.2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各項尿蛋白指標變化上的比較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尿蛋白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尿蛋白變化比較(±s)
組別 尿鈣黏蛋白(mg/L)24h尿蛋白(mg) 尿激肽蛋白 1(mg/L)研究組(n=60)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n=60)治療前治療后6.28±2.81 2.82±0.14 951.08±25.65 462.63±30.62 605.31±86.25 442.32±88.45 6.82±2.71 3.75±1.53 949.39±25.62 821.45±30.52 606.04±116.37 506.62±107.52
妊娠期高血壓十分危險,傳統的保證母嬰生命安全的治療方法包括補充蛋白質、間斷吸氧、降壓擴血管等。硫酸鎂是臨床常用的解痙藥物,服藥后可有效抑制機體分泌乙酰膽堿,對肌肉和血管有松弛擴張效果,使血管痙攣得到有效緩解,從而改善患者的不良癥狀[3]。硝苯地平屬于新型二氧吡啶類鈣離子拮抗藥物,用藥后可以有限擴張動脈血管,使血流量增加,選擇性抑制心肌細胞膜鈣通道,從而對心肌功能進行合理保護。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時,硫酸鎂對神經肌肉連接處乙酰膽堿的釋放途徑有阻斷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妊娠期高血壓所致的全身小動脈痙攣,硝苯地平可以對硫酸鎂的單一治療周期和治療效果進行彌補,最終有效調節人體血液循環,保持血壓穩定,從而保證最終分娩時的母嬰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實施硝苯地平聯合硫酸鎂治療可以有降低血壓,改善蛋白尿,臨床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