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靜 武珊珊
(延安市人民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損害,主要的病例癥狀是肝臟炎癥、壞死。病毒性肝炎的病程較長而且還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痛苦,所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消極情緒會對治療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也會降低預后質量[1]。本文對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展開相對應的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診的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此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簽訂同意書。
根據臨床對病毒性肝炎的治療進程可以將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分為以下幾個時期:否定期(患者初步被診斷為病毒性肝炎時,不敢或以否定的態度面對診斷結果)、恐懼期(患者接受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事實,情緒波動非常明顯,不愿與人溝通、產生焦慮和抗拒心理)、醫患合作期(消極情緒逐漸消退,患者慢慢接受相關治療工作)、恢復期(這一時期患者的病情和情緒都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治療心態出現懈怠,導致病情反復)。根據上述時期分別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1)否定期心理護理:在否定期,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并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引導患者接受診斷結果,并且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應對疾病治療的決心。(2)恐懼期:恐懼期的心理護理重點在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在這一時期要對患者給予充分的關懷,了解患者的心理恐懼點,并解開患者的心解;除此之外,向患者解釋隔離和治療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孤獨不安;對患者進行相對應的健康知識宣傳,告知患者合理的治療和預后調養,告知患者肝炎是可以治愈的,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醫患合作期:這一時期患者的消極情緒基本已消除,醫患關系也有所緩和,對治療工作也積極配合,所以在這一期間,護理人員要在不影響治療的前提下幫助患者樹立完全治愈疾病的新年,防治患者因為疾病治療效果不理想而產生拒絕治療或者自殺等不良行為;護理人員要注意與患者溝通時的語言,注意語言得體,溫柔耐心與患者進行溝通。(4)恢復期:這一時期患者的情緒起伏比較大,護理人員要按時督促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穩定患者的情緒,爭取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和心理狀態變化情況。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情況如下表1。

表1 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情況
2.2 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
患者在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之后,病情較護理前相比有了明顯改觀,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大大提高(P<0.05)。
病毒性肝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它的傳播途徑比較復雜也比較廣泛,而且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比較高[2]。病毒性肝炎根據病原體類型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甲、乙、丙、丁、戊五種類型,除了上述五種類型的肝炎之外,還有著一種比較少見的庚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均會出現明顯的癥狀,甚至還會出現深度黃疸,這會造成患者焦慮、恐懼、不安,心理護理中強調患者的心理情緒,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積極的引導,使患者樹立樂觀的治療心態[3]。慢性肝炎病程較長,患者的情緒時而穩定,時而樂觀,病情的反復非常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心理護理注重對患者人生觀的積極建設,使得患者保持良好的樂觀情緒,遇到難題時積極向護理人員求助,促進護患關系的良好發展[4]-[5]。
本院研究結果顯示,心理護理對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護理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明顯得到改善,在面對疾病治療時,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不僅如此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明顯提高,患者的積極配合使得治療效果更加顯著,也促進患者身體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按照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應對疾病治療的信心,避免因為消極情緒的影響而對疾病的治療產生不利的影響。這種護理模式是值得在臨床積極推廣的,可以作為臨床對病毒性肝炎護理的首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