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延安市中醫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指臨床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肝病,如脂肪肝、乙肝等。感受疫毒,飲食不合理,心情壓抑,作息紊亂等都是慢性肝病的影響因素,此病具有病發癥狀明顯、發病較急、自覺癥狀明顯,出血量較大等臨床癥狀[1]。慢性肝病病人易產生焦慮,暴躁,易怒,恐懼等消極心理,病人心理狀態復雜,這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反過來會加劇患者的病情。我院近半年不僅對患者進行常規臨床護理,而且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療,幫助患者內外兼修,養成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以便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現結合實例進行如下報道。
資料來源于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病病人8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齡29-77歲,平均年齡43.5歲。具體病況為:肝硬化15例,脂肪肝6例,慢性乙型肝炎13例,慢性丙型肝炎11例,重癥肝炎10例,酒精肝25例.所有患者臨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黃疸、腹水、肝功能異常等癥狀。
本院采用心理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慢性肝病病人的主要心理狀況,找出其目前存在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心里畫測試,第二個板塊是簡化版抑郁自評量表(SDS),第三個板塊是患者心理狀態自評,主要是指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表現出的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恐慌、失望等。在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時,責任護士有必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訪談,給予患者一定的安全感,使得患者的情緒有處可抒發,以便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及合理分析并找到解決心理問題的主要方法。
經過本次調查,能清晰發現患者的消極心理呈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有患者認為自己需要來自家庭和社會上的心理支持,內心有被尊重和被認同的需要,結果如下表1。

表1 患者所出現的主要心理狀況
慢性肝病病人主要存在心理問題以及生理問題,首先是心理問題,心理起伏較大,情緒不穩定,容易產生暴躁、抑郁、慌亂不安的情緒狀態,這與患者自身的病癥有關,慢性肝病具有傳染性,所以會限制家屬探望時間,這會導致患者沒有人傾訴,缺少家人關愛,缺方法安全感和歸屬感。加重患者的消極心理和自卑心理,這同時會使患者對被尊重,被認同的的心理日益強烈;其次是生理問題,主要表現在身體外部特征上,少數的慢性肝病病人會出現身體上的癥狀表現,比如,肌肉疼、腹痛、腦脹,而且通常有黃疸[2]。通過對慢性肝病病人臨床表現出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本院得出一致結論,不僅要對慢性肝病病人進行基本的日常護理,而且需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護理方式,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方法如下:
①創造輕松、愉悅、舒適的住院環境 患者的消極情緒和負面觀念可以通過住院環境的改善而發生變化,使患者能夠看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住院環境包括病房區,休息區以及食堂等設施的投入使用都要提高標準,桌椅處要注意防磕碰的措施,以防病人磕碰摔倒;同時要加強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營造愉悅舒適的環境。主要通過解決患者當前存在的心里疑惑,患者心理狀態追蹤量表,訪談以及評估等形式有針對性的幫助患者改變消極態度
②豐富患者住院生活 由于慢性肝病的特殊性,患者經常會感到失落不安,不被社會理解和尊重,極易產生自卑感覺。同時部分肝病具有傳染性,家屬探望病人時間有限且需要注意多方面的探望要求,這給患者心理造成很大傷害,性格日益孤僻。針對這類情況,我院主要采取一下兩種方式豐富患者住院生活:第一,加強肝病宣傳教育,引導病人明確自身屬于那種類型的肝病,以及患病原因,普及日常飲食規范,如何治療肝病,自身進行自愈需要進行那種操作練習。第二,組織患者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包括下象棋,唱歌舞蹈等多種娛樂形式,培養積極情緒,提高生活水平。
研究表明,大多數慢性疾病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不良的心理狀況會影響肝功能的修復,容易導致病情加重,陷入惡性循環[3]。因此,在慢性肝病的臨床治療中要注意疏導患者不良情緒,積極引導患者培養積極心態,使患者配合治療,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護理,我院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比例下降68.5%,護理滿意度高達97.6%。由數據可得,對慢性肝病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可以有效消除患者消極情緒,提高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