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鑫瞳
(吉林市中醫院,吉林省 吉林市,132000)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以中軸、外周關節以及關節周圍組織慢性進展性炎癥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中醫學稱強直性脊柱炎為“大僂”,此病的特點是病程較長、患者需要程度較強的痛苦、治愈比較困難、患者極易殘廢,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且也沒有根治的辦法[1]。中醫上認為強直性及主演的發病原因是由于腎陽虛、風寒軀體[2],有專家建議應該使用針刺結合中藥進行治療,本院運用針刺配合內服中藥治療強制性脊柱炎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68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入院登記時間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2-4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此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
選擇規格為5ml的注射器(長針)吸入 4ml丹參注射液進行穴位注射,每個穴位0.5ml,穴位選擇:腰脊部強直處的督脈穴、夾脊穴、膀肌經第一側線穴位。毫針規格:選取40-50 mm兩種毫針;方法:用40 mm毫針快速針刺督脈穴,用50 mm毫針從膀肌經第一側線向夾脊穴透刺,各穴均留針30~40 min。口服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益腎助陽藥、活血化瘀藥物。治療過程中嚴格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檢測,如有異常,及時對患者進行相對應的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如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如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
中醫認為強直性脊柱炎是“痹癥”的范疇,最早在《黃帝內經》中有對該病的記載:“是動則病,沖頭病、目視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辟不可以曲、如結、端如裂,是 為踝厥[3]。”這與臨床上強直性脊柱炎的癥狀十分相像,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原因主要是人體肺腑功能衰弱,集體氣血失調,肌表經絡受到風、寒、濕等邪氣的侵襲,使得氣血經絡受到病害的阻礙,造成局部營養失調,這是本虛的最主要的原因[4]。強直性脊柱炎最主要的病變部位是腰骰、背部,所以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腎和督脈。腎是先天之本,腎的盛衰關系著骨的生長發育及堅韌程度,骨骼脆弱人體就無力,久站、勞作會腰膝疼痛,甚至由于不能伸直而導致骨骼變形[5]。所以,腎的精氣不足,經脈瘀滯是標。所以針刺治療是治療的根本,斜刺督脈穴位、夾脊穴以及膀胱經等第一側線穴位,可以疏通患者的經絡,振奮陽氣;丹參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丹參,丹參是一味非常珍貴的中藥,它有著非常好的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作用,平常多用于臨床淤血類的疾病治療;相關研究表明,丹參還有著較好的抗菌作用;除此之外,丹參還可以提高機體耐缺氧狀況,從而對心肌產生保護作用。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實行針刺配合內服中藥治療,大大降低了非甾體抗炎藥的用量,而且長期的治療后患者的組織器官沒有任何損壞,這表明針刺配合內服中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效果較好,針藥并用起到益腎壯骨的目的,針灸壯督興陽、疏通經絡、活血止痛;中藥補益肝腎、祛風滲濕、活痰化瘀,與單一的內服中藥相比,效果顯著,且患者對治療結果也較滿意,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緩解了醫患矛盾。
綜上所述,針刺配合內服中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充分發揮了兩種療法的長處,而且兩種治療方法聯合使用,患者沒有出現任何不良現象,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患者的疾病癥狀得到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這證明這種治療方法是一種安全、高效、可靠的治療方法,此種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積極推廣,還可以作為臨床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首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