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麗,高小愛
(1.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 太原030024;2.山西省針灸醫院,山西 太原030006)
蕁麻疹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1]。中醫稱之為“癮疹”,又稱為“風疹”“風疹塊”,臨床根據病程一般分為急性和慢性蕁麻疹。皮損反復發作超過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現代醫學治療慢性蕁麻疹以抗組胺藥為主進行抗過敏治療,但抗組胺藥的不良反應、心臟毒性及服藥后病情的反復使西醫治療受到了限制[2]。近年來,自血療法作為一種中醫特色療法,常應用于各種皮膚病的治療,療效已被廣泛認可,且其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治療次數少,治療后復發率低,滿足了患者的診療需求,患者易于接受。筆者采用自血療法聯合穴位埋線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顯著,現介紹如下。
患者,女,24歲,2019年11月13日就診。主訴:全身紅疹伴瘙癢反復發作半年。患者半年前外出受涼后軀干、四肢出現形狀不規則的紅色風團,境界清楚,瘙癢明顯,數小時后紅疹消失不留痕跡,曾在當地醫院診斷為“蕁麻疹”,服用氯雷他定后緩解,后每受涼后上述癥狀出現。1 d前患者受涼后上述癥狀再次出現,欲尋求中醫治療,遂來我院就診?;颊咦园l病以來,精神欠佳,食欲尚可,睡眠可,二便調,平素畏寒,易疲勞。既往體健。查體:心、肺、腹未查及明顯異常,舌淡、苔薄白,脈細。輔助檢查:凝血功能未見明顯異常。西醫診斷:慢性蕁麻疹。中醫診斷:癮疹;辨證:風寒束表,伴有氣虛。治以祛風散邪,益氣補虛。給予穴位埋線聯合自血療法治療。①穴位埋線:取雙側肺俞、風門、脾俞、胃俞、氣海等穴位,常規消毒選取穴位,將提前準備好的長度約2 cm的0-0號羊腸線穿入0.9 mm的一次性埋線針內,然后將埋線針刺入穴位至所需的深度,邊推針芯邊退針管,將羊腸線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組織或肌層內,拔出埋線針,消毒棉球按壓針孔片刻,用云南白藥創可貼貼于針孔處。②自血療法:取雙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用提前準備好的配有維生素B12 m L、維生素B121 m L的注射器抽取患者約10 m L右靜脈血,依次注入選定穴位,每個穴位注射1 m L左右。囑患者術后忌食辛辣刺激,3 d內勿沾水,以防感染。2周治療1次,治療4次后,患者遇冷后癥狀不再出現。
按語:《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曰:“風氣相搏,風強則為隱疹,身體為癢。”《素問·風論》謂:“風者,善行而數變?!薄督饏T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云:“邪氣中經,則身癢而隱疹。”《素問·評熱病論》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薄夺t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曰:“此證俗名鬼飯疙瘩,由汗出受風,或露臥乘涼,風邪多中表虛之人。”蕁麻疹發無定處,驟起驟退,伴有瘙癢,皆為“風候”的特點,加之該案患者形體偏瘦,素體偏虛,正氣不足,受涼后機體不能抵抗病邪,致營衛失和,邪郁腠理,發為該病,故治以祛風散邪、益氣補虛。
穴位埋線療法是一種融多種療法、多種效應于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治療過程包含了針刺、放血、機體組織損傷的后作用及組織療法等多種刺激效應[3]。穴位埋線療法是針灸療法的延伸,是將膠原蛋白線埋入穴位,利用線體對穴位產生的持續性刺激作用以達到防治疾病的治療方法。其因治療周期長、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等優勢,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靈樞·終始》曰:“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內而久留之?!笨梢娧ㄎ宦窬€尤其適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療?,F代醫學研究表明,穴位埋線療法可調整神經遞質、調控神經中樞,還能通過調節細胞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功能[3]。本案選取穴位中,肺俞調補肺氣、疏風散邪,又取“肺主皮毛”之意,溫養潤澤皮毛,增強患者御病能力,與風門同用,可加強疏風散邪之效;脾俞、胃俞一方面補益脾胃,充養后天之本,提升患者正氣,另一方面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又能充養衛氣,提升患者抗御外邪的能力,正所謂“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氣海益氣補虛,培補正氣。諸穴合用,祛風散邪,益氣補虛,提升患者正氣。
自血療法是一種非特異性刺激療法,自體血液作為一種特殊的外來物質,注入穴位可激活機體的免疫應答,產生非特異性脫敏、抗炎等治療作用,降低機體的敏感性,并增強機體免疫力[4]。此外,血液對穴位的持續性刺激還能發揮腧穴的治療作用,調整臟腑經絡。研究表明,自血療法能發揮三重效應,一即針刺與自血的注入對穴位產生的即時效應,二即血液對機體刺激產生的慢效應,三即調動、恢復患者自身調節功能的后作用[1,5]。《靈樞·壽夭剛柔》載:“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該病病位在皮膚,故自血療法中取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曲池,與合谷同用,疏風解表,清瀉陽明。該病多為風邪所致或誘發,故選取血海、膈俞(血會)二穴,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另取足三里、三陰交益氣養血,培補正氣。諸穴合用,標本同治。
引起蕁麻疹的病因較多,藥物、食物、吸入物、物理因素等均可能成為誘發或加重該病的因素。目前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外界環境的復雜性,過敏原越來越多,蕁麻疹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中醫認為該病的發生多與自身正氣不足有關,正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先天稟賦不耐,風邪乘虛侵襲可發為該??;平素體虛,衛表不固,風邪外襲,客于肌表,使營衛失調也可導致病發;也可因久病體虛,氣血不足,血虛化燥生風,復感外風之邪而誘發。自血療法結合穴位埋線治療慢性蕁麻疹,不僅能有效祛風散邪,還能提升正氣,增強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控制病情。該療法臨床療效顯著,且能有效降低復發率,無毒副作用,不良反應少,安全性好[6],為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的臨床思路,同時也發展了中醫優勢治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