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興
(常州市中醫醫院,江蘇常州213003)
張元興,男,1963年1月生,江蘇武進人,中共黨員。常州市中醫醫院腦病科主任,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第二屆神經病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常州市中醫藥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現任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常州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州市中醫藥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常州市心理學會副主任委員、常州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
1985年7月上海中醫學院中醫系本科畢業;2000年3月蘇州醫學院研究生課程班結業;2005—2006年在上海中山醫院神經內科進修。2020年被評為江蘇省名中醫。
最擅長治療的疾病:神經內科疾病。
最擅長使用的經典方:大柴胡湯、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鎮肝熄風湯、小續命湯、半夏瀉心湯、酸棗仁湯。
最擅長使用的中藥:柴胡、桂枝、葛根、黃芩、半夏、牛膝、當歸、川芎、全蝎、鉤藤、龜甲、龍骨、牡蠣、附子、黃芪、白術。
最推崇的古代中醫藥學家:張仲景、張景岳。
最喜愛的中醫藥典籍:《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醫宗金鑒》《脾胃論》《溫病條辨》《醫學衷中參西錄》。
從醫格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組 成:當歸10 g,川芎15 g,白芍15 g,懷牛膝30 g,全蝎6 g,鉤藤20 g,白芷6 g,細辛3 g,炙甘草6 g。
功 效:養血平肝,息風定痛。
主 治:血管性頭痛(血虛肝旺證)。用 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方 解:方中以當歸、川芎為君藥,川芎與當歸合方,名曰佛手散,眾多傳統名方中含有此方。當歸性潤,補血和營,配以川芎活血行氣,則補血而不滯,活血而不伐。血虛者常兼血瘀,蓋血液盈余則流暢,若病久營血耗損,血脈空虛,無余以流,則艱澀成瘀,而瘀血不祛,則新血不生,互為因果。臣以白芍、懷牛膝。白芍味酸,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懷牛膝《名醫錄》謂其除腦中痛,時珍又謂其治口瘡齒痛,重用能引氣血下行,并能引浮越之火下行(張錫純語)。佐以全蝎、鉤藤。鉤藤甘寒入肝、心包二經,善于平肝清熱、息風止痙;全蝎專入肝經,為蟲蟻之藥,“飛者升,走者降”,功擅搜風息風、通絡止痛。二藥相合平肝祛風,藥力宏大。使以白芷、細辛、甘草。白芷祛風通竅止痛,細辛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甘草甘緩止痛、調和諸藥。
加 減:伴有眩暈、惡心嘔吐者,加半夏、白術、天麻;陰虛明顯者,加龜甲;陽亢明顯者,加龍骨、牡蠣;夜寐不安者,加柏子仁、酸棗仁;抽掣痛重者,加蜈蚣;瘀熱明顯者,加牡丹皮、赤芍;肝火上炎者,加夏枯草、龍膽草;肝氣郁滯者,加香附、佛手;脾虛便溏者,加炒山藥、炒白術、茯苓、白扁豆;腎虛便艱者,加肉蓯蓉、玄參;納食欠馨者,加生谷麥芽、六神曲、雞內金;經行腹痛者,加失笑散;經行乳脹者,加蜂房、夏枯草;月經量多者,加海螵蛸、棕櫚炭、茜草炭;月經量少者,加二至丸、益母草。
劉某某,女,34歲。初診日期:2019年3月6日。
主訴:頭痛反復發作10余年。頭痛以雙顳為主,可波及前額、后枕、眼眶等處,部位不定,發作無規律,但多與月經來臨、情緒波動等相關。本次發作月經將至,頭痛左顳尤甚劇烈難忍,伴見干嘔,羞明畏光,頭暈目眩,夜寐不安,納食不思,大便偏干,日一行,經期腰酸明顯,小腹墜痛,月經量少,色紅夾血塊,經行乳脹,脾氣急躁易怒,手足易涼,入冬尤甚,舌質暗紅、有紫氣、苔薄黃膩,脈弦細。西醫診斷:血管性頭痛;中醫診斷:頭風病。病機:肝郁氣滯,肝血不足,肝陽化風挾痰瘀上擾清竅。治法:養血平肝,息風滌痰,化瘀止痛。予頭痛飲加味。處方:
當歸10 g,川芎15 g,白芍15 g,懷牛膝30 g,全蝎6 g,鉤藤20 g,白芷6 g,細辛3 g,法半夏10 g,天麻10 g,香附10 g,炙甘草6 g。7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同時囑患者調暢情志,適量運動,合理休息,配合“烏雞燉天麻”食療。
2019年3月13日二診:頭痛已明顯減輕,眩暈、惡心除,納食一般,月經暢,夜寐改善,舌紅苔膩,紫氣似隱,脈弦細改善。予初診方去法半夏、香附、天麻,再服10劑,隔日服用,以鞏固療效。
隨訪至今未發。
按語:血管性頭痛是神經內科常見病癥,屬心身疾病,常常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常規的止痛治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能緩解一時頭痛,但不能杜絕或減少、減輕復發。中醫中藥治療能在止痛的同時,改善全身狀態,減少、減輕甚至杜絕疾病的反復發作。方中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白芍養血柔肝止痛;懷牛膝引血及浮越之火下行,化瘀通絡,與川芎相配,一升一降,調暢氣血升降,有利于肝火下行;全蝎專入肝經,擅搜風息風、通絡止痛;鉤藤平肝清熱、息風止痙;白芷、細辛通竅止痛,引藥直達病所;甘草與白芍相配酸甘化陰,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法半夏、天麻息風化痰、定眩止嘔;香附理氣活血調經。二診時眩暈、惡心已除,月經調順,去法半夏、香附、天麻,再進10劑,隔日服用,以期養血平肝,改善體質,杜絕復發。
本病為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治病的同時,更要關注患病的人,囑咐患者調暢情緒、規律作息、適當鍛煉、勞逸結合、弛張有度、飲食避免過于辛辣油膩,同時配合食療更有助于患者體質的改善,有利于預防疾病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