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雨靈 張喜蓮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300193)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出自《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1]第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原方用于治療傷寒誤下后,肝郁氣滯、虛實寒熱互見之少陽證,現代醫家拓展了此方的運用范圍,包括焦慮癥、失眠癥、神經官能癥、癲癇等精神類疾病[2]。
筆者認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龍骨、黃芩、生姜、鉛丹、人參、桂枝、茯苓、半夏、大黃、牡蠣、大棗)有寒溫并用、攻補兼施之功,臨證運用時應把握肝郁化熱、痰火內擾之病機,隨證化裁。筆者根據“異病同治”的原則運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化裁治療多種兒科神經系統疾病,每每獲效,茲擇驗案3則介紹如下。
閆某,男,9歲。2020年5月12日初診。
主訴:喉中異聲、眨眼1個月,加重1周。患兒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喉中異聲,其后出現眨眼,偶見聳肩,1周前受母親訓斥后癥狀加重。刻診:喉中異聲,聲高似喊叫,頻次較多,約10 min出現1次,間斷眨眼,偶見聳肩,生氣、緊張及看電子產品時癥狀明顯。患兒平素脾氣暴躁,膽怯易驚,多汗,活動后尤甚,手足心熱,納可,寐安,大便干,一日一行,咽紅,舌紅、苔薄白,脈滑數。耶魯綜合抽動嚴重程度量表:運動抽動10分,發聲抽動15分,缺損率9分,嚴重程度34分。提示有中度抽動障礙。24 h動態腦電圖示:大致正常腦電圖。西醫診斷:多發性抽動障礙;中醫診斷:抽動癥(肝火亢盛,痰熱上擾)。西醫治療予口服鹽酸硫必利片,50 mg/次,1次/d。中醫治法:疏肝瀉火,化痰息風。方選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化裁。處方:
北柴胡10 g,桂枝6 g,煅龍骨15 g(先煎),煅牡蠣20 g(先煎),黨參10 g,黃芩10 g,清半夏10 g,生姜3 g,大棗3枚,白芍15 g,地龍6 g,炒僵蠶10 g,五味子10 g,甘草片6 g,浮小麥30 g,佛手10 g,玫瑰花10 g,射干10 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囑家長控制患兒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合理疏導管教,清淡飲食。
2020年5月19日二診:患兒喉中異聲較前好轉,音量明顯減弱,頻次減少,約每日10余次,眨眼癥狀改善,僅于情緒激動時偶見,聳肩略有減少,多汗同前,脾氣仍急躁。咽稍紅,舌紅,脈滑,二便調。初診方去桂枝,加薄荷6 g(后下)、郁金10 g,14劑。西藥治療同初診。
2020年6月2日三診:患兒喉中偶有“嗯嗯”聲,音量弱,眨眼癥狀基本消失,無聳肩。時常困倦,寐后不易醒,脾氣急躁,膽小,納可,二便調。藥已中的,仍宗前義。繼予二診方14劑。因患兒出現嗜睡癥狀,家長自行停用西藥。
后謹守初診主方,隨證加減。治療2個月后患兒喉中“嗯嗯”基本消失,僅于家長提示時偶作,余抽動癥狀消失,多汗癥狀改善,脾氣較為穩定。
按:患兒平素脾氣暴躁,膽怯易驚,肝氣亢、膽氣虛,為少陽樞機不利之征象。情致不舒,郁而化火,日久而見喉中發異聲,音量高似喊叫,為肝火亢盛所致動風;又汗多,便干,咽紅,舌紅,脈滑數,知火熱之邪盛,煉津為痰,痰火膠著內擾,故癥狀反復不愈。鹽酸硫必利片通過抑制中腦邊緣系統多巴胺受體,從而抑制神經功能亢奮,拮抗運動障礙[3],以達到“急則治其標”。又參仲景意,靈活化裁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以“治其本”。方中柴胡通少陽表里之邪,黃芩清泄少陽之熱,煅龍牡鎮驚收斂而安神明,生姜、半夏和胃降逆;考慮小兒純陽之體,將人參改為黨參,使邪無內向之機,又不致過于溫燥;桂枝行陽氣而解身重和錯雜之邪;地龍、僵蠶搜風通絡止抽;五味子、射干清熱養陰、清喉利咽;佛手、玫瑰花疏肝理氣,緩解患兒急躁易怒情緒;浮小麥、甘草配合大棗組成甘麥大棗湯,旨在養心平肝安神;白芍調和營衛、柔肝緩急。去原方有毒之鉛丹、瀉下之大黃。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調樞機、和營衛、祛邪補虛之功。二診時,患兒脾氣仍急躁,去桂枝以防久服助熱,加入薄荷、郁金清熱疏肝、解郁安神。三診時,患兒病情穩定,仍宗前義。后隨證加減治療2月余,藥證合拍,諸癥漸愈。
胡某,男,5歲。2020年10月26日初診。
主訴:注意力不集中1年,加重2個月。患兒自幼性格外向,活潑好動,1年前老師反映其上課期間注意力不集中,家長未予重視。2個月前因開學升班,患兒癥狀加重。刻診:注意力不集中,坐立難安,上課期間滿堂跑竄,不服管教,常于人多時大聲喊叫,容易興奮、激動,脾氣暴躁,膽量可,學習成績中等,智力發育正常,納可,寐安,二便調,舌紅、苔黃,脈弦滑,咽稍紅。斯諾佩評估量表:對立性0.75分,注意缺陷1.65分,多動/沖動2.10分,總分1.87分。提示有中度多動障礙。康納氏量表多動指數示:1.2分(+);兒童總體評定量表:75分。提示在家庭或學校與伙伴們在一起時有極輕微的功能損害。感覺統合測試:本體覺及前庭重度失調。西醫診斷:注意力缺陷多動癥;中醫診斷:臟躁(肝郁化火,痰火擾神)。治法:鎮肝息風,瀉熱安神。方選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化裁。處方:
北柴胡10 g,生龍骨20 g(先煎),生牡蠣20 g(先煎),黨參片10 g,黃芩片10 g,清半夏10 g,大棗2枚,生姜3 g,白芍15 g,醋龜甲10 g(先煎),當歸10 g,薄荷6 g(后下),甘草片6 g,煅磁石20 g(先煎),石菖蒲10 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囑患兒清淡飲食,忌食牛羊肉、魚蝦蟹等發物,家長理解包容患兒,合理管教。
2020年11月2日二診:患兒與人溝通能力明顯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稍改善,大聲喊叫癥狀消失,小動作仍多,時有發出“啊啊”聲,納寐可,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脈滑。繼予初診方14劑。
2020年11月16日三診:患兒注意力不集中較前改善,可靜坐約15 min,偶發“啊啊”聲,脾氣略有改善,舌紅、苔薄白,脈滑。初診方繼進14劑。
服藥后諸癥漸愈,后隨證加減。治療2個月后患兒復課,注意力明顯改善,偶有課間走神,脾氣基本平穩。
按:小兒臟腑嬌嫩,肝常有余、心常有余,故易化熱化風,久則傷津,陰虛陽亢,浮陽擾神,則出現躁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暴躁等癥[4]。本案患兒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癥,多動、叫喊不分場合,難以自控,脾氣大且易激動,舌紅、苔黃,脈弦滑皆為肝亢火盛、化風擾神之征象。因此在平肝息風、和解少陽的同時,還應輔以安神,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切中病機,故隨證化裁施治。方中柴胡、黃芩疏泄少陽、和解里外,樞機得通則諸癥皆除;生龍牡、煅磁石、醋龜甲等重鎮之品潛鎮肝陽、寧心安神,以治煩躁不安、時有喊叫等癥;石菖蒲清心化痰安神;生姜、半夏和胃降逆氣;人參改為黨參,溫補而不燥,合當歸、大棗益氣養營,扶正祛邪;白芍柔肝緩急,合甘草酸甘化陰;薄荷涼肝疏風,以防外風引動內風之弊。去原方有毒之鉛丹、重下之大黃、助熱之桂枝。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清熱化痰、鎮靜安神之功,使躁動得安、心神亦斂,則諸癥皆除。
呂某,男,6歲。2020年10月12日初診。
主訴:抽搐2次。患兒平素膽小,5 d前因受到驚嚇出現眼發直,翌日晨起出現頭痛,隔日中午睡眠狀態下抽搐,表現為意識不清,兩手握拳,右側身體抽搐,左眼微閉,右眼向右斜視、瞪眼,口角右斜,口吐白沫,卷舌,整個過程持續約1 min,自行緩解,緩解后無不適。當日晚睡前抽搐再次發作,表現同前,持續約1~2 min。刻診:疑因受涼出現鼻塞,流清涕,無咳嗽、咳痰,無發熱,余無明顯不適,注意力可,納寐可,二便調,舌紅、苔淡黃膩,脈滑數,咽稍紅。患兒足月、順產,出生狀況良好,智力發育可,運動發育可,否認缺血缺氧性腦病,否認其他基礎疾病。既往有發熱驚厥史(最高溫度>40 ℃,抽搐1次),過敏性鼻炎史。顱腦磁共振成像示:顱內平掃未見明顯異常;副鼻竇炎。視頻腦電圖示:異常腦電圖,醒—睡各期右側中央、頂、顳區現散發或陣發2~4 Hz高波幅棘波、棘慢復合波。西醫診斷:癲癇;中醫診斷:癇證(膽熱肝郁,痰濁擾心)。治法:疏肝化痰,鎮靜安神。方選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化裁。處方:
北柴胡10 g,桂枝10 g,生龍骨15 g(先煎),生牡蠣15 g(先煎),黨參15 g,黃芩片10 g,清半夏10 g,生姜3 g,大棗4枚,白芍15 g,路路通10 g,炒僵蠶10 g,甘草6 g,煅磁石15 g(先煎),全蝎3 g,辛夷6 g(包煎),炒蒼耳子10 g,薄荷6 g(后下),石菖蒲10 g,豨薟草10 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囑患兒忌服牛羊肉、魚蝦蟹、無鱗魚等發物以防生痰助火,宜清淡飲食,合理調節情志。
2020年10月19日二診:患兒服藥后抽搐未作,晨起鼻塞、少涕,余無明顯不適,納可,寐安,二便調,舌淡紅、苔黃,脈浮數,咽不紅。初診方去路路通,14劑。
2020年11月2日三診:患兒諸癥皆無,舌淡紅、苔薄黃,脈平。二診方去辛夷、蒼耳子,繼服14劑鞏固療效。
患兒堅持中藥治療,隨證加減,癲癇未再發作。
按:患兒抽搐發作前有受驚后眼發直、頭痛等癥,發作時偏側肢體抽搐、口吐白沫,慮其平素膽小,可知膽氣虛,若膽腑受擾,膽郁氣搏,變生痰涎,郁久化熱生風,痰濁與熱邪相合,隨風變生動亂。肝膽互為表里,膽不寧,肝失疏泄,則氣機逆亂、風陽內動,此屬膽熱肝郁、痰濁擾心之證。徐靈胎言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能下肝膽之驚痰,治癲癇必效”,故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之法以和解少陽、疏利肝膽。加煅磁石助生龍牡潛鎮安神;石菖蒲化濕豁痰開竅,痰消則熱無所附,膠著之勢去;蟲類藥炒僵蠶、全蝎搜風通絡、逐痰行滯,另有息風止痙之用;重用白芍以柔肝,寓“以柔克剛”之意,合甘草酸甘化陰以滋肝陰。患兒有過敏性鼻炎史,刻診正逢上呼吸道感染,恐外風引動內風,造成內外合邪之局面,筆者結合“治未病”思想,兼治肺臟,肺開竅于鼻,故加路路通、辛夷、炒蒼耳子通鼻竅。薄荷疏散風熱、涼肝疏肝;豨薟草清熱解毒。患兒便調,恐原方大黃傷正去之,再去鉛丹以避其毒,茯苓補少利多亦去;人參溫燥,易為黨參。全方旨在疏少陽、利肝肺、化痰熱。二診時,患兒藥后抽搐未作,鼻部癥狀改善,去路路通。三診時,患兒病情穩定,癲癇未再復發,舌脈皆改善,可見藥已中的,邪去正安,故去辛夷、蒼耳子。
筆者在經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基礎上化裁使用白芍、甘草、五味子等滋陰藥,煅磁石、醋龜甲等潛鎮藥,地龍、炒僵蠶、全蝎等蟲類藥,意在助滋陰抑陽、息風通絡、鎮靜止動之功。筆者選用本方指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胸滿煩驚、躁擾不寧,或膽怯易驚者;(2)手足心熱、自汗、盜汗、寐欠安者;(3)病程長、癥狀易反復、多因激惹或情緒誘發者;(4)舌質紅,苔色薄白或黃、膩者;(5)脈弦滑數者。臨證只要患兒病程中出現上述脈證之二三,皆可用疏肝解熱、化痰息風法,取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之,并根據兼癥靈活加減,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