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祥瀧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清水河鎮農業服務中心 562400)
牛口蹄疫是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除了會對牛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還有可能威脅其他偶蹄類動物。當前我國各個養殖區域都有該疾病的出現,一旦暴發,若是不及時進行控制,可能導致疫情迅速擴散,造成更嚴重的損失。清水河鎮位于貴州省興義市北,是貴州省重點開發區域之一,資源豐富,長期以來十分重視畜牧業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畜牧業逐漸成為當地居民增產增收的關鍵。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疫病發病幾率更高,還需結合實際,強化牛口蹄疫類傳染性疾病的診斷,構建完善的防范措施,做好疾病防控。
牛口蹄疫一般有1~7d的潛伏期。患病后出現較為明顯的發熱癥狀,最高溫度會上升至40℃以上,病程短,發病急,發病1~2d口腔中會出現明顯的口腔感染,有水泡出現。后續患病牛的蹄部、唇部、面部等部位都可能會出現水泡,水泡后期會出現破裂、潰爛等癥狀,流出黃色液體。患病牛精神不振,吞咽困難,食欲明顯下,后期會出現體溫下降的情況。水泡后期可能會愈合,但會重復出現潰爛感染、愈合反復的情況,可能引發繼發性感染,造成牛出現跛行或是臥地不起的情況[1]。
首先結合牛的臨床表現能夠進行初步診斷,通過對患病牛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的觀察,其是否存在破裂、潰爛甚至糜爛的情況,并且結合其體溫實際能夠初步確診。
之后進行剖檢、病毒核酸檢測等實驗室診斷措施能夠進一步精準確診。我們通過對病死牛或是撲殺的患病牛尸體進行剖檢,能夠發現其氣管、支氣管、咽部、心肌切面部位病變明顯。
結合牛的臨床癥狀,還可以進行口蹄疫病毒核酸檢測,能夠精準診。
還可以采集患病牛各部位水皰液進行實驗室診斷,運用50%的甘油生理鹽水做補體結合試驗,檢測病毒類型。可采集臨床康復期患病牛的血液做血清中和實驗,得到血清后進行乳鼠中和試驗,確定是病毒還是抗體。
通過各項有效防控措施的采取,能夠有效防控牛口蹄疫。當前我們在進行防控工作的時候,應該結合我們清水河鎮實際,制定科學的疫苗接種制度,保證接種工作科學地進行,有效預防疫病。現階段可用于接種的疫苗以牛口蹄疫滅活苗和合成肽疫苗為主。可選擇合成肽疫苗效果相對較好,用量0.1mL/kg,每天一次,連續注射2d。疫苗接種后,需密切觀察牛群是否存在不良反應,同時便于及時采取急救措施。個體相對較弱的牛,需做好精心護理,待其身體狀況恢復后再進行補種。
牛口蹄疫的病前防控要從提高免疫力和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兩方面著手。首先要注重科學飼喂,結合牛各個階段的生長實際,合理搭配日,滿足其不同生長階段對于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飼喂工作的進行,除了要保證一些基本營養物質的供應外,還應適當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礦物質、益生菌等,促進牛的健康生長。另外可以在牛日糧中添加一些中藥材,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由于口蹄疫病毒對光、酸、堿等物質比較敏感,所以日常養殖工作的進行還應做好消毒清潔工作,完善消毒設施,科學選擇酸堿類消毒液,之后通過科學配比及時消滅病毒。具體可選擇0.5%的過氧乙酸、復合亞氯酸鈉等。在疫情高發期,每天做好消毒工作,后期可定期進行消毒,同時做好養殖場的通風工作,并保證光照充足[2]。
口蹄疫病的傳播途徑廣、速度快、易感對象很多,因防控工作存在很大的難度,病后防控要重防控的時效性和加大防控力度,因此還需提高清水河鎮養殖人員和防疫人員的思想意識,一旦出現牛口蹄疫疫情,及時上報防疫部門,尋求幫助。并且立即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對養殖環境以及患病牛的各種飼養用具做徹底消毒。防疫部門需要結合規定流程,進行口蹄疫病毒檢測,確診后對物治療意義的牛進行撲殺并采取無害化處理。密切關注其他牛是否存在患病癥狀,可進行集體檢測,篩選出所有陽性牛。
綜上所述,牛口蹄疫在清水河鎮的傳播流行會嚴重影響區域中牛養殖業的發展,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當前養殖工作的進行,還需結合疫病實際,精準診斷,并在各部門的配合之下精準防控,采取多項有效防控措施,做好隔離治療以及患病動物的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工作,促進畜牧養殖產業獲得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