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員
(資陽市雁江區豐裕鎮畜牧獸醫站 641300)
村級動物防疫人員主要從事基層的畜禽管理工作,直接和養殖戶在一線進行交流溝通,負責及時將問題反饋給畜牧獸醫主管部門,除了畜禽的養殖數量、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疾病情況,還為疫情的有效防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畜牧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禽流感、非洲豬瘟等疫病經常發生,尤其是活畜跨區域調運頻率大幅增加,為疫情和疾病的防控增加壓力,畜禽管理不規范或監管不到位,可能引發動物疫情發生,給養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并且存在疫病動物被個別不法商販屠宰銷售的風險,村級防疫人員是從事動物防疫工作的基層團隊,在防治重大動物疫病、疫情監測、死亡動物監管、動物產品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妥善管理村級防疫人員,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才能為畜牧業發展做出應有貢獻[1]。
村級防疫員是由畜牧獸醫站監督,作為我國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的基礎按照政府的統一要求做好本村的動物防疫工作。目前,村級動物防疫員組成依據的法律條例具體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及政府動物疫病防治工作會議精神。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 做好強制免疫工作進行月月補免。
1.2 對免疫動物按規定佩戴免疫標識,免疫標識佩戴率100%,免疫注射時要做到戶不漏畜、畜不漏針以及轄區內的畜禽養殖面積消毒。
1.3 配合做好畜禽的產地檢疫,畜禽生產和防疫方面的宣傳。
1.4 免疫應急反應治療及時,做好個案材料,免疫檔案規范填寫并且確認簽字,對免疫器件做好消毒,免疫反應死亡的畜禽按流程統計上報,進行無害化處理工作,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
1.5 做好重大動物普查工作以及轄區內畜牧生產月報表。
1.6 配合好主管部門安排的其他工作以保證畜禽的生產,疫病的防控和畜禽產品安全。
畜禽的疫病防控最為重要的是建立科學合理、適用性強的動物防疫體系,尤其是農村受人員、地形、溫度、濕度、交通運輸等的影響,防疫措施要因地制宜既能夠立足于基層的動物養殖現狀又能促進養殖業的發展,要求村級防疫人員在工作中要秉承動物防疫的原則和使命,緊跟畜牧業發展趨勢,充分認識到動物防疫在社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規范和指導作用的動物防疫體系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2]。
目前,我國的動物防疫機制已經趨于健全,對疫情防控也已經頒布相關的執行法律和條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應急預案》、《動物免疫標識管理辦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九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于2021年1月22日修訂的通過,充分說明我國的動物防疫體系一直是不斷在改革發展中前進。但是防疫機制在基層一線運行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尤其是在高致病性、高傳染性的疫病流行時,身處防疫前線的村級防疫人員應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采取防控措施,既要落實責任也要細化分工,做好宣傳工作有針對性的防疫防控。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嚴格執行國家動物衛生法律法規,依法開展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檢驗和有關動物防疫活動的監督管理執法[3]。引導養殖戶做好消毒,值得注意的是,能否做好消毒工作將直接影響豬群的疾病發生概率,在非洲豬瘟多發的情況下,作為高接觸性傳播疫病,通過消毒阻斷其病原體是較為科學的預防方法,對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4]。
動物疫情監測直接關系動物疫病防控的效果,做好動物疫情監測預警工作對畜禽的養殖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在發揮市、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作用的基礎上,村級動物防疫員積極補位充分利用其廣泛接觸畜牧養殖場(戶)的優勢,在轄區內做好動物疫病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監測工作。按流程、時間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疫情監測情況。在疫情監測預警的過程中加強疫情的認識,開展宣傳,做好排查,消毒、巡查、資料收集等工作。
村級動物防疫員既承擔防疫職責,又承擔疫情信息報告職責,還承擔養殖信息統計職責,真正實現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確診、早處置”。同時,建立疫情檔案,做好登記管理工作[5]。通過強化動物疫情監測預警機制的實踐,對動物疫情能夠及早發現上報、及時檢測診斷、快速有效處置,疫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下降,動物疫情監測預警指導疫病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成效明顯,對畜禽正常生產有重要意義[6]。
為了落實動物免疫工作,保障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和普及重大動物疫病防疫,特別是豬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狂犬病以及非洲豬瘟的免疫,堅持春秋普免、月月補免。在工作過程中嚴格操作規程,做到按時、按要求對動物防疫工作盡職盡責,確保動物防疫完成的質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依法進行動物免疫,杜絕重大疫病的發生和流行,保障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以及公共衛生安全和食品安全。
養殖散戶規模小,生產水平低,防疫意識差,抗疫病風險能力弱。少數養殖戶防控意識不強,尤其近兩年受各省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很多農戶防范意識強,不愿意村防疫員進豬場免疫注射,在開展防疫工作中不予配合和支持。
春秋季節防疫養殖戶又忙于農活,少數農戶不在家,個別村社防疫人員又缺少溝通意識不能提前商議疫苗接種時間,給免疫防控工作增加難度。防控經費有投入不足和政府拖欠現象,村級防疫人員工資相比較低造成積極性較低,導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畜牧業生產力總體水平在發展,畜禽養殖逐漸產業化,村級疫情防控需要改進以適應目前畜禽規模和種類。
加強對村防疫員的管理,聽取村級防疫員當月防疫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并進行分析匯總。防疫員要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努力提高業務技能,并耐心向廣大養殖戶宣傳重大動物疫病的傳播途徑、發病癥狀、危害后果和防治措施,以提高群眾對重大動物疫病的防范意識和防治自覺性,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養殖戶的防疫意識,抓好動物防疫及疫情監測工作,特別是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小反芻獸疫等病種的強制免疫工作,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進一步提高防治質量,切實把動物防疫各項防治措施落實到位,嚴防疫情發生和傳播。
對規模養殖戶和村防疫員的培訓工作,傳授防疫、消毒、飼養等科學技術,提高規模養殖戶和村防疫員的綜合防控水平。加大《動物防疫法》的宣傳,明確村社干部在動物防疫工作中的職能職責。增加防控經費投入,認真做好畜禽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并完善相關的軟件資料及報送。確保防疫工作的質量避免疫情的發生,畜牧業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