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軍
(邢臺市信都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南石門分所 054000)
目前,生豬屠宰企業的出廠生豬白條要求“兩章兩證”。其一是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加施的“檢疫驗訖”滾章和“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產品A或B)”,其二是由生豬屠宰企業加施的“檢驗合格”印章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兩章兩證”可以說是歷史的產物,長期以來分別由農業部門和商務部門監管。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生豬屠宰實施的是《生豬屠宰檢疫規程》,屠宰企業則按《生豬屠宰產品品質檢驗規程》實施品質和質量的檢驗。2013年,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商務部的生豬定點屠宰監督管理職責主體劃入農業部。
當前生豬屠宰企業出廠白條的“兩章兩證”存在如下弊端:
不能充分體現企業是產品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和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與國務院的“放管服”簡政放權改革不相符。
一頭生豬,兩套監管模式,兩套管理方法,給企業和政府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應加快有效整合。
老百姓識別能力差,絕大部分不知道生豬白條出廠需要“兩章兩證”,致使個別不法企業以“檢驗合格”印章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蒙混過關、以次充好、糊弄百姓、逃避監管,給食品安全造成極大危害。
如何規范、高效實施生豬屠宰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工作,成為當前擺在農業部門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筆者就此淺談一些看法,供同仁商榷。
生豬屠宰的檢驗檢疫要明確責任,細化工作,易于執行,便于監管。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應夯實產地檢疫基礎,嚴格執行檢疫申報制度,規范產地檢疫出證行為,從源頭上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將屠宰環節的檢疫“關口”前移,實施臨欄檢疫、現場檢疫,杜絕官方獸醫“隔山開證”、出“人情證”等行為,更多地利用現在的高科技手段(如快速診斷試劑卡或試劑盒)進行快速檢測或實驗室檢測,一改過去獸醫“倆兒眼一瞪,知道啥病”的重經驗檢疫模式,提高檢測檢驗的科學性、準確性。將屠宰環節檢疫與企業檢驗整合,由企業統一實施,加強對企業的督查力度。
《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二章第八條第一款規定:出售、運輸動物產品和供屠宰、繼續飼養的動物,應當提前3天申報檢疫。加強養殖場對飼養動物出欄前的報檢義務,強調必須提前報檢,以便于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檢驗檢測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養殖場應建立養殖檔案并完整、準確、詳細記錄,供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備查。
《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第十一條第三、四、五款規定:生豬定點屠宰廠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有依法取得健康證明的屠宰技術人員;有經考核合格的獸醫衛生檢驗人員;有符合國家規定要求的檢驗設備、消毒設施以及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污染防治設施。生豬屠宰企業作為食品行業的特殊企業,要充分體現企業是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制度,建立完善的實驗室、配備足夠的獸醫衛生檢驗人員、健全完整的檢驗制度,保證出廠產品的檢驗合格。構建科學、高效、系統的屠宰環節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推動屠宰行業轉型升級,保障人民群眾肉品消費安全。
因此,養殖場、生豬屠宰企業、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三者要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監督,干好自己的活兒,管好自己的事,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養殖戶出欄依法報檢,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搞好產地檢疫,生豬屠宰企業把好入廠查驗、屠宰同步檢驗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測之后,不合格產品按有關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合格產品上市交易,并做好溯源記錄工作,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加大對屠宰企業的督查質量和頻次,強化肉品衛生自檢自律,實行肉品出廠“一章(‘檢驗合格’印章)一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制度,落實生豬屠宰企業肉品品質保障主體責任,使檢驗、檢疫工作精簡高效、職責明確,形成這樣的一個閉環,才能保證生豬產品的食品安全。
同時也理清了生豬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落實了企業作為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要求,減輕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人員不足的壓力、改“駐廠駐點”為“監督巡查”,解決了檢驗檢疫標準不同、無法同步實施的難題。壓實企業責任,加大飛行督查的力度,加強遠程監控等監管手段,對違法企業嚴懲重處。對生豬屠宰企業實施嚴格的監管考核機制,提高涉入門檻,實行風險等級劃分,分類對待,信譽不良退出機制等嚴格的食品安全和誠信管理制度。
當然,上述閉環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法律法規的支撐,通過修改完善法律法規,改變現有監管模式,改進權限,明確職責,使生豬屠宰企業的監管更規范、更高效,按照“放管服”總體改革方向推進生豬屠宰行業健康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