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忠勇
(陽朔縣福利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541999)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其對牛肉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然而,從我國當前的肉牛養殖技術發展現狀和產肉量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肉牛養殖技術仍較為落后,未培育出大量生長迅速、飼料報酬高、優質肉塊多的良種肉牛,從而難以滿足人們對牛肉需求量及牛肉質量的要求,基于此,就需要肉牛養殖戶認清我國肉牛養殖技術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有效對策改進相關問題,才能推動我國肉牛養殖技術取得良好發展,從而不斷提高牛肉產出量和產出品質[1]。
選擇肉牛良種進行肉牛養殖是提升肉牛產出量、口感及經濟效益的基礎,然而,從我國當前的肉牛養殖現狀來看,肉牛良種覆蓋率較低,大部分地區多是以養殖當地黃牛為主,這種現象將會導致牛肉品質較低,從而難以滿足社會對優質牛肉的品質要求。
隨著國內市場對牛肉需求量的不斷提升,我國不少地區均開展了肉牛養殖,但是,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大部分肉牛養殖戶多是采用家庭式分散飼養為主、集約化飼養為輔的傳統飼養模式進行養殖,且對于不同類型肉牛的育肥飼養方式也不合理,這種現象不僅會導致肉牛產出量較低,同時也難以產出高品質的牛肉[2]。
受肉牛養殖環境、肉牛自身狀況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在肉牛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疫病,一旦疫病發生,不僅會影響肉牛的正常生長發育和降低肉牛的產肉質量,同時也會導致肉牛養殖戶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然而,當前不少肉牛養殖戶均未認識到肉牛養殖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從而導致我國肉牛養殖疫病控制效果不佳,進而會嚴重阻礙肉牛養殖技術發展和產出質量。
為提高肉牛產出量和提升其產肉質量,就需要肉牛養殖戶合理選擇良種進行肉牛繁育,在選擇良種時一般以1~2歲齡肉牛為主,且還需做好良種肉牛雜交改良工作,以培育出適合本地推廣養殖的肉牛品種。國外魯西黃牛、西門塔爾肉牛、夏洛萊肉牛等肉牛品種均具有長勢快、育肥效益良好、肉質鮮美等優勢特點,在與本地黃牛雜交改良后可形成雜交后代,這些雜交的肉牛品種適應性較強,可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桂林市陽朔縣養牛場便是通過引進國外肉牛品種與本地黃牛雜交改良,形成了三元雜交牛、改良黃牛、大小牛犢等良種,不僅成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肉牛肉羊養殖基地,同時其產出的牛肉品質和信譽也贏得了全國人民稱贊[3]。
為促進我國肉牛養殖業良好發展和提高肉牛產肉質量,還需要肉牛養殖戶積極探尋和采用合理的育肥飼養方式進行肉牛養殖,在養殖方式上,可以采用放牧形式、青粗飼料形式進行養殖,在育肥飼養方面,則需要根據肉牛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養殖,如對于月齡不足6個月的犢牛,由于其瘤胃內微生物發育不完全,且纖毛蟲數量較少,因此,每天可采用2~3kg(每頭喂量)優質青干草、青綠飼料等喂料以及0.5kg(每頭喂量)氨化麥草對其進行飼養,喂料時遵循少次多量原則,并讓犢牛自由采食,另外,每日還需給犢牛飲水3~4次,并確保飲水衛生。給犢牛育肥前,還需給其灌服適量的補液鹽或給其服用適量的健胃散,并做好驅蟲處理。對于月齡為6~12月的育成牛,由于其瘤胃微生物已發育完全,可有效消化和吸收粗飼料,因此,每天可采用2.5~3kg(每頭喂量)優質干草、青綠飼料及4~6kg(每頭喂量)氨化料草、青貯玉米秸稈等粗飼料對其進行飼養,上述喂料為2次投喂,另外,每日還需給育成牛飲水2~3次,并確保飲水衛生。對于月齡為12~18月的架子牛,由于其發育較快,對機體營養的需求較高,因此,每日需采用10~12kg(每頭喂量)的粗飼料配以適量的青貯玉米、青綠飼料、青干草、氨化飼草等精飼料對其進行喂養,同時還需增加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飼料,另外,每日還需給其飲水2~3次,后續持續育肥,并適當提高精飼料飼用比例,最高可提升原量的50%,待架子牛體重達到280kg,便可上市屠宰、食用。
疫病對肉牛養殖技術發展和產肉質量均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就需要肉牛養殖戶高度認清肉牛養殖疫病防治的重要性,并不斷加強肉牛養殖疫病防治工作力度,在具體的防疫工作中,首先要根據養殖場或養殖基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計劃方案,并遵循相關的防疫標準和規范給肉牛接種防病疫苗,這樣可有效降低其各類疫病發生幾率。另外,肉牛養殖戶還應注意改善肉牛管理條件,如定期對養殖圈舍進行清潔,改善舍內通風,做好場內消毒以及合理調控圈舍內溫濕度,這樣可有效降低肉牛發生寄生蟲感染的幾率,從而能避免或降低其感染性疾病發生率。另外,還需每日對牛體擦拭1~2次,以促進其機體血液循環,從而能使牛群體質增強[4]。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其對牛肉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這樣的社會背景,使得我國肉牛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但是,我國既往多是采用農區肉牛產業長距離異地育肥模式進行肉牛養殖,這種養殖模式難以滿足國內牛肉供應與需求之間缺口越來越大的要求,因此,就需要肉牛散養戶組成合作組織,以不斷擴大我國肉牛養殖規模和提高肉牛養殖質量,并與當地餐館、酒店、大型超市、賣肉個體戶等進行直接對接,才能有效滿足國內牛肉需求量要求。另外,我國牧區肉牛養殖戶還需借助于自身草場資源豐富、養殖成本較低、消費群體較為穩定等優勢進一步擴大牧區肉牛養殖產業,南方地區肉牛養殖戶則可以借助于本地區豐富的秸稈、青草等資源進行肉牛養殖,這樣將能推動我國整體的肉牛養殖技術和肉牛產業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牛肉是我國居民十分喜愛的肉類品種之一,原因在于該種肉品具有脂肪少、瘦肉多、膽固醇低、蛋白質高、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營養素等眾多優勢,這些優勢特點也使得我國肉牛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但是,當前我國國內牛肉供應與需求之間仍存在較大的缺口,不少地區肉牛供不應求,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肉牛養殖技術發展現狀并不理想,存在較多的問題,如肉牛良種覆蓋率較低、肉牛育肥飼養方式不合理、肉牛養殖疫病控制效果不佳,基于此,就需要各肉牛養殖戶積極探尋有效的養殖技術或對策解決這些問題,如合理選擇良種進行肉牛繁育、采用合理的育肥飼養方式進行肉牛養殖、不斷加強肉牛養殖疫病防治工作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牛肉產出量,尤其是優質牛肉的產出量,從而才能滿足人們對牛肉產出量和牛肉品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