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強
(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祁東溫氏畜牧有限公司 421600)
在我國家鴨養殖中麻鴨是主要的種類,具有數量大、分布廣泛以及品種多樣等特點,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肉用、蛋用以及肉蛋兼用。在麻鴨養殖工作中,通常養殖的麻鴨都是野鴨和家鴨雜交產生的品種,在不斷進行品種選育以后,逐步在地方形成了優秀的家禽品種。在當前階段一些地區,在地方發展規劃中逐漸納入了麻鴨養殖工作內容,針對麻鴨的規模化和信息化養殖,地方政府方面也需要予以重視,對相關發展規劃進行及時出臺,同時對各項麻鴨飼養管理技術要點予以明確。
在麻鴨規范化養殖工作中,主要采用稻田養殖方式,針對這一養殖形式,在予以合理發展前,需要落實各項準備工作。首先對養殖規模予以確定,針對每667m2的田地,可以按照12~15只的標準放養麻鴨,結合田地實際面積對養殖規模進行確定。在開展放養工作前,需要對所需飼料、防疫藥物準備齊全,并將雨棚搭設到稻田旁邊,針對養殖區域,需要架設圍網,高度設置在60~80cm,保證麻鴨不會逃出養殖區域以外。
針對出生一個月以內的小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管理內容。首先,冬季氣溫較低需要做好保溫措施,針對這一期間孵化的小鴨,需要在溫暖的室內進行養殖。在小鴨破殼后1周以內,室內溫度控制在28~30℃,破殼后2周以內的小鴨,室內溫度控制在25~27℃,之后,隨著時間延長,每間隔1周,室內溫度可以降下3~4℃,直到最終與室外正常溫度持平。可以通過觀察小鴨表現來判斷室內養殖溫度是否合適。其次,保持光照,針對破殼1~3d的小鴨,需要保證23~24h的光照,破殼3~10d的小鴨,需要保持12h左右的光照。破殼1周以后的小鴨,在外界天氣條件良好情況下,可以到室外進行放養,加強小鴨的運動和采食。再者,就是控制好養殖密度,在每平方米的面積中,可以養殖18~20只雛鴨,在雛鴨逐漸長大以后,飼養密度也要相應降低。另外,針對育雛養殖場所,需要定期每周更換墊草,并每天按時在中午進行通風,對內部空氣流通予以保證。
針對破殼1~2月的雛鴨,需要對以下方面予以關注。首先,對日糧進行科學配比,這一階段的雛鴨,正處于身體骨骼、肌肉、消化系統等方面快速發育的時期,在飼料中,可以對麩皮類飼料和青綠飼料的比例進行適當提升。其次,在放養飼喂過程中,將雛鴨放養半個月后,在稻田內,一些雜草和害蟲都可以作為雛鴨的食物,以此可以減少投喂正常飼料,隨著雛鴨逐漸生長,稻田內的雜草、害蟲等也在逐漸減少,自由采食難以對鴨子的生長需求予以滿足,此時可以向稻田中拋灑合適數量的綠萍,以滿足麻鴨采食需求,并實現對養殖成本的有效控制。
麻鴨在放養過程中,病毒性肝炎、霍亂、鴨瘟、細小病毒感染等最為常見的疾病,想要對這些疾病予以有效控制,需要將免疫流程作為依據,及時實施免疫措施。針對3日齡的雛鴨,需要按照1羽/份的藥劑量注射肝炎弱毒疫苗。針對7~10日齡的雛鴨,需要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通常情況下可以按照每羽0.5mL的計量注射H5N1亞型重組禽流感滅活苗。針對15日齡的雛鴨,需要進行鴨瘟弱毒疫苗的接種注射工作,在正式注射前,使用蒸餾水按照1∶200的比例對疫苗進行稀釋,針對5日齡和20日齡的雛鴨,注射藥劑量分別控制在0.2mL/羽和1mL/羽,以此對鴨瘟疾病予以有效控制。針對25日齡的雛鴨,需要按照2mL/羽的藥劑量注射霍亂氫氧化鋁甲醛滅活苗,從而對鴨巴氏桿菌疾病予以有效避免。針對鴨養殖工作中,如果有麻鴨發生霍亂疾病情況,需要對病鴨及時進行隔離并實施診斷,并給予磺胺類藥物或者是抗生素藥物治療,并對全鴨群進行禽霍亂疫苗接種。
選擇鴨舍需要具有較為干燥、安靜的環境,在采光、水源方面也要較為充足,在舍內網架下方,可以使用半傾斜水泥地面進行鋪設,便于對鴨糞進行清理。結合飼養數量來設置建筑面積,可以參考以下數據,養殖1000只麻鴨,育雛室需要8m2的面積,保證實現80%的利用率,采用每平方米網床15只的育雛密度;另外,中年和成年鴨舍,需要設置為240m2,采用每平方米網床5只的飼養密度。
在育雛室、中、成鴨網床中,高度和寬度分別為70cm和3~4m之間,長度與鴨舍長度保持一致,可以采用單列或者雙列式。網床材質采用木架結構,網用毛竹片進行鋪設,將毛竹劈開,制成2cm寬、長度網床寬度一致的珠片。在育雛室中,網床竹片采用1cm的間距,在中、成鴨舍中,網床竹片采用2cm的間距的。在網架外側,采用50cm高度的欄柵進行架設,設置5cm的間距,在欄柵內測,對水槽、食槽等進行設置。
在當前養殖業發展中,逐漸對麻鴨較高的經濟價值予以了重視,并在很多地區逐步開展了養殖工作,并且目前正逐漸向著規模化養殖的方向發展。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在長期實踐養殖過程中,也逐漸總結了一些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