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榮,劉金筆,劉 東,梁寶華
(1.陜西省城固縣五堵鎮獸醫站 723207;2.陜西省略陽縣郭鎮獸醫站 724312;3.陜西省城固縣獸醫站 723200)
城固縣南北山區氣候溫和,水源充足,植被茂密,荒山草坡面積寬廣,發展養牛產業自然條件優越;近十來年,市場牛肉價格一直穩中上揚,帶動了大批養牛戶積極性,專業戶、重點戶不斷涌現,養牛業逐步形成特色優勢產業,對當地種養循環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但,也存在許多困難和不足,針對當前養牛現狀和具體問題提出相應意見建議,在業界進行交流,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以供養殖戶參考。
牛肉市場行情長期穩中上揚,象強心劑,激發了大批養殖戶的積極性。 養牛大戶不斷涌現,農村閑置土地大部分種上了飼草,剩余勞力或就地務工或自己建欄養牛都能勞有所獲;養殖大戶不斷擴欄增養,滾動發展,肉牛養殖產業成為一方活躍經濟、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在當地政府重視下,動物防疫、場戶監管、廢水污物生物安全處理等疫病防控措施基本到位,有效推行。 養殖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 同時, 產業結構也得到調整和優化,山區養牛產業持續發展前景預期良好。 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肉牛養殖首先要求牛苗(育肥牛)市場供給能力和價格要保持基本穩定。 目前,市場牛肉價格一直保持上揚趨勢,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市場基礎牢固,市場行情穩定,為養殖戶擴欄增養提供了保障和信心。 養殖戶為了迅速補欄填槽,爭相購買牛苗,市場牛苗價格不斷上漲,價格高于本身價值,使肉牛養殖預期收益空間受到擠壓;從肉牛養殖的整體效益上評估,成本過高,利潤空間不大,經濟效益不明顯。
肉牛養殖要產生大量的糞污和臟水, 場戶由于資金緊張,擔心增加生產成本,在三級沉淀池、水污分離、堆糞棚等化污設施投入上不足,形成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導致養殖場周圍環境受到污染。 山區養殖場糞污的凈化處理主要是種養循環利用和分級發酵處理,因天氣、氣候等原因污水產生量過大,控制難度加大,凈化處理面臨困難。
肉牛養殖在市場需求影響下,場戶不斷擴大飼養規模,引進外地優良品種,以求快速發展。 但在新品種引入時由于沒有嚴把檢疫、檢測、消毒、防疫等關口,導致牛傳染性胸膜肺炎、口蹄疫、犢牛病毒性腸炎、牛尿血病等疾病不斷漫延發生,給本地養牛產業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牛苗市場價格是肉牛養殖的關鍵,牛苗市場供應充足、價格低是場戶取得生產效益的基本條件;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養牛產業也不斷壯大發展,牛苗成了養殖業主競爭的焦點,誰的價格高資金量大,誰就贏得發展先機。 由此,導致牛苗價格一路攀升。 目前,體重150kg 的良雜每頭價格8500~10000 元,每千克毛牛價格為58.6~65 元,其價格幾乎高于育成牛價格的一半。 牛的飼養周期較長, 相對于生產投入和預期附加值而言牛苗價格較高。
一頭體重150kg 的良雜牛苗育成肉牛需要12 個月,出欄體重可達550~600kg,價值16500~18000 元,除牛苗、飼草、飼料、飼養管理等成本14580~15290 元,收益1920~2710 元;從肉牛飼養全過程評估,肉牛育肥飼養周期長,投入成本高,收益一般。
在口蹄疫、牛羊布病等重大疫病影響下,養殖場戶都非常重視防疫、消毒、無害化處理、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生物安全處理;在疫病防控上不計成本,放量投入,70%以上中小型養殖場(戶)在飼養管理上初具科學、 自發、 理性的從業水平。 但60%以上場(戶)化污設施不齊,水污難以分離,糞便和垃圾亂堆,無排污管道,無化糞池和堆糞棚,有的甚至大量向農田、塘庫投放大糞,污染土地和水源。 目前基本情況是:面上防疫消毒嚴,地下水污凈化難,養殖場戶周圍環境面臨安全隱患。
3.1 山區受區位和地理條件限制牛犢繁殖多呈放養模式,大量繁殖牛犢飼養管理難度大,自繁自養對場地的選擇、配套設施及綜合飼養管理技術要求高,且母牛飼養技術要求高,投入大,產出低,懷孕周期較長(285d),一胎一仔,繁殖緩慢,導致牛苗緊張,價格昂貴。
3.2 山區肉牛養殖自然條件充足,有牧場,有水源,有場地,有人力,為養牛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資源;但也因信息不暢,遠離市場,養殖者文化素質低等原因,形成養殖場戶在養殖發展理念、科學飼養管理、生物安全處理等方面的較大差異;加之,近幾年退耕還林,洪水等自然災害減田減耕,種養循環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糞污資源化利用率低,化污、排污設施設備裝備能力差等制約因素,使山區肉牛養殖場戶在化污排放、糞污等生物安全處理能力上一直處于邊緣化水平。
3.3 山區無工業污染,水源豐富,山地和丘陵成為肉牛養殖自然防護屏障和飼養場地,本地牛種基本沒有傳染病,地方疾病也少,場戶在引進外地牛種時放松警惕,忽視引種時檢疫、檢測、消毒滅菌等關鍵環節,外地輸入性疫病乘虛而入。
山區素來是傳統養殖的重點區域,貧困戶比較集中;在政策扶持下,加大科普培訓、行業監管、政策宣講等的推動力度,逐步提高農戶的飼養水平,用科學、理性、環保、發展理念培養新一代高素質養殖戶。
市場是產業發展的決定因素, 市場行情好了就會帶動產業向前發展。 畜牧、市場監管、農業綜合服務站等部門深入肉牛市場調研,關注市場動態,了解供求關系,分析市場行情和疫病流行情況,為養殖戶提供準確的市場前沿信息。
肉牛養殖品種是關鍵。夏洛萊、西門達爾、丹麥紅、利木贊等牛種,具有抗病力強、肉質好、生長快等優點,這些良種牛一般一周歲能達到400~500kg,如引入改良當地牛種雜交優勢更強。 山區肉牛養殖應大力推行牛人工授精技術。 為防止難產,可在專業獸醫指導下,采取初胎本交次胎人工授精的方法進行。
協會、合作社要嚴格限制入會入社條件,達不到糞污、藥物、疫苗等生物制品無害化處理的,使用違禁藥物和添加物的,養殖環境臟、亂、差的一律不能入社入會。
畜牧獸醫和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轄區養殖戶實行常態化監督管理,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處理。 經常開展養殖技術和種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科普培訓,組織養殖戶觀摩先進養殖技術,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政策,逐步使山區肉牛養殖步入規范、正確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