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兆來
(淮南市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站 232180)
“小豬怕冷, 大豬怕熱” 這是養豬人間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 動物機體是受到自身遺傳信息及外界環境共同調控的,當外界溫度超過豬上限臨界溫度后, 豬的表面皮膚溫度與外界環境溫度之間溫差變小,使豬通過體表散熱量減少,且豬的功能性汗腺較少,主要通過加快呼吸速率來散熱,因此豬的機體溫度升高會使豬的代謝速率加快, 產生范特霍夫效應, 使自身產熱量增加,導致體溫的進一步升高,惡性循環下會使豬只的機體發生病變甚至引發豬只死亡。
豬在結束保育期進入育肥期后,采食量及日增重都明顯增加, 此階段的生產成績直接關系到養殖效益。 在環境溫度上升后,豬為了減少自己的產熱量,會主動降低自身采食量,導致育肥豬脂肪沉積速度減緩,育肥期增加。Renaudeau 等[1]人以105 日齡,平均個體重在51.7kg 的24 頭大白豬為研究對象,將試驗豬分為兩組,一組處于24℃的環境中,一組處于31℃的環境中。 經過10d 的飼養試驗,結果發現低溫環境組(24℃)的豬日增重在913g/d 左右,高溫環境組(31℃)的大白豬日增重在862g/d。 高溫環境在在直腸溫度,皮膚溫度,呼吸速率這四個指標上顯著高于低溫環境組(P<0.05)。
有研究表明:豬在3~6d 的持續熱應激下,采食量會發生改變[2]。 在16℃~24℃下,所處環境每升高1℃,體重在50kg 左右的豬每日采食量將大約下降8g,體重75kg 的豬采食量下降30g/d;若環境溫度在24℃~32℃之間, 每升高1℃, 采食量將平均下降46g/d,體重75kg 的豬采食量下降70g/d[3]。綜上,豬在熱應激情況下的采食量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且豬的自身體重越大,受熱應激的影響越大。
種豬的繁殖性能受到遺傳信息及外界環境因素的多重干擾,環境溫度的變化會嚴重干擾種豬的繁殖性能。 高溫環境下,母豬的受胎率,受精卵著床率,胚胎的發育情況以及公豬的射精量,精子活力等其他精液品質性狀都會受到影響。 在探尋提高種豬生產成績的科研工作中, 熱應激的抗性研究一直是研究熱點之一。
環境溫度的升高會干擾母豬自身的激素分泌,嚴重時會使母豬的不正常發情率及乏情率顯著提高, 導致母豬的繁殖性能下降。 Renaudeau 等人[1]發現空懷母豬在高溫環境下,會出現發情推遲的情況, 當外界環境溫度達32℃時,19.7%的母豬會產生不孕,重復發情等情況,在32℃之下的溫度下,出現此情況的母豬比例為12,7%。在適宜的溫度下,母豬的體感舒適度較高,采食量, 泌乳量都相應提高, 母豬在哺乳期結束至再次發情期間縮短,并具有高受胎率。 一項跟蹤研究報道:美國衣阿華州豬群在高溫季節下胚胎的死亡率在86%,其他季節為58%。 母豬在配種成功后一周,胚胎成功附著子宮后的11~20d 及妊娠后期階段對熱應激尤為敏感,會出現流產,死胎數增加,出生窩重降低等情況[4]。
公豬的飼養最適溫度在18℃~24℃之間, 當外界溫度高于27℃后,公豬就會發生熱應激反應,公豬血液中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升高, 睪丸中的類固醇的產生受到抑制, 使精細胞發生變性,精液中會不斷出現受害的細胞融合而成的多核巨型細胞,多核巨型細胞隨溫度上升而增多,致使精液品質(射精量、活力、畸形率、密度等)及性欲降低。 夏季時公豬的精液中精子的平均密度極顯著低于冬季;公豬在夏季時的平均射精量也低于冬季,當環境溫度超過30℃后,公豬的陰囊,附睪,睪丸溫度隨著升高,影響下丘腦- 垂體- 睪丸的正反向調節,影響精子的產生、成熟、運輸,導致精子活力下降,畸形率和死亡率增加[5-6]。
在豬生產中,通過調控豬舍環境溫度,改變飼料中營養物質含量,調整飼喂方式,通過分子標記技術對豬種進行改良等多種舉措,已經能有效的減少豬熱應激的產生。
現代規模化豬場中豬舍普遍裝備了濕簾風機降溫系統,可在夏季有效降低豬舍內溫度。 當外界環境溫度升高時,風機開始工作,豬舍內外的氣壓差使舍外的空氣透過濕簾進入豬舍,高速通過的氣流會加快濕簾上的水分快速蒸發, 從而達到降低豬舍內溫度的效果。 高航等[7]人通過整理文獻后報道:豬舍處于干燥狀態時,當濕簾厚度為12cm,過簾風速為1.0~1.2m/s 時,濕簾降溫效率可達81%~87%,可使舍溫降低5℃~7℃。噴霧降溫、滴水降溫也是有效降低豬舍溫度的方法,當豬舍溫度為30℃,采用滴水降溫使豬自由采食量和產奶量分別增加了24%和19%, 滴水降溫的效果和存欄豬的體重(斷奶<生長<育肥<哺乳)和豬舍中的用水條件有關[8]。
當豬發生熱應激時, 應該及時減少能源物質在消化代謝過程中的熱增耗提高代謝能的效率。 因此,在設計日糧配方上,要選擇低蛋白含量的飼料源, 為防止熱應激引起的代謝以及生理變化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此外,還需要適量補充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9]。 由于熱應激導致豬出汗增多和喘息加快,會使血液中的電解質平衡受到影響。 因此,需通過補充一定量的礦物質來調節電解質的平衡。 此外,一些功能性的飼糧添加劑,如鉻、甜菜堿和抗氧化劑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熱應激對豬產生的不利影響[10]。
張禛等人[11]通過多種技術手段, 發現熱應激影響豬睪丸TGF-β3 和Claudin-11 的表達與定位,由此推測熱應激可能通過某些的表達來影響精子發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使用現代分子技術對豬熱應激反應的理化機制及遺傳背景進行研究,找出與熱應激有關的代謝通路及相關基因, 也為解決豬熱應激反應提供了新的方案與思路。
熱應激在豬生產過程中危害巨大,嚴重影響種豬,育肥豬的生產性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探究豬熱應激發生機制及防治措施對指導生產實踐, 提高生產成績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