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炳,張娣路,陳萬峰,陳 莎
(1.湖南省瀏陽市農業農村局 410300;2.湖南省瀏陽市古港鎮人民政府410300)
2019 年以來,生豬價格出現了大幅波動,國家為保障豬肉正常供給,穩定市場,一系列的強農惠農補助政策,進一步加大了政府對生豬養殖場(戶)的扶持力度,間接地降低了生豬養殖成本,擴大了生豬養殖的利潤空間,從而調動了生豬養殖戶的積極性。 隨著飼養量的增加,生豬糞尿的資源化綜合利用跟不上發展,造成生豬糞尿污物消納能力超過當地環境承載量,給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危害。
隨著近年來生豬養殖模式由過去的分散養殖呈現集中化、規模化、工廠化的趨勢,飼養規模與生豬養殖排污處理能力不匹配,大量生豬養殖糞尿污物難以就地消納,導致生豬糞尿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養豬廢水通過路邊的灌溉溝渠直接進入河道,造成污水漫流,蚊蠅滋生,直接影響到周邊人們的生活環境。
目前,生豬養殖場(戶)對于污染處理方式主要以修建沼氣池、沉淀池為主。 減量化處理模式,缺乏其他合適的處理工藝,而修建沼氣池、沉淀池需要較大的基礎建設投資,部分生豬養殖場(戶)只追求片面的養殖經濟效益,不注重生態養殖壞境,因此養豬場(戶)主動修建的意識不強。 此外,因干濕分離不徹底,已建好的沼氣池、沉淀池容量設計與排污量不配套,且未定期清理,經常是排污量大,超過沼氣池、沉淀池的負荷。
生豬養殖常以房前屋后,千家萬戶零散養為主,從業人員門檻較低,養殖技術整體水平不高,養殖責任主體不強,對生豬養殖污染處理新技術、新工藝的接受能力普遍較弱,環保意識意識缺乏,不顧他人利益,不愿自覺對沼氣池、沉淀池、干糞堆積池等治污配套設備定期維護與清理。 甚至還有一些生豬養殖場(戶),仍然有偷排或直接排放糞尿污物現象,造成大量豬舍沖洗污水和生豬糞尿直接排入農田水溝、周邊河道,從而使水體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生豬養殖排污執法監管上部門之間存在相互推諉現象,農業主管部門往往負責養殖污染治理設施建設的技術指導、 補助政策、項目申報等,而養豬排污執法監管歸環保部門負責,在實際工作中往往產生監管交叉。 目前,具體執法處罰時可參照的法律只有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而法律規定行政處罰對象一般指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 國家環保總局2001 年5 月公布實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國家環保總局令第9 號)適用于常年存欄生豬500 頭以上的養殖場。 而常年存欄生豬500 頭以上的養殖場只占少數, 常年存欄生豬500 頭以下的小型養殖場(戶)不在此“辦法”管理范圍之內。 因此,小規模、零散養豬場(戶)糞尿污物的防治,在國家法規上存在著“空白”或“盲點”,給環保執法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縣級以上政府應組織國土、畜牧、發改、農業、財政、環保等部門召開生豬養殖污染防治聯席會議, 共同協商生豬養殖污染治理事宜。 財政部門負責農業源減排項目資金支持工作;農業部門負責有關生豬養殖沼氣工程項目的指導和推進工作; 畜牧部門負責生豬養殖統計工作、 協助做好半年和全年生豬養殖減排核查核算工作,加強生豬養殖治污技術指導,引導和推進生豬養殖治污工程建設, 利用各類扶持資金項目重點鼓勵建設糞污處理利用設施; 環保部門組織相關部門作出禁養區內的生豬養殖關閉、督促指導養殖場污染物的治理或搬遷,并做好對污染環境違法行為調查、取證、處罰及強制關閉等相關工作。
生豬養殖從過去的分散養殖向生豬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和智能化環保養殖轉型升級, 要統籌考慮環境承載能力和污染治理要求,從源頭上防止生豬養殖污染,合理布局,科學制定生豬養殖的規模、總量。 按照“因地制宜、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控制生豬養殖數量,逐步壓縮散戶養殖數量,打造循環產業鏈,支持發展農牧結合、林牧結合等種養平衡循環農業模式,積極引導生豬養殖場(戶)合理應用沼氣利用、生物處理生產昆蟲蛋白等生豬養殖糞尿污物資源化利用措施, 鼓勵生豬養殖企業與種植、林業企業合作建設田、林、果、菜生態基地,消納經過處理的生豬糞尿污物, 實現生豬糞尿作為寶貴的肥料資源還田利用。
加大環保宣傳力度, 改變人們以往的環境保護事不關己的錯誤認識,樹立“從我做起、保護環境”的思想觀念。 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引導養豬戶科學養殖。 積極探索、鼓勵和指導企業以 “AO 生物降解處理+立頁增氧系統”、“沼氣處理+二級膜組(MBR 膜組+RO 膜組)凈化”為主的尿污處理技術,以“生物轉化+有機肥處理”為主的干糞轉化利用技術,以微生物降臭、“除臭風機+水簾”為主的臭氣處理技術,構建完善養豬場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