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權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貓街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651607)
隨著肉類需求的日益增加,動物養殖規模日益擴大,而這也使得動物養殖開始朝規?;藴驶较蜻~進,許多地區都建立了大型的動物養殖場,并制定了科學的疫病防控程序。但是山區、半山區由于環境閉塞、經濟落后,導致規?;B殖起步較晚,依舊是以家庭散養為主。在這種養殖模式下,疫病防控的諸多舉措無法得以落實,而這也是導致山區極易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的一個重要原因。正因如此,必須將山區動物疫病防控的難點與對策加以探討,從而更好地促進山區動物養殖業發展。
山區、半山區由于現代化水平低,草場資源豐富,所以當地農戶通常采用散養的方式進行動物養殖。除了冬天進行短期舍養外,其余時間普遍在外放養,“串牧”、“放野”現象極為普遍。在此種養殖模式下,一旦周邊地區出現動物疫情,“串牧”、“放野”的動物必然首當其沖地感染疫情[1]。
山區、半山區由于地域較廣、環境偏僻,大部分養殖戶自認為有天然環境保護,從而防疫觀念淡薄,對動物防疫認識不足,不按規定開展動物免疫注射,進而導致動物疫病抵抗力較差,極易發生重大動物疫情。
隨著水陸交通的日益便利,動物調運流動日益頻繁,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動物養殖業發展,但是與此同時也增加了動物疫病防控的難度。山區、半山區由于監管力度不足,導致動物販運流通極為隨意,農戶通常不進行申報、檢疫就進行流通販賣,甚至違法銷售染病動物或病死動物尸體,從而極大地增加了動物疫病擴散的風險。
山區、半山區由于地勢較高,交通不便,養殖戶分布較散,導致村防疫員疫病檢測難度較大。雖然財政部門已經為村防疫員提供了相應的經濟補助,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其補助標準已無法滿足當前社會水平,從而導致村防疫員普遍積極性不高,極易發生疫病防控漏洞。
山區、半山區由于經濟落后,養殖規模較小,所以防疫設備較為缺乏,尤其缺乏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備,從而導致病死動物隨意丟棄的現象時有發生,而這也進一步加大了動物疫病發生、傳播的風險。
針對山區動物疫病防控,必須遵循地方政府總負責的工作機制,強化養殖場屬地管理,積極落實縣、鄉、村不同防疫部門的工作職責,通過簽署職能部門、政府部門雙向責任書,以及加強村防疫員、村委會防疫職責的方式,切實提高山區、半山區動物疫病防控質量。
基層防疫部門必須加大經費投入,逐步完善山區、半山區的防疫設施,尤其是無害化處理設施,以此來減少山區、半山區隨意丟棄動物尸體的問題。此外,基層防疫部門必須適當提高村防疫員的補助水平,以此來提高村防疫員的工作積極性,減少動物防疫漏洞的發生。另外,基層防疫部門必須適度減免山區、半山區動物免疫、檢疫的費用,以此來增強農戶參與動物檢疫、免疫的積極性,更好地配合村防疫員開展工作。
村防疫員在做好動物防疫工作的同時,必須做好相關法律政策的宣傳,積極為農戶普及《畜牧販賣管理辦法》、《動物防疫法》以及動物調運申報程序等等,從而切實提高農戶的動物防疫意識及法律意識,使農戶主動維護養殖環境、依法進行動物調運、自覺開展動物防疫等等,而這對于山區、半山區動物疫病防控質量的整體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免疫注射是當前動物疫病防控最為有效的舉措,因此在對山區動物疫病防控時,必須積極筑牢免疫屏障。春秋兩季,基層防疫部門必須集中防疫力量,以村莊為基本單元,采用地毯式、突襲式推進方式,充分落實動物免疫制度,尤其是對于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更要做到應免盡免,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山區、半山區動物免疫注射的普及率,有效降低山區、半山區動物疫病的暴發率[2]。
基層防疫部門必須對轄區內的販運戶加強管理,通過登記在冊、簽訂責任書的形式,有效規范販運戶的販運行為。販運戶在販運動物時,必須提前進行調運申報,并提交動物抗體監測報告、產地檢疫證明等相關材料,這些程序、材料查驗合格后,還要進行為期一周的隔離觀察,待隔離觀察結束后,才能向農戶及市場投放,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外源疫病傳入的風險。
綜上所述,山區、半山區由于地理環境、養殖模式的局限,導致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很難有效開展。因此,基層防疫部門必須對山區、半山區動物疫病防控加強重視,通過強化政府職能、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普法宣傳、筑牢免疫屏障、強化販運管理等舉措,切實提高山區、半山區動物疫病防控水平,有效降低山區、半山區動物疫病發生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