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繼業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466700)
就目前來看,生豬養殖中常見的病毒性疫病一般為偽狂犬病、口蹄疫、豬瘟、流行性腹瀉、豬流感、傳染性胃腸炎等等,如果未能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防控手段,很可能導致疫病的蔓延,嚴重影響正常的生豬養殖。所以,相關人員必須適時采取兼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綜合防控措施,抓好對疫病的及時防治和有效控制,具體的防控對策如下:
要想抓好對規模化豬場的疫病防控,便一定要恪守“預防大于治療”的原則,逐一貫徹好各項預防事宜,首先圈舍必須保持潔凈和干燥,如果圈舍過于雜亂,比如太過閉塞、環境濕冷、衛生臟亂等,便很容易滋生各種病菌。為此,必須及時安排相關人員清理圈舍,對于養殖中產生的垃圾,諸如糞便、食物殘渣等一定要及時清理,以防范病菌的滋生;生豬日常飲水問題也要做好嚴格管理,除了要確保飲用水的衛生,每日還要定時檢查飲水槽,一旦出現損壞、堵塞等問題時務必要立即處理,確保生豬喝上新鮮潔凈的水;確保圈舍環境的干燥,在干燥的環境中病毒存活的幾率更低,比如說若是圈舍地面有污水,必須及時清理干凈,以免由于空氣潮濕而導致各種病菌的滋生;同時還要確保圈舍的通風和防寒,每日定時通風,確保圈舍內的空氣流通,在冬季還要妥善協調好通風和防寒的關系,在防寒的基礎上做好通風工作[1]。
引種是生豬養殖中至為關鍵的一環,也是關乎生豬免疫力和抗病性的重要因素,為此,豬場必須認真抓好引種事宜:一是豬場需依循“自繁自養”原則,引入那些已經經過隔離檢疫的健康種豬,在給引入的種豬接種完免疫疫苗后方可以將其同豬場其他生豬一同混養;二是依循“全進全出”原則,也就是要把圈舍內的所有生豬一一轉移出圈之后,對圈舍充分消毒殺菌,然后才能轉進下一批次的生豬,此舉是為了避免不同批次的豬群出現交叉感染問題;三是每年定期對豬群特別是公豬進行抗體檢測,如果在生豬體內檢測出陽性病毒,必須立即將其淘汰,以規避疫病的群體性感染亦或將病毒遺傳至后代,引發惡性病毒循環。
豬場疫病的蔓延同消殺工作不充分、不細致有很大關聯性,為此,豬場必須強化對日常消殺工作的重視,擬定嚴謹細致、全面可行的消毒方案,使用不同類型的消毒劑嚴格展開消殺。每星期對圈舍內外施以2次全面消毒,在正式消毒之前先要清掃圈舍,消毒液一定要現配現用,同時注意確保消毒液的有效濃度,在病毒性疫病多發期更要加大消毒頻率[2]。實行封閉化養殖,出入養殖區域的人員及車輛皆要做好消毒處理,無關人員不得隨意出入,對養殖場內部不同的養殖區域做好劃分,生產區和生活區必須嚴格分開,養殖人員在進入生產區之前也要認真消毒,以防其將病菌帶入生產區,引發疫病問題。
及時進行疫苗接種是有效防范主要病毒性疫病的重要途徑,豬場方面需設置一整套合理可行的免疫程序,基于往年本地病毒性疫病的流行特征和蔓延情況,有側重性地擬定同本豬場養殖實際相符合的免疫方案。及時給生豬接種各種防范病毒性疫病的疫苗,在疫苗的選取上,要精心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優質疫苗,讓生豬可以接種安全性更高的疫苗。同時,對于已經接種過疫苗的生豬也應有意識地做好后期檢測,當發現存在免疫能力下降亦或疫苗失效等問題時,要適時進行二次免疫,以防止存在豬場免疫空白區亦或由于免疫方案不合理而引發的免疫失效問題。此外,養殖人員還需注意同當地獸醫站保持好溝通,協同開展各項免疫工作,以此增強生豬的抗病性,規避不必要的養殖損失。
病死豬在清理不當的狀況下,有很大概率會致使相關疫病的繼續傳播,在病豬死亡后,豬場必須嚴格按規定流程推進清理事宜,具體如下:首先,將全部死豬集中在一起,進行統一性的火化清理,這項工作要依托專業技術人員來進行,以避免一些不規范的操作;其次,一旦發現豬群中出現感染病毒性疫病的病豬后,相關人員務必要在最短時間內做好隔離、轉移、查驗、診斷工作,嚴禁將病豬同其余生豬混養,盡可能地將傳染源及時控制好,也為后續疫病的研究做足準備。
綜上所述,病毒性疫病的綜合防控勢在必行,廣大豬場養殖人員必須立足于豬場養殖實際,采取各種綜合防控措施致力于各類病毒性疫病的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