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聰,李 勐,孟慶文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畜牧工作站 028000 )
近年來,隨著畜牧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畜牧養殖規模不斷的擴大,養殖規模的擴大對經濟有著明顯的提升作用,但是給動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在疫病防治時,必須要考慮疫病大范圍傳播的問題,因此,要分析病因,做好預防。
在畜牧養殖中,動物常常會出現疫病,給養殖戶帶來了較大的損失,對于內蒙地區而言,畜牧養殖產業規模化發展成熟,且動物品種多,很多養殖戶同時養了牛、羊、馬等多種食草性動物,因此,疫病防治工作更為重要,一般來講,動物疾病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成因。第一,環境影響。規模化養殖場環境復雜,很多動物疾病都是由于環境問題,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下,動物患病的幾率較小,在惡劣的養殖環境下,由于細菌滋生較多,通風較差,動物患病的可能性較大,同時還極易發生傳染性疾病,很多養殖場由于缺乏管理,沒有定期清理動物排泄物,導致周圍的水源和環境受到污染,從而吸引大量的蚊蟲,帶來較多的病菌,危害動物健康。第二,動物自身的基因問題。很多動物由于基因不良,在母體生長時期,就攜帶了病菌,使得動物幼崽在長大后抵抗力較差,容易患上疾病[1]。第三,人為原因。畜牧養殖過程中,由于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動物患病,很多養殖戶,由于缺乏養殖經驗,在養殖過程中不注重疾病預防,增加了動物的患病幾率,同時由于飼養設備陳舊,在動物死亡后,沒有進行科學地處理,只是草草地掩埋,缺乏科學管理,造成了疾病隱患。第四,藥物風險。在畜牧養殖中,要定期進行檢疫,給動物注射疫苗,但是由于一部分養殖場沒有專業的獸醫,或者缺乏行醫經驗,在注射疫苗時,對于藥劑量的把控不是很準確,容易造成疾病隱患。
要減少動物疾病,首先要從源頭開始做起,改善養殖環境,為動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有效地控制疫病,減少風險。在選擇養殖場地時,首先要保證場地的開闊,為動物提供較為寬敞的養殖場地,內蒙地區地處草原,在場地選擇上,極有優勢,同時要對當地的草質進行勘察,保證優質草源,提升動物的抵抗力[2]。第二,合理控制養殖場的溫度。內蒙地區的溫度整體來說較低,只有夏季較高,因此溫度比較適宜養殖動物。第三,要保證養殖場空氣流通,減少動物患病的幾率。棚舍如果比較小,動物便會比較密集,繼而空氣的流通性就比較差,容易產生疾病,因此要合理設計棚舍,根據養殖規模,結合動物基數科學的設計養殖棚舍,為動物提供足夠的空間,從而減低疫病傳播的幾率。
養殖中,對于動物進行合理地管理十分重要,加強管理可以減少疫病傳播,提升養殖質量,構建科學的養殖模式,降低動物的發病率,定期清理圈舍,做好消毒,及時清掃棚舍,保證棚舍的干凈、衛生。由于內蒙地區養殖場大都建設于草原中,鼠蟲蚊子較多,因此要做好殺蟲滅鼠的工作,這些鼠蟲身上有很多的細菌,會傳染到動物身上,同時也會污染動物的飼料和水,做好定期的防蟲滅鼠,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傳播,畜牧養殖過程,對于養殖場周圍的環境問題要予以重視,定期檢查養殖場的周圍環境,加強消毒,做好人員出入管理。另外,要重視新進動物的管理,對于新進的動物要進行隔離管理,在隔離期滿后,并做好疫苗注射后,再放入圈舍中,從而減少疫病傳染的可能性。
為進一步地提升規模養殖的質量,在養殖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飼料和藥物,杜絕盲目選擇,動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同的養料和養分,養殖人可以根據動物的不同情況科學地選擇飼料和藥物,保證動物的健康成長,嚴格做好動物飼料的監查工作,選擇微量元素、營養成分搭配合理的飼料,并結合優質草源多元化喂養。另外,關于動物的用藥,要科學合理,時刻關注動物的情況,在正規的藥店購買藥品,并且要在獸醫的指導下進行用藥,在防治動物疾病的同時,可以提升動物的免疫力,從而提升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質量。此外,要注重動物繁殖環節,很多飼養戶由于過度的追求經濟效益[3]。不顧實際情況,過度的繁殖,不僅影響了動物的整體質量,還對動物母體造成嚴重的傷害,使得新繁殖的動物幼崽抵抗力下降。在注重日常管理時,也要適當地加大動物疫病防治的資金投入,養殖戶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先進的醫療設備,在獸醫的指導下應用在動物疫病管理中,從而減少動物疫病,提升養殖效率。
綜上所述,動物養殖是系統的產業,不僅要注重日常管理,做好養殖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更要重視疫病預防,才能提升養殖質量,減少動物疾病,從而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收入,促進養殖產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