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志勇,肖 宇
(北京市懷柔區農業農村局 101400)
長期以來,生豬養殖一直是懷柔區渤海鎮農戶獲得經濟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受到傳統養殖習慣和養殖思維的影響,基本上全部生豬養殖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對防控重視程度不夠、場址建設不合理、免疫不科學、消毒無害化處理不規范、用藥不科學、飼養管理水平低下等疫病防控問題,從而引發疫病、死亡、生產性能下降等問題間接給農戶帶來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做好疫病防控,是能否保證渤海鎮生豬養殖業健康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戶增收致富的關鍵點。
目前,懷柔區渤海鎮共有生豬養殖戶23戶,總存欄3000頭。其中存欄量小于100頭的有6戶,存欄量位于100~200頭的有10戶,存欄量位于200~300的有5戶,存欄量位于300~500的有2戶。養殖方式上,基本上所有養豬戶均采用大棚養殖,無規模化備案場。2014年,全鎮生豬養殖產值727.8萬元,占全鎮畜牧業產值的39%。
在管理上,有10戶養豬戶制定了內部管理程序,有簡要的免疫、消毒方案。在上述10戶中,有3戶較為詳細的建立了生產、防疫、用藥、消毒、無害化處理等7本養殖檔案,基本上實現了動態管理。剩余13戶養殖戶重點接受春秋兩防的集中免疫和消毒。
部分養殖戶主缺乏較為系統的飼養管理知識和防疫滅病技術,有的認為去年沒有問題,今年可能也不會有問題;有的認為從未發生過此病,因此不需要免疫;有的為了節約飼養成本,抱著能拖一時再打就拖一時再打或是為了出欄不打防疫的心態;有的認為自處山區,地勢偏僻,疫病不會傳播過來,或是養殖多年,未發生過疾病,心情放松,不采取或是很少采取疫病防控相關的措施。
由于地處山區、農村,養殖戶多以散戶形式存在,因此在建設圈舍時,絕大多數養殖戶都不進行規劃設計,也不會做到考慮地勢、氣候、風向、環境因素等對疫病防控效果的影響。有的建在主要公路或是村級公路旁邊;有的建在河道旁邊;有的建在居民生活區中;有的建設在上風向或是地勢低洼地帶,造成空氣污染和排污困難。在養殖區建設布局方面,由于建設資金不充?;蚴菫榱斯澕s投資成本,養殖區凈道和污道重合,生活區和生產區交叉,畜舍建造材料簡易、建造布局不夠科學,朝向、通風、動物個體使用面積等均不符合疫病防控要求。
一是絕大多數養殖戶飼養管理技術水平有限,同時生產、管理均由戶主或是家人承擔,專業知識的缺乏造成無論是生產或是管理均停留在傳統的養殖經驗層面,不符合現代養殖理念;二是缺乏專門的獸醫人才,無論是免疫、消毒,還是疫病診療,均是戶主自己憑經驗摸索進行,無可持續操作性;三是缺乏必要的生產管理制度,個別養殖戶為了追求短時效益,暫時放棄自繁自養模式,實行行情好時多養、不好時少養的不科學生產計劃,很難實現全進全出,同時增加疾病引入的風險。
一是免疫程序不科學,很多養殖戶沒有根據自己的養殖情況制定相應的免疫程序,而更多的來源于疫苗廠家、銷售飼料獸藥人員、其他養殖戶的建議或是僅僅進行春秋季兩次防疫;二是疫苗保存使用不當,目前全鎮生豬養殖戶均實施自行免疫,但時常發生的疫苗儲存溫度不符合標準,或是疫苗使用時在外暴露時間過長,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或是沒有效果;三是免疫操作不規范,出現免疫注射不消毒、不換針頭、跑苗、飛苗等現象,難以保證免疫效果;四是為省時省力,在某一時段注射過量或是多種類的疫苗,由于間隔時間不夠,造成疫苗之間相互拮抗或是動物機體對疫苗反應降低,影響抗體產生。
一是飼料中濫加藥物。尤其是濫加抗生素,長期使用極易產生抗藥性,給疫病治療帶來困難;二是藥不對癥。有的養殖場戶在畜禽發病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抗菌藥物,或獸藥經營者推薦的某些速效特效藥物;三是劑量不準。有的養殖場戶認為劑量越大越好,總想通過加大劑量來達到快速治病的目的;四是療程不足。有的養殖戶為了省錢,只要看到癥狀消失,就停止用藥,結果是因療程不足治療不徹底,復發現象十分普遍。有的養殖戶是急于治好,用藥后如不能馬上見效就立即換藥,不考慮藥物療程。五是用藥禁忌。有的養殖戶認為藥物品種越多越好,不管藥物能否混合使用,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極易導致藥效拮抗或毒性加強。
消毒方面:一是所有養殖戶均未在養殖區門口設立消毒池;二是絕大多數養殖戶未實行封閉式飼養管理,陌生人員、車輛可以未經消毒而進入養殖區域;三是消毒不徹底,有時忽略周邊環境的消毒;四是消毒藥物使用范圍窄,過分使用某一種消毒藥不更換;五是消毒間隔時間長,有的養殖戶一個月僅消毒一次。無害化處理方面:絕大多數養殖戶無病死畜隔離區域,同時缺乏無害化處理設備,對病死、死因不明的牲畜僅是簡單深埋或是喂狗,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傳播。
進一步明確各生豬養殖戶對動物防疫、消毒滅源等疫病防控措施重要性的認知,增強防控意識。在此基礎上,依托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及鎮鄉獸醫工作部門,制定培訓計劃,定期對各養殖戶主在免疫程序、消毒滅源、科學用藥、生產管理等方面進行細致培訓,提升戶主的防治水平。同時,加強技術服務指導,定期走訪入戶,將新信息、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進行推廣,并積極宣傳國家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引導各生豬養殖戶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的養殖模式,提升疫病防控水平。
渤海鎮地處淺山區,生豬養殖戶分布較為分散,對于規模較大、有一定條件的散戶鼓勵其自行出資,從場區規劃、生產、防疫、環保等方面,加強對養殖場區的改造與建設;對于規模較小、條件不充分的散戶,鼓勵其對原有場區進行逐步分批的改造與建設,重點是場區的布局、以及圈舍的改造。在此基礎上,查缺補漏,補充消毒池、無害化處理設備等設施。
首先,無論養殖規模大小,各養殖場戶全部實施場區封閉式管理,門口設立消毒池,禁止外來人員與車輛未經消毒進入養殖區;其次是加強消毒滅源,選用多種類的特效消毒藥,嚴格按照使用說明以及相關的標準規定,做好預防性消毒、空圈舍消毒、緊急消毒以及終末消毒等,尤其是預防性消毒,頻率為每周一次,消毒藥做到交替使用;第三是做好病死豬、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可由當地獸醫基層工作人員到場輔助進行,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標準操作實施。
一是由當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幫助各戶,根據本場區的養殖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照疫苗的使用說明及免疫操作規程進行免疫接種工作,要保證應免動物的免疫率達到100%;二是定期進行抗體監測工作,查看免疫效果,對不合格的個體及時進行補免,在此基礎上,適時調整完善免疫程序;三是完善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管理保存工作,實行逐級下發的制度,保證統一管理、定期檢查、合理儲存、用時發放,以確保真苗、真打、真有效。
總而言之,雖然渤海鎮轄區內的生豬養殖戶在長期的飼養生產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但是仍然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要著力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促進農戶進一步增收致富,還需要從疫病防控這個根本性問題入手,重點在加強宣傳與培訓、鼓勵各戶進行場區標準化改造、實施有效地防疫、消毒滅源,做好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等幾方面進行強化管理,進一步引導各戶走上規?;?、規范化養殖的道路,促進本地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