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麗霞,楊 景
(石家莊行唐縣畜牧工作總站 050000)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對于蛋雞產業來說更是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斷深化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年。
當前,全球多地發生禽流感疫情,使養雞過程中疾病防控難度加大,玉米、豆粕等原料價格大幅增加,導致飼料成本不斷疊加。受疾病防控壓力和飼料漲價影響,蛋雞行業仍面臨嚴峻的考驗。新形勢下做好蛋雞的規模化養殖至關重要。
當前,蛋雞養殖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仍然有防疫不當、生物安全體系落后等問題,疾病防控壓力存在于大部分養殖場。而危害我國蛋雞發展的疾病涉及傳染病、寄生蟲病、營養代謝病和中毒性疾病等。尤其以傳染病為最多,約占雞病總數的75%以上,因此,有效地抵御外部疾病的侵襲,建立健全雞場生物安全體系勢在必行。
“疾病防控千萬條,生物安全第一條”,生物安全貫穿于整個生產流程,因地制宜的隔離措施,保持雞場衛生干凈整潔,加強舍內舍外環境的消毒,切斷病原微生物傳入,是防控傳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每棟雞舍固定飼養人員,定期打掃雞舍,同時要做到飼養人員嚴禁相互串舍,防止交叉感染;空舍期間要對整個雞場進行全方位地清掃、沖洗和消毒,同時雞舍還需要進行密閉后熏蒸;生活區和生產去要分開,做好宿舍、食堂、辦公室、衛生間等清潔和消毒工作;養殖期間,所有進場人員及車輛要進行消毒,堅持定期帶雞消毒和環境消毒。
當然,疫苗仍然是控制傳染病經濟、有效的武器,科學使用疫苗,建立群體免疫,降低或阻斷病原傳播。疫苗免疫可以使雞群產生均勻有效的抗體,養殖戶可根據當地疫病流行動態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然后落實到每項免疫接種工作中,而抗體監測就是及時了解免疫后抗體水平是否能達到保護值水平。在養殖生產中每月進行抗體檢測,主要檢測新城疫,禽流感H5、H7、H9,根據抗體水平及時補種疫苗,保證機體保持較高抗體水平,免受疾病侵襲。
從去年10月份到今年2月初全球多地發生禽流感事件,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更是大量捕殺雞只,導致兩國雞蛋價格大增,甚至面臨“雞蛋慌”的境地。
在秋末春初,因候鳥遷徙,氣候不穩定高致病性禽流感最易發病。本病可感染雛雞、青年雞、產蛋雞,每年都會對養禽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是阻礙養雞業發展的重要傳染病之一。因此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報告。
1.2.1 早發現早鑒別
高致病性禽流感早期癥狀為采食量下降,飲水量增加,日常生產中要注意觀察雞群飲水量、采食量的變化規律,及時發現異常,同時做好剖檢和試紙條檢測。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發病特點、臨床癥狀以及病理變化與新城疫、減蛋綜合征、慢性呼吸道病、傳染性喉氣管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在疾病發生混合感染的情況下,鑒別診斷的意義重大。
1.2.2 禽流感的免疫
疫苗免疫是預防和控制禽流感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禽流感病毒抗原具有多樣性,各亞型之間的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異,亞型間缺乏堅強的交叉保護作用。所用疫苗必須是經農業農村部批準使用的禽流感疫苗。
農業農村部于2020年7月公布更換禽流感毒株,全國統一用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三價滅活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H7-Re3株)替代重組禽流感病毒H5+H7三價疫苗(H5N1Re-11株+Re-12株,H7N9H7-Re2株),家禽養殖場應及時選擇最新禽流感疫苗進行接種,保證禽群禽流感抗體與流行株匹配度高、抗體值高。對于高致病性禽流感血清學檢測,抗體均值不低于7,個體保護值不低于6,離散度不高于4。禽流感疫苗一般在產蛋前免疫2~3次,秋季產蛋高峰的雞群最好能免3次,產蛋期間每4個月免疫一次,可根據抗體水平確定免疫時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畜以料為先”,我們深知,在蛋雞養殖過程中如何選對飼料、正確使用飼料成為養殖的關鍵所在。
當今飼料原料成本卻是居高不下,這種情況下如何減少成本?通過優化飼料配方,全方位提升飼料原料利用效率,降低飼料成本;另一方面,優化無抗方案,確保終端養殖戶在無抗下仍然保持優秀的生產成績,保證雞群健康、生產高效。比如通過優秀的乳化劑使用,節約油脂,提高飼料利用效率。
乳化劑的添加可以提高生產能力、日增重和健康狀況;減少腹部脂肪沉積,改善群體的均勻度;降低脂肪肝應激綜合征的發生;促使蛋雞提前進入產蛋高峰期;增加產蛋量和蛋殼質量,減少禽蛋淘汰率;顯著增加種蛋體積,提高種蛋合格率和孵化率。
合理的飼料配方,飼料配方的設計應根據種雞場提供的本品種的營養標準,結合飼養數據合理設計,育成育雛期應每周檢測雞群體重,采食量和雞只體重及周增長是設計育成育雛期飼料配方必須考慮的問題,產蛋期應根據采食量,產蛋率及蛋重及蛋重周增長調整飼料配方,還要考察產蛋期間蛋雞體重變化。
切實可行的營養保健程序,根據各發育期的生理特點及雞舍內外環境的變化及季節的變化,提前做好預防保健措施,既要保障生長發育的均衡,又要保障雞的生產性能潛力的最大發揮,注意飼料的吸收利用率和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做到健重于防、防重于治,健防治相結合。
飼料是蛋雞飼養中重要的因素,飼料既要保證營養符合雞群需要,又要保證飼料質量。
飼料原料的質量管控,以質量為重,蛋禽企業應對每一批購入的飼料原料進行質量驗收,外觀無霉變、無雜質,水分在要求范圍內,化驗室檢測,檢測原料重要指標,包括蛋白含量、鈣含量、水分、霉菌等。
黃曲霉毒素對所有品種的家禽都有影響,可導致蛋雞腸道、皮膚出血,后期出現腺肌胃炎癥狀,高水平攝入時可導致死亡。同時會出現生長不良,產蛋性能變差,蛋殼品質惡化,蛋重減輕。影響雞蛋品質,現已發現在蛋黃中有黃曲霉毒素的代謝產物出現。
2021年初河北省面臨疫情的嚴峻考驗。同時養殖場也面臨嚴峻的形勢,養殖場位于偏遠的農村養殖場,交通運輸在短時間內受到極大影響,甚至直接影響正常生產,出現蛋雞斷糧,大量宰殺雞只等情況。因此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做好科學選址規劃。場址應選擇適養區、非基本農田等地方,考慮防疫等生物安全需要,兼顧交通便利,以防突發事件時“進出”兩難。二是在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的情況下,養殖場應時刻做好準備,適當增加原材料的庫存數量,適時出欄,避免突發情況發生。三是加強與當地飼料、獸藥、疫苗生產、經營企業的聯系,避免因路途問題,導致無法運輸,造成損失。四是共建風險分擔組織。聯合保險、期貨、金融等主體,組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多方合作組織,建立聯保機制,降低突發事件帶來的養殖風險。
一是推進蛋雞養殖規?;?、標準化。改變“小規模、大群體”的發展模式,提升蛋雞養殖規模化。充分利用標準化示范場的作用,借力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加快標準化進程。二是鼓勵蛋雞養殖設施設備升級。鼓勵并扶持蛋雞養殖場(戶)采用智能化設施設備,加強對投入品的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管理與實時記錄。實現雞蛋產品安全、環境生態安全、養殖生物安全的智慧管理及預警。三是建立完善的疫病綜合防控體系。引導養殖場(戶)加強飼養管理,推行無抗養殖,樹立防勝于治的理念。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加快重大疫苗研發進度,提升疫苗研發效率,保障蛋雞產業平穩發展。
現階段,應凝聚行業“共識”,宣傳引導養殖業回歸飼養本質。一是在“減抗、替抗”相關技術上進行探索和儲備,為全面“飼料禁抗”做好準備;依法依規合理科學地使用抗生素,減少由于抗生素濫用所造成的危害。二是通過禁抗、減抗宣傳,緩解養殖主體對禁抗的恐懼心理,推動獸醫處方用藥,總體用藥小步慢減,建立“不指望簡單地依賴無抗替代物就能解決有抗飼料時代沒有杜絕的疾病問題”的基本底線觀念;強化終端畜產品殘留管理,盡量疏緩消費環節對“畜產品含抗”的不必要擔憂。三是加大對替抗產品的研發投入,積極研發替抗減抗產品。啟動替抗產品聯合攻關重大技術的研發推廣應用,及時加大宣傳,推動成果轉化,助力企業自覺禁抗限抗。
因此,養殖從業者結合實際情況,切實做到合理布局,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因地制宜,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健全生物安全體系,加強防疫管理;做好蛋雞生產中的精細化飼養,健全蛋雞產業鏈促進蛋雞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