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闖
(英山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 438700)
動物衛生造成的影響可大可小,輕則導致人生病,威脅人的健康,重則可能導致人死亡,甚至造成社會性影響,如近期出現的新冠疫情就起源于自然界的某種動物,又如人類疫情發展史上的“鼠疫”,其源頭就是老鼠。因此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責任重大,必須全面對動物衛生進行管理,盡可能避免相關事件發生,但現實中的種種問題說明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并不能對此作出全面保障,受某些因素的干擾,監督執法本身出現了很多問題,因此有必要開展相關分析,了解其中具體問題,再采用相關措施進行治理。
目前,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的執法面積主要集中在公開環境,針對公開環境中一系列與動物衛生有關的行為進行管理,如遛狗、動物園游玩或者是肉類食品生產、寵物醫療等,在現代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作用下,該環境中的相關行為基本都得到了管控,相關問題很少發生。但因為相關動物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太過緊密,在一些私密環境中,動物衛生問題也可能暴發,而私密環境就成為了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無法觸及的“盲區”。例如我縣存在很多無證行醫的現象,相關人員只是學過寵物美容就開始從事寵物醫療,原因就在于寵物醫療的空間比較私密,執法部門取證難,使得處罰率變低,說明執法面狹窄[1]。
現代動物衛生監督執法雖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依舊有部分“頑固”行為反復發生,多次執法整治均未根治,這種現象顯然就造成了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質量問題,說明執法效果不佳。例如我縣為了保障公共安全,要求縣內人員管好自家寵物犬,不要隨意丟棄,避免因隨意丟棄造成流浪狗扎堆,引發狂犬病流行現象,這種現象無論是對成人還是小孩都存在巨大安全隱患,同時因為狂犬病是100%高致命性疾病,目前還沒有有效治療方法,所以執法部門建議大家打狂犬疫苗,但實際情況顯示對狂犬病有深刻了解、有良好的打疫苗意識的人不超過20%,因此狂犬病對黃岡市英山縣人群造成了較大威脅,且容易反復[2]。
在很多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案例中都可以看到,執法人員在制止違法、違規行為時遭到了相關人員的反抗,認為自身行為是正常行為,并不違規或違法,因此會對執法人員進行訓斥,甚至打罵,說明此類社會群眾對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存有抵制心態。而抵制現象的存在顯然就會導致某些執法工作不到位,最多只能整治一時,無法永久根治。如當要求養狗人員自行清理寵物狗的糞便,而很多人就是不清理,這種現象在黃岡市英山縣中也比較常見。
面對動物衛生的相關影響,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要滲透到人的私密環境,但又不能侵犯人的隱私權,因此在改進措施上就要讓人與動物從隱私環境中走出,向執法部門展示自身沒有衛生問題,這時執法部門就應當構建定期檢查制度,并加強懲處力度。首先在定期檢查制度下,執法部門應當對管理轄區內所有有寵物或從事寵物醫療的社會人員進行統計,要求他們定期到指定地點進行檢查,這樣可以掌握私密環境中是否存在動物衛生問題,如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至少能避免問題發展成社會性問題。其次考慮到某些人員不會定期檢查,因此執法部門就必須對各人員的檢查情況進行記錄,如果發現某人員長時間未來檢查,或從未進行檢查,則有必要對其進行處罰教育。
既然單純依靠執法難以完全根除某些動物衛生不良行為,相關人員就要依靠社會力量來進行整治,因此建立社會性相互監督機制刻不容緩。而要成功建立該機制,執法部門就必須加強社會大眾進行動物衛生教育力度,讓社會大眾了解到動物衛生的重要性、常見不當行為有哪些,隨后開始抵制不良行為,一方面當發現相關行為則可以及時向執法部門舉報,由執法部門進行治理,另一方面應當適當降低疫苗防控的價格,或者采用“分期付款”方式來減輕人們的經濟負擔(具體付款方式可自由選擇),由此可起到根治作用。
部分社會群眾之所以會對動物衛生監督執法進行抵制,完全是因為此類人對相關法律不了解,主觀判斷下產生了錯誤認知。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執法部門就必須重視普法教育工作,讓社會大眾(尤其是抵制群體)對動物衛生相關法律有更深入地了解,能夠自主正確區分行為是否正當,這樣就可解決抵制現象。
綜上,本文闡述了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問題與改進措施。通過分析可知,現代動物衛生監督執法遭遇了多方面的問題,執法效果不佳,而采用文中提出的改進措施,能夠讓執法趨于完善,起到提高執法有效性,保障執法質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