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敏,張曉磊
(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466700)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眾對豬肉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這也直接促進了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戶飼養不科學、管理不善,導致生豬極易發生疫病。而生豬一旦發生疫病,養殖戶一般會邀請獸醫專家、基層獸醫或獸藥販賣人員前去診斷。獸醫專家通常會采用抗體檢測、臨床解剖或感染因子分析進行診斷;而獸藥販賣人員或基層獸醫通常會采用望聞問切的傳統方法進行診斷。但是不論是哪種診斷方法,都極易出現誤診誤治的現象。因此,在當前背景下,對生豬疫病診斷存在的誤區展開探討,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對豬疫病診斷時,獸醫專家通常采用臨床解剖的方式,查看病豬的病變器官,以此來判定病豬所患疾病的類型。在已往豬病類型較為簡單時,這種診斷方法是比較適用的,但是隨著豬病類型的日益復雜,多種感染互相疊加,加之部分疫病沒有典型特性,從而導致這種診斷方法極易出現誤診的狀況。例如,脾臟梗死經常作為豬瘟的診斷依據,但是殊不知感染圓環病毒也會出現類似的癥狀;豬哮喘經常以肺葉肉變作為診斷依據,但是死胎豬的肺葉也會出現類似狀況。除此之外,許多被看做診斷依據的癥狀,如皮膚發紅、關節腫大、藍耳、嘴巴出泡、腎臟出血、蹄子潰爛等等,都不一定是之前認為的疫病造成的[1]。
獸醫專家在對豬病診斷時,普遍認為生豬檢測出某種病菌,就認為生豬患有某種疫病,但是殊不知生豬感染某種病菌,但不一定患有某種疫病。例如,在許多健康豬肺部都檢測出大腸桿菌、鏈球菌等微生物,但是生豬卻沒有表現出任何病癥。此外,某些病毒感染可能發生于致病源之前。例如,許多未接種藍耳病疫苗的生豬,其抗體檢測結果卻為陽性,在對其進行實驗檢測時,肺部未發現明顯損失,只有血液中存在少許病毒。由于生豬在感染藍耳病病毒后會出現較長一段時間的病毒血癥,從而表明致病源發生于生豬感染藍耳病病毒之后。對于此間暴發過的疫病,生豬雖然可以在母源抗體的保護下,不會出現發病癥狀,但是卻無法抑制病菌、細菌的感染和寄生。
細菌、病菌是傳染病的主要致病源,它們就像植物的種子,只要所處的環境條件適宜,就會發芽生根,但是不同的植物,其生長習性是不同的,病菌、細菌也是一樣。例如,仔豬在出生7d之內出現跛行的癥狀,如果是由細菌、病菌所引起的話,那么通常是由葡萄糖菌、大腸桿菌、鏈球菌所引起。但是部分獸醫專家卻會將其診斷為副豬嗜血桿菌所引起,但是殊不知副豬嗜血桿菌不會太早對生豬造成感染。由此可見,在對生豬疫病診斷時,不能僅僅依靠臨床癥狀,而不顧相關獸醫理論。
感染病菌、病毒是生豬發病的原因,但是感染病菌、病毒不代表生豬一定會發病,只有病原繁殖到一定地步,造成生豬機體功能受損,才會造成生豬發病。例如,一條水渠長有一顆水草時,不會阻礙水流通行,只有水渠中的草足夠多時,才會影響水流通行。但是部分獸醫專家在生豬一經發現病毒、病菌,就立即將其判定為致病原,這是極為草率、不科學的。此外,在生豬發病之前,某些病毒、病菌感染就已經發生了。例如,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論述,如“我養殖的某頭生豬感染了口蹄疫”,但是眾所周知,口蹄疫是一種感染性較強的疫病,一般不會出現單獨發病的情況,只要養殖場有一頭豬感染口蹄疫,其他生豬大部分也會感染口蹄疫,只是有些生豬表現為臨床感染,有些生豬表現為隱形感染或亞臨床感染,只有極少數生豬存在不感染的現象。反過來說,如果真的只有一頭生豬出現蹄子潰爛的現象,那么我們可以判定其并非口蹄疫[2]。
再如,前些年比較流行的副豬嗜血桿菌,用氟苯尼考無效,用頭孢也無效,打國產疫苗無效,打進口疫苗也無效,獸醫專家就認為是因為抗藥性的原因或血清型不對,于是乎就不停更換藥物。但是卻沒有獸醫專家考慮是不是診斷出了問題,有可能根本就不是副豬嗜血桿菌,而是其他病菌。例如,養殖戶送去檢測的肺有問題,只有拿心包液、關節液等組織液檢測才是對的。還有些獸醫專家通過對患病生豬進行解剖,發現患病生豬肺部出現嚴重病變,認為由此即可斷定患病生豬患有副豬嗜血桿菌。但是其實不然,副豬嗜血桿菌只是次要致病原,還有更為主要的致病原。
綜上所述,當前生豬疫病日益向非典型化、多樣化方向發展,從而給生豬疫病診斷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在此背景下,相關獸醫專家不能僅僅依靠老經驗、老方法進行診斷,而是必須結合科學的獸醫理論,綜合分析病情病狀,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生豬疫病診斷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