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時振剛
(唐山市豐南區農業農村局西葛動物防疫站 063300)
蛋雞在養殖過程中,因蛋雞自身免疫力低下、養殖環境較差等因素影響,患上嚴重的傳染性疾病,以腹瀉為主要發病癥狀,對蛋雞身體結構及生長情況造成嚴重影響,導致蛋雞成活率降低,加大農戶的養殖成本。因此,有關部門必須對蛋雞傳染病癥進行分析和研究,形成完整的傳染病診斷流程,加強對蛋雞養殖的管理和監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蛋雞傳染病的蔓延。
蛋雞在養殖期間,容易出現腹瀉現象,這種情況往往伴隨著傳染疾病的出現,相關部門要根據蛋雞的發病癥狀對傳染病類型進行分析和檢驗,加強對傳染病的控制,筆者以河北省唐山市畜牧獸醫站開展的蛋雞傳染病診斷和防治工作為例,分析蛋雞的傳染病種類及發病原因,以此達到科學管理蛋雞養殖的目的。
蛋雞在養殖過程中,以腹瀉為主要病癥的傳染病種類數量眾多,較為常見的傳染病是包括雞大腸埃希菌病、雞白痢、禽霍亂及傳染性法氏囊炎在內的致病性強、傳播范圍廣的傳染病,蛋雞患病后,經常腹瀉,影響蛋雞食欲,破壞蛋雞的身體內部結構,影響蛋雞的產蛋能力。
蛋雞的主要發病癥狀以腹瀉為主,四種傳染病的致病原因分別為:雞大腸埃希菌病是由多種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引起的禽病總稱;雞白痢是由沙門桿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可以通過雞蛋垂直傳播;禽霍亂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禽類傳染病;傳染性法式囊炎是由法式囊炎病毒引起的禽類免疫抑制病,具有發病率高、致病速度快、傳播性強的特點,是相關管理部門重點防治的病種之一[1]。
該病種在臨床表現方面具有多樣性,對蛋雞的影響最為嚴重,其診斷方式也較為復雜,主要依靠臨床表現為主,具體表現為:第一,急性敗血,病雞出現無癥狀死亡現象,病雞羽毛松散且食欲減退,排出黃白色稀糞;第二,輸卵管炎,該炎癥主要出現在處于產蛋期的母雞群體中,容易造成產蛋畸形、產蛋量減少或停產的結果;第三,急性腸炎,病雞肛門下部羽毛處出現潮濕、粘連和污穢的現象;第四,全眼球炎,蛋雞患病的最明顯特征為眼球呈灰白色,眼角膜渾濁,容易造成蛋雞失明;第五,卵黃性腹膜炎,患病蛋雞會出現腹部膨脹、下墜的現象;第六,關節炎或足墊腫脹,患病蛋雞足部出現關節腫脹、跛腳的現象;第七,蛋黃囊炎和臍炎,病雞蛋黃囊及臍部出現組織型炎癥,蛋黃吸收不良、臍部閉合不全等現象,上述現象均為蛋雞患雞大腸埃希菌病的臨床診斷癥狀,有關部門及農戶應根據上述情況對患病蛋雞進行及時處理。該病癥主要防治措施為:要做好雞舍環境衛生消毒工作,嚴格控制雞群飼料、飲水及衛生,落實好蛋雞免疫工作,根據雞群的數量合理安排飼養密度,做好舍內通風換氣。
蛋雞患雞白痢,主要以雛雞為主要感染群體,臨床癥狀為臍部發炎,待2~3日后雛雞死亡率大大增加,患病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不耐寒、羽毛逆長、食欲廢絕,同時伴隨著排便不暢且顏色較白,進而造成雛雞肝臟腫大,心臟出現白色壞死結節,最終導致雛雞死亡。該病癥主要防治措施為:定期檢疫和凈化雞群,通過血清試驗檢測并淘汰帶菌種雞,將蛋雞產下的雞蛋進行高溫消毒,避免病雞產下的蛋流入市場,給人身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禽霍亂主要的臨床病癥為蛋雞無癥狀死亡,具有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發病特點,急性型發病具體表現為:精神沉郁、羽毛松亂、離群呆立且不愿走動,糞便顏色為黃色、灰白色或綠色,發病時病雞體溫升高至43℃,最終身體器官衰竭而亡,慢性型主要以慢性肺炎為主。該病癥主要防治措施為:及時給蛋雞群體進行疫苗接種,輔以藥物治療,控制病雞傳染病的傳播,降低禽霍亂的實際發生概率[2]。
患病蛋雞出現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現象,頸部羽毛豎起,最終虛脫而死,是蛋雞群體中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傳染病,主要病癥有:病雞羽毛蓬松,體溫升高,腿肌及胸肌出現大片的出血點或出血塊,呈現脫水狀況,繼而身體器官衰竭而亡。該病癥主要防治措施為:對病雞采取血清治療法,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提高病雞的免疫能力,患病嚴重的雞群要采用免疫卵黃抗體進行治療,降低蛋雞出現該傳染病的幾率。
綜上所述,蛋雞在養殖過程中,受雞大腸埃希菌病、雞白痢、禽霍亂及傳染性法氏囊炎傳染病影響,出現高死亡率,高患病率的現象,不利于蛋雞生產,對蛋雞養殖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防疫部門要根據蛋雞的實際發病情況,對蛋雞病癥采取有針對性地防治措施,繼而提高蛋雞群體成長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