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唐山市飼料研究所 063000)
隨著國內養殖業興起,牛的市場經濟價值得到明顯的體現,通過合理地防范治療牛衰竭癥,可以有效提升牛在市場經濟的價值,保證養殖收益。牛衰竭癥是一種代謝類障礙疾病,病癥本身對于牛的損害較大。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加大牛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同時,患有牛衰竭癥的病牛,其市場經濟價值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牛衰竭癥是國內牛類養殖業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過度勞役又缺乏合理的飼料喂養,導致牛本身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所引發的嚴重疾病。
從河北省唐山市各大養牛場選取臨床對象,找出患有牛衰竭癥病牛共計60頭,作為本次臨床治療的研究對象,通過對病牛的年齡統計,基本維持在5~8個月左右,體重在320~410kg。經過嚴格醫療診斷,此批病牛均只是患有牛衰竭病癥,無其他病癥史和重大并發癥[1]。
為了保證醫療效果的真實有效,在實驗開始之初,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將50頭病牛打散分成2組,每組各25頭。同時,為了保證效果的實際有效性。對分組后的病牛,進行年齡、體格、患病周期、各內臟器官病癥程度等統一系統檢測,并對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對照分析。確保分組后的病牛在實驗差異性上,具備科學研究的價值意義。用以確保治療效果的真實有效性。
為了確保治療效果形成對照對比,分組后的病牛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案,第1組病牛采用純西醫治療,通過靜脈輸液的方式進行有效治療。
首先,選用2000mL的葡萄糖原液;添加40mL的維生素C和200mL的葡萄糖酸鈣,每日注射一次,給牛體內提供有效的能量補給。同時,根據牛的體格、體質狀況,可以部分添加三磷酸腺苷輔助治療,每次通過牛肌肉進行有效注射,每次大約200mg,輔助病牛補充體內能量[2]。
其次,少量調節病牛飲食飲水細節,幫助病牛在食物和飲水中少量補充能量,加快消化系統新陳代謝。例如:在病牛飲水時,加入少量的人工鹽、碳酸氫鈉等少量元素。或是在飼料投放上,挑選少量豆漿、麥糊等容易消化的飼料進行喂養,謹記少投勤投,防止投放量過大,阻礙病牛新陳代謝。
最后,保持牛舍的衛生和環境消毒,尤其針對于較為嚴重的牛衰竭癥病牛,要采取人工幫扶的方式,幫助病牛挪動,有效地清理周圍環境,防止病牛出現褥瘡現象。同時,能夠行走的病牛,要增加病牛少量運動,通過人為的方式適當地牽騮。在調理和治療過程中,發現有寄生蟲侵擾的情況下,要及時采取除蟲治療。
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主要是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對于病牛運用中藥灌服,幫助病牛有效地補充能量。結合西醫的外用治療,中醫治療更偏向于內部調理治療,結合動物自身的代謝反應,通過中藥和外物手段,促進其緩慢恢復。
首先,在主要配方上選取黃芪、黨參、白術、附子、干姜、桂皮、甘草共同煎汁,一次性灌服,每日1次。主要作用是通過藥物提升病牛體內能量,增強能量代謝,維持心肝等內臟功能。
其次,病癥前期護理上注意減少散熱,保證牛舍內的溫度。重病病牛應用棉被蓋覆,減少病牛熱量揮發。通過有效的病癥護理,穩定病牛體內各器官功能,改善消化系統,促進新陳代謝恢復正常。牛衰竭癥核心調理措施,在于對病牛內臟各器官功能的維護。促進內臟功能的恢復,可以有效地改善牛衰竭病癥。
最后,通過低量補鉀的方式,保障重病病牛肌無力和心率變慢等問題。改善病牛肌無力和內臟功能,是治療牛衰竭癥的關鍵。通過小劑量的靜脈補入,可以有效地為病牛提供鉀元素,幫助病牛度過危險期。切忌一次性大量補入,非但不能起到助力作用,還會因為大量藥劑的刺激,損害病牛的生命機理,導致病牛出現其他并發癥。
隨著周期性的治療效果反饋,2組牛衰竭癥患病牛群,均有治愈病例產出。受西醫治療的病牛約有80%以上的被治愈率,其治愈效果沒有反復,并確診病牛完全治愈。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病牛,有95%以上的被治愈率。其康復效果良好,并沒有其他病變發生。其有效的治病原理,可以判定治療病牛的方案需要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通過為病牛全方位補充能量的方式,促進代謝能力恢復。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在食補機理和藥補機理方面,能全方位地服務于病牛,達到降低因牛衰竭癥引起的大面積死亡和經濟價值降低等狀況,保證牛群養殖的經濟利益。
國內牛衰竭癥的主要發病原因,都是因為勞役過度和養殖人員濫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應。不科學地養殖,過度地催發肉牛成長,是國內養殖業的普遍現象。雖然針對牛衰竭病癥的情況,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治愈,但是,其治療過程難免有一定的概率出現死亡。因此,養殖人員應積極地學習科學養殖技術,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提前預防病情發生,從根本上解決疾病引發的不必要損失,保證自身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