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亞鵬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新店畜牧獸醫站 226432)
隨著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人們對豬肉的需求與日俱增,而這使得生豬養殖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在生豬養殖業發展過程中,由于飼養不科學、管理不善、防疫不到位,導致生豬極易發生各類疫病,并且生豬疫病種類日益增多,防治難度日益加大,而這對于生豬養殖業持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當前背景下對豬疫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展開探討,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據相關調查顯示,當前豬疫病種類日益增多,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原始病未被完全消除,而又衍生出其他新的疫病。截至目前,豬疫病種類已超過50種,能夠對豬養殖業造成嚴重危害的也已達20多種。
通過病理解剖、實驗室觀察,當前豬疫病多呈混合感染,不是由一種病原所引發,而由多種病原混合感染所致,呈現復合型疫病特點。復合型疫病治療過程困難,防控難度相對較大。
通過對病死豬解剖發現,病死豬肺部經常會出現各類病變,呼吸道綜合癥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哺乳豬,肺部極易出現硬化、膿腫現象。同時,豬纖維性肺炎也日益呈高發趨勢,如果生豬患有纖維性肺炎,肺部會出現積水現象[1]。
在養殖過程中,極易因為各類病原體,導致生豬出現繁殖障礙現象,而這必然會對豬繁殖率造成不利影響。當前已經被證實的豬繁殖障礙綜合癥已達三種之多,并且逐年呈繼增趨勢。
病原體在傳播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變異,可能是血清形態變異,也可能是基因變異,不論是哪種形態的變異,都會極易增加免疫及診斷的難度,而這對于豬疫病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是極為不利的。
近年來,豬病毒性傳染病日益增多。豬病毒性傳染病與豬細菌性傳染病相比,傳染性更強,防治難度更大, 而且當前尚未研發出針對性藥物,所有防治效果相對欠佳,無法起到良好的疫病防治效果。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必須根據生豬疫病發生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疫病防治對策,只有這樣,才能切實降低豬疫病的發生概率,保障生豬穩定生產。
消毒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殺滅病原體、降低病原體活性,從而起到良好的疫病預防作用。具體而言,主要包括機械消毒、光消毒、熱消毒、化學消毒等幾部分。
2.1.1 機械消毒
機械消毒是指通過對豬舍進行清理,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病原體的物質,如被污染的飼料、病畜糞便等,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2.1.2 熱消毒
熱消毒是指通過高溫的方式,對病原體加以滅活,或降低病原體活性,使病原體喪失感染能力。例如,可以通過火焰焚燒的形式,對患病豬剩余的飼料及糞便加以處理,以此來起到消滅病原體的作用。
2.1.3 光照消毒
光照消毒是指利用紫外線進行消毒,通常情況下,在紫外下的照射下病原體幾小時或幾分鐘內即可失活。因此,養殖戶可以在走廊或入口處安裝紫外線燈管,以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
2.1.4 化學消毒
化學消毒是指運用新潔爾滅等化學試劑進行消毒,這種消毒方法便捷高效,但是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化學殘留,因此在使用后必須注意通風。
在豬疫病防治工作中,養殖人員除了要做好消毒工作外,還要做好綜合防治,包括規范引種、科學飼養、疫苗免疫等,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豬疫病防治效果。
2.2.1 規范引種
在實際引種之前,必須對品種加以合理選擇,要盡量選擇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同時必須對引種廠家加以考察,做好疫病檢疫工作,確保引進的豬只不存在任何疫病。此外,對于引進的豬只,必須進行為期一周的隔離觀察,確保其不存在任何疫病后,才能與其他豬群混合飼養[2]。
2.2.2 科學飼喂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必須根據生豬的生長年段,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日糧,確保日糧中營養均衡、全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生豬生長發育所需,切實提高生豬疫病抵抗力。
2.2.3 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是提高生豬特異性抗體,增強生豬疫病抵抗能力最為有效的舉措。因此,養殖人員必須根據自身養殖情況,結合轄區生豬疫病發生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豬群進行疫苗接種。在疫苗接種過程中,必須注重疫苗接種的劑量及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障疫苗接種效果。
隨著生豬養殖規模的日益擴大,販賣調運的日益頻繁,生豬疫病種類日益多樣,防控難度日益加大,而這對于生豬穩定生產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必須根據生豬疫病發生特點,結合自身實際養殖情況,切實做好衛生消毒、疫苗接種、飼喂管理、品種引進等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生豬疫病抵抗力,降低生豬疫病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