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軍
(河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遷安市分校 064400)
現在有許多農民辦起了家庭養雞場,如何養好蛋雞,減少疾病的發生,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是養殖戶最為關心的問題。高產蛋雞一般飼養到72周齡淘汰,大約飼養500d。蛋雞階段飼養管理是將蛋雞按周齡劃分: 0~6周齡至育雛階段、7~20周齡至育成階段、21周齡以后至產蛋階段,三個階段分別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技術,保證高產蛋雞的生產性能得以充分發揮。
育雛階段要提供適合雛雞生長發育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等舍內環境,其中溫度是影響育雛效果的關鍵因素。
進雛前要徹底清掃、沖刷育雛舍,并按每立方米20g高錳酸鉀或40mL甲醛進行熏蒸消毒,做好供溫保暖,備好飼料及常用藥品、器具。進雛前24h升溫,一般不低于24℃,距墊料5cm的圍欄內溫度為32℃~35℃;舍內溫度: 1周齡保持34℃~36℃,第二周開始每周降2℃,6周齡時降到22℃~24℃恒定下來;舍內相對濕度: 2周齡內保持在65%~70%,3周齡起降到55%~60%。
飲水: 雛雞進入育雛舍后,先給予水溫20℃的清潔飲水,隔2~3h后再喂料。為促進胎糞排泄,1周齡內的雛雞,在飲水中添加5%葡萄糖+電解多維或速補,還有保健、抗應激的作用。注意保證水質的衛生,不斷水,過夜水及時更換。
開食: 在出雛后36h開食。飼料要求為營養豐富、適口性好、容易消化吸收的全價配合飼料,其中粗蛋白19%~20%,鈣0.9%,總磷0.6%。注意第一周要少量勤添,減少雛雞消化不良的發生和飼料浪費、變質發霉。
光照: 光照時間: 前2天 24h,第3天 23h,第4~7天18h,第2~6周齡12h。光照強度: 先強后弱,初期用較強的燈光,按每20m2用1只60w燈泡設置,1周后將燈泡更換為40w,燈泡距離雞床(或地面)2.0~2.2m為宜。開放式雞舍可采用自然光照。
斷喙: 小雞天生有啄斗習性,為了防止形成啄癖,減少因啄癖造成的傷亡率,要在6~10日齡內對小雞斷喙,這樣還可以減少飼料消耗。斷喙前3d和后3d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維生素K3,防止斷喙后出血和感染,添加量: 每10mL水加入1g維生素K3或每公斤飼料中加入2~3mg維生素K3;同時要增加飲水器中水的深度,保證料槽中有較深的飼料,使小雞更容易飲水、吃料。6~10日齡期間還需進行新城疫和法氏囊等疾病的免疫,應與斷喙錯開2d以上。
育成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成活率和整齊度,為產蛋期打下基礎,管理上做到以下幾點:
2.1 適時分群: 育成雞生長發育過程中容易出現大小、強弱不均的現象,應每2周稱1次重,根據稱重結果及時調整分群,減少疾病發生,提高整齊度。飼養密度: 育成前期15~12只/m2,育成后期10~8只/m2。
2.2 控制光照: 13周齡后雞的性腺開始活動、骨骼快速生長,光照時間長會引起育成雞性早熟,從而影響其產蛋性能,因此只能縮短光照時間,將每天光照時間由10h逐漸縮短到9h,再到8h,并一直維持到16周齡??捎糜猩己熣趽醪晒獯?,防止光線過強,降低光照強度。
2.3 限制飼養: 對8~18周齡的雞只進行限制飼養,可以防止體重超標、延遲雞性成熟、降低產蛋期的死亡率、節省飼料。
限制飼養的方法:
限質法: 降低飼料中的代謝能和蛋白質含量,日糧中粗蛋白含量由16%降為13%左右,增加糠麩類飼料用量,粗纖維含量為5%~7%。
限量法: 每天飼喂自由采食量的92%~93%的全價配合飼料。
限時法: 育成雞每周停喂1~2d,或每天限時飼喂,保證該周喂料總量為不限飼的92%~93%。
限制飼養時注意把病雞、弱雞挑出;增加食槽數量,撒料均勻,保證每只雞都吃到飼料;定期稱重,限制飼養雞群的平均體重低于正常飼喂雞群10%~20%。
2.4 驅蟲: 17周齡內完成體內驅蟲,將左旋咪唑藥片或丙硫苯咪唑片碾碎,按10~20mg/kg拌入料中自由采食,驅蟲前停料數小時效果會更好。
2.5 產前過渡期(19~20周齡)管理: 此時后備蛋雞將轉入產蛋雞舍,可以供給產蛋期日糧,將鈣由0.9%左右提高到2.0%~2.5%;減少外界刺激,保持雞舍環境的安靜和衛生,在飲水中加入維生素C、電解多維等,減少雞的應激反應;18周齡后逐漸增加光照時間,每周增加30min~16h為止。
3.1 產蛋前期(21~42周齡),是新產母雞最關鍵的時期,21周齡正式進入產蛋期,此時產蛋率為5%,如管理得當,6~7周后產蛋率就可達到90%以上,進入產蛋高峰,高峰期產蛋雞特別敏感、對疾病的抗病力較差,飼養管理上更要高度重視。
3.1.1 日糧: 產蛋前期產蛋率呈直線快速增長,應及時給予高營養水平日糧,日糧中粗蛋白18%~19%,鈣3.4%~3.8%, 提高日糧中氨基酸(特別是蛋氨酸)、復合維生素、礦物鹽等的含量,并保持營養物質的均衡,保證雞只在產蛋高峰期的營養需要。
3.1.2 光照時間: 恒定為16h,每天的開關燈時間嚴格固定,不可隨意更改。
3.1.3 環境條件: 舍內溫度13℃~23℃,相對濕度55%~65%;加強通風;保持飲水清潔衛生,不斷水;非工作人員嚴禁進入雞舍,避免外界刺激引起應激反應,為蛋雞營造一個舒適的產蛋環境。
3.2 產蛋中期(43~60周齡),產蛋率逐漸下降到80%,但不能盲目降低日糧營養水平,防止產蛋率快速下滑。飼料中補充適量復合維生素,幫助雞只增強體力,恢復因高產引起的疲勞,減緩產蛋率下降速度;同時加強對雞舍內環境衛生的管理和整治,特別是產蛋雞開始出現羽毛脫落,使雞舍內環境變得較差,為此要勤打掃清理,為雞只營造安靜、衛生、舒適的環境,減少疾病的發生。
3.3 產蛋后期(61~72周齡),此時群體產蛋率水平降至70%左右,應調整日糧營養水平,粗蛋白14.0%~14.5%為宜;光照時間延長0.5~1.0h到17h,以刺激性腺,促進產蛋;隨時將休產、低產雞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