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芳
(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東林鎮畜牧獸醫站 613100)
我國肉類需求不斷擴大,即使受到豬瘟等流行性疾病的影響,豬肉的市場需求依舊沒有縮減。中小型企業的養殖生產技術較為落后,缺乏先進的科學設備解決豬口蹄疫等疾病,無法保障豬肉的安全性。因此,中小型企業必須掌握豬口蹄疫等疾病的基本處理方法,學會從飼料廠以及養殖場等角度做好防范措施,及時清理養殖場的廢物以及糞便等物,降低豬患疾病的發生概率。
弓形蟲可能出現在豬以及人體的內臟、血液等處,在外界允許的情況下,弓形蟲能夠在豬以及人體的各種地方生存、繁衍,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動物之間互相喂食等行為會導致弓形蟲病的發生概率在養殖區域急劇提高,加大了相關企業的治療成本。弓形蟲病的發病有一定的規律性,夏季時豬弓形蟲病的發病概率較高,大部分地區的發病高峰期在5~10月。此外,仔豬的弓形蟲發病情況較為嚴重,病豬的體溫會升高至40℃,表現為食欲以及精神狀態較差,無法進食相關豬飼料。少數豬會出現嘔吐以及腹瀉等情況。病豬發病期時的尿液顏色呈現橘黃色,糞便濃度較低,糞便處伴隨輕微黏液,黏液中包含大量細菌,嚴重影響健康豬的生長。
豬口疫病常出現在患病動物的口部以及蹄部,發病速度較急,傳播的范圍較廣。多數仔豬在發病初期無法表現出發病癥狀,進食、睡眠等行為同其他健康的仔豬相似,養殖人員無法及時發現豬的患病情況,常因延誤時機而導致仔豬猝死。因此,養殖人員必須撲殺病豬,及時清理病豬附近可能存在病毒的感染物,從根源處限制肉類產品的上市。大型豬場的發病周期較長,一整年都可能出現豬口蹄病,患此病的病豬蹄部以及口腔等處出現大規模的潰爛,全身癥狀都較為明顯,口腔等處會出現欄斑等癥狀,全身的瘀青現象較為嚴重。
眾所周知,豬瘟是養殖工作中最為常見的種類,并且此種病情的出現大多是沒有前兆的,豬通常情況下會變現為食欲不振、行動不便以及精神萎靡等癥狀,且體溫波瀾較大,甚至會豬會出現便血、痙攣以及腹瀉等狀況,長期得不到醫治便會出現死亡,給養殖戶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養殖人員必須加強飼養管理,必須每天清掃豬舍內的糞便,從根源處消除污染源。飼料以及飲水等方面能夠影響種豬繁殖和發育,豬飼料中存在寄生蟲等物能夠加重弓形蟲病的發生概率,養殖人員必須將剩余飼料進行及時清理,確保豬飼料的安全性。驅除藥物能夠有效預防弓形蟲病,養殖人員需要選擇效率較高的驅蟲產品,定期更換消毒藥物。
豬口蹄病的發病幾率較高,目前國家較為重視豬飼養的過程,推出合成肽疫苗以及滅活疫苗等藥物,能夠有效降低豬口蹄病的發生概率,養殖人員必須根據養殖區域的實際情況,觀察豬的身體狀況,選擇較為有效的疫苗進行接種。此外,養殖人員必須注重豬的用水安全,在設計養殖場輸水管的過程中,必須選擇質量較好且耐用的輸水管,從源頭處減少寄生蟲滋生的數量。
豬瘟免疫和疫情控制。注射免疫包含肌肉注射等方式,不同注射方式產生的效果不同,因此,養殖人員必須了解醫護人員的相關建議,選擇注射效果最好以及適用范圍較廣的注射方式。皮下注射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注射方式,通常在豬的耳根處進行注射,具有較高的注射效果,且操作簡單,適用范圍較為廣泛,可以進行大批量使用。養殖人員必須做好生物隔離的工作,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必須將新引進的豬進行隔離處理,避免出現病毒種類越來越多的情況,防止大規模疾病事故的發生概率。此外,不同疾病的潛伏期不同,從發現至隔離需要較長的時間,養殖人員必須將新種豬進行采血檢測,切實做好隔離防控工作。
養殖人員必須建立養殖場環境體系,及時處理好動物糞便以及污水等物,妥善處理好病豬的尸體,減少健康豬的發病概率。此外,相關企業必須注意養殖場的選址環境,遠離空氣污染較重的工業廠區,選擇地勢較高的地區。養殖人員在選址時必須全面考慮氣候以及土壤等因素,選擇較為干燥的土壤,防止寄生蟲的生存和繁殖。養殖人員必須了解豬瘟的防治措施,對病豬進行疫情控制,做好隔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