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健
(湖北省恩施州鶴峰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445800)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豬肉的需求量持續加大,就目前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在對仔豬養殖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此過程中,需要相關部門加大扶持力度,養殖人員加強對仔豬的管理,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于剛斷奶的仔豬來說,消化系統發育并不完善。腸胃中缺少蛋白酶和鹽酸,難以消化飼料中含有的高蛋白物質。在飼養仔豬過程中,飼料中添加過多的大豆,就會損傷仔豬的腸道,影響幼豬吸收營養。前期對于幼豬的危害不是很大,但是后期由于飼養人員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腸道不能完全消化高蛋白物質,就會在腸胃中造成腐爛,對腸胃造成損傷,引發仔豬消化不良發生水腫病。
飼養人員為了節約養殖成本,在飼養仔豬過程中,常常使用霉變的飼料,不利于仔豬的生長,降低抵抗力。多數的飼養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技術培訓,在配置飼料過程中,使用營養價值低的稻糠以及谷類殘渣等,都不利于仔豬的成長。為了降低成本,購買未經高溫殺菌的殘羹剩飯對仔豬進行喂養,造成細菌的滋生,影響仔豬成長。在喂養豆科類糧食階段中,沒有將食物進行高溫烹煮,不易于仔豬消化,抵抗力下降,難以阻止水腫病的發生。
對于剛剛斷奶的小豬,由于生長環境發生改變、溫度變換、飼養方式轉變等,都會對小豬產生應激反應,小豬成長過快也是應激反應的一種,吸收過量的蛋白質,不利于小豬的消化,就容易引發水腫病,增加損失。
氣候條件也會對仔豬造成一定的傷害,春季氣候比較潮濕,降雨量大,早晚溫差比較明顯,就會造成仔豬的抵抗力下降,容易腸胃感冒。氣候的變化會對幼豬的腸胃造成一定的影響,細菌會趁幼豬抵抗力下降時進入腸道中,產生危害幼豬的物質,導致仔豬的腸胃受損,引發水腫病[1]。
農村養殖人員缺乏專業的技術經驗和相關的疾病防范意識,不能及時給仔豬注射疫苗,增加了仔豬的患病風險,未能及時觀察幼豬的生長情況,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浪費了最佳的救援時間,造成損失。在疾病發生過程中沒有運用專業的科學手段進行救治,導致病情加重,影響經濟效益。
在對仔豬進行飼料喂養過程中,養殖人員進入豬舍內,要對自身進行全面的消毒,防止帶入細菌感染小豬。進行飼養階段,要嚴格控制仔豬每天攝取的蛋白質,避免因為攝取過多營養物質,造成小豬消化不良,也可在飼料中添加可供吸收的維生素C等,保證小豬的營養補給。在此階段的小豬常常出現貧血等現象,應該及時對小豬進行補鐵,注射補鐵的藥劑等,防止因為貧血造成的抵抗力下降,引發疾病。在此年齡段的小豬還應該進行鈣的補給,由于小豬剛剛斷奶,營養跟不上就會造成幼豬缺鈣,發育緩慢抵抗力下降,產生疾病,不利于仔豬的發展[2]。
在對種豬進行選擇過程中,要選用品種健康的種豬,生下來的仔豬身體也會健康。因此,養殖人員需要嚴格控制種豬品種的選擇,同時,要加大防治意識,對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時作出解決的對策,降低損失。大多數養殖人員缺乏專業的養殖技術,此時,需要相關部門重視發展,定期對村落進行相關專業技能知識的培訓,親身到豬舍對養殖人員進行講解,告知飼養人員防治措施,對于不同種類的疾病該對應的藥物。村部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建立公眾號,每天定期發送有關仔豬疾病的防范措施。對于防范意識薄弱的村民,要到家中進行專業的技術指導,不要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飼養,不利于小豬的生長,影響經濟效益。
在對豬舍進行選址過程中,要遠離嘈雜的人群、鳴笛聲嚴重的地方,盡量選擇空氣比較清新、寬闊的地點,有利于仔豬的生長。在對小豬進行投放前,要對豬舍內所有的器具進行殺毒處理,在飼養階段,也要定期對豬舍進行清理,利用高錳酸鉀等進行殺菌。對小豬的飲用水也要格外的注意,避免其中混入有害蟲子,影響仔豬的身體健康。在建造豬舍過程中,要做好豬舍的取暖工作,防止因為天氣過冷對小豬造成損傷,抵抗力下降。飼養人員要定期對小豬進行疫苗的接種,仔豬大概在15d左右要對其進行疫苗的注射,在此階段進行注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小豬的發病率。不同年齡段的小豬要對其進行注射疫苗,在注射過程中,要在專業人士的陪同下進行,避免造成損失。
目前,對仔豬的養殖過程中還存在一定不合理的問題,仔豬的健康成長關系著整個畜牧行業的發展,養殖人員必須提高防治意識,加強對仔豬發病期的管理,全方位落實養殖仔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