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霞
(河南省周口職業技術學院 466000)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市場上對于各類肉蛋奶食品具有非常大的需求,一些地區根據市場發展結合當地優勢充分發展養殖業,不僅穩定了社會市場的需求,還增加了就業機會,增加了居民收入。在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疾病的預防是重要的問題之一,一些疾病尤其是一些傳染性疾病的暴發給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帶來巨大的沖擊,因此在養殖中應該落實防疫措施,及時進行疫苗的接種。
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使肉羊養殖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從實際可以看出養殖過程中的防疫具有一定的不足。在肉羊養殖的防疫中具有以下幾個突出問題:一是缺乏防疫意識。受到養殖戶素質和養殖規模的影響在疾病的防治方面提不起重視,防疫意識較低,在養殖過程中不重視防疫措施,一些操作不符合標準,甚至在病羊的處理方面不符合標準,具有很大的風險。二是不重視養殖環境。在實際中尤其是在一些基層地區養殖方式仍然較為粗獷,在環境方面具有較大的問題,衛生條件較差,不重視養殖環境的消毒,肉羊患疾病的風險較大。三是防疫基礎設施不完善。基層地區的防疫設施不完善,在防疫方面缺乏專業人員的支持,防疫設施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在疾病的預防方面,接種疫苗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養殖的過程中應該尤為注意疫苗的接種,尤其是對于一些嚴重的傳染病來說能夠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大規模蔓延。在免疫過程中應該尤為注意免疫程序的科學化,提高免疫接種的效果。一方面在接種的程序上應該進行完善,制定科學可行的免疫方案,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開展接種。另一方面根據羊的實際情況安排接種,在接種之后對羊進行密切的觀察,發現有異常情況及時治療,降低疫苗的不良反應對羊的損害[1]。
養殖中的防疫制度是進行防疫的重要依據,鑒于基層地區防疫制度不完善的情況應該對防疫制度進行進一步的完善。防疫制度應該貫穿羊養殖的各個階段,在養殖中嚴格落實防疫制度,提高防疫效果。一方面應該對養殖場的環境方面落實環境衛生制度,制定消毒方案,定時對養殖場開展消毒工作,尤其是在夏季等季節應該及時對養殖場進行消毒并及時清理養殖中的廢物。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病羊和死羊的處理制度,對于患病的死羊和不明原因的死羊進行無害化處理,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在基層的防疫中應該對防疫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確保防疫的基礎設施能夠發揮疾病預防的重要作用,相關部門應該增加投入,完善防疫基礎設施的硬件配置,提高對疾病的防治能力。并進一步為防疫提供專業人士的支持,建設專門的獸醫服務站,宣傳疾病預防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科學方法,為防疫提供專業的支持
羊三聯四防滅活疫苗對于養殖中常見的痢疾和羊快疫等疾病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羊三聯四防滅活疫苗也被稱為五聯疫苗,在進行接種的過程中將劑量控制在1mL,進行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該疫苗在接種14d后在羊體內產生抗體,提高羊對疾病的免疫能力。
口蹄疫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在養殖中發病率高,給養殖戶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在實際中接種口蹄疫牛羊二價苗對口蹄疫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尤其是對于亞洲I型口蹄疫和羊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良好,在接種中用2mL口蹄疫牛羊二價苗進行肌肉注射,對于年齡較小的羔羊來說劑量減半接種。養殖戶應該注意該疫苗的免疫期一般為4個月,對懷孕的母羊來說應該謹慎接種[2]。
羊痘是由病毒引起的羊皮膚疾病,最重要的是羊痘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在養殖中會對養殖戶的身體健康帶來重要影響,因此對羊接種羊痘疫苗具有重要意義。羊痘凍干苗應該在每年的3~4月份進行接種,劑量控制在每頭羊0.5mL,用生理鹽水進行稀釋后在羊尾根內側進行皮下接種。接種6d后羊產生抗體,對疾病的預防具有良好效果。
大腸桿菌在養殖中普遍存在,羔羊大腸桿菌會對羔羊的成長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導致羔羊急性發作,嚴重的可致死,給養殖經濟效益帶來不利影響。接種大腸桿菌疫苗是對該疾病的有效預防方法,在接種時進行皮下注射,3月齡以上的羔羊劑量為2mL,3月齡以下劑量為1mL,免疫效果可持續6個月。
總之在肉羊的養殖中應該極為重視疾病的防治,養殖戶應該提高防疫意識,在養殖中落實防疫制度,提高防疫的科學性,對于一些常見的疾病應該及時接種疫苗,提高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避免疾病的大規模蔓延,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