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煒,王 敏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財務服務中心 050000)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時刻關注雞群的行為習慣和細節問題,一旦發現個別雞只有相互啄羽、啄趾、啄肛等異常情況時,需要立即查找發生原因:飼養密度過大、光照強度過強、空氣污濁、墊料潮濕、飼料營養缺乏等,這些方面是否存在潛在問題,需要立即進行改善,在雞群啄癖現象沒有發展之前就妥善處理發病原因,有利于減少啄癖給雞群帶來的嚴重危害。否則,雞群的模仿性很強,一旦有個別雞只有啄癖現象,如果不能及時消除誘因,將這些有異食癖的雞只挑出來,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其他雞只就會很快學會相互啄食,進而到達無法挽回的地步,給整個雞群帶來嚴重損失[1]。
首先給肉種雞提供舒適的環境條件,保證雞舍溫度適宜和空氣新鮮,促使雞群保持積極的采食行為。尤其重視通風管理,雞舍合理通風能夠及時將舍內污濁空氣排放出去,并且有利于保持墊料干燥,最重要的是沒有賊風產生,冷風不會直接吹到雞只身上。
建議根據肉種雞體重、飼養密度等進行通風,育雛期和冬季使用最小通風模式,在溫度適宜情況下,雞舍內每間隔5min通風換氣一次,同時結合進風小窗的開啟數量和大小來合理通風,避免給雞群造成風冷應激。
然后根據肉種雞飼養管理手冊上面推薦的料位和水位,隨著雞群日齡的增加隨時調整料位和水位,始終保持處于合理狀態,避免料位和水位不足,促使雞群相互爭搶而誘發啄癖發生。反之也不能供給過多的料位和水位,如果在育成期雞群處于限制飼喂階段,就會促使個體過大雞只采食過多飼料,而加大個體之間的差距[1]。
目前飼喂肉種雞的器具有以下幾種,平養雞群使用的鏈式金屬料槽、盤式塑料料桶、直接懸掛塑料料桶,以及籠養雞群使用的金屬或塑料料槽等。建議肉種雞比較適合使用金屬飼喂系統,因為金屬能夠對雞只喙部產生鈍化作用,能夠減少啄癖現象的發生。另外有的小型肉種雞場采取墊料撒料方式來飼喂,這樣要求墊料厚度維持在2~4㎝,有利于對雞只喙部產生鈍化作用。
肉種雞在育雛前期需要較強的光照強度(30~60Lux),來刺激雛雞增加活躍度和尋找食物、飲水,尤其是雛雞生長到13~16日齡是肌腱發育的關鍵時期,較強的光照強度下,有利于促使雛雞盡量增加活動量和腿部健康,隨著雞群日齡的增加,雞群逐漸學會采食和飲水,可以在3周末將光照強度降低到10Lux,并且整個雞舍光照分布均勻,有時在雞群免疫期間將個別燈泡更換成瓦數較大的燈后,沒有及時更換下來,這樣極易誘發雞群發生啄癖。建議規模化肉種雞場最好在育雛育成期的光照強度能夠隨時進行調節,這樣不僅有利于生產管理,還不容易引起雞群發生啄癖。
飼養密度過大是引起雞群發生啄癖的潛在因素,尤其是密集情況下,雞群的料位和水位容易缺乏。在育雛期肉種雞的生長速度較快,需要根據雞群不同生長階段,隨時進行分群或擴群,保證雞群飼養密度合理。建議在7日齡內進行首次分群或擴群,在4周齡和8周齡分別進行一次分群或擴群。這樣不僅能夠及時調整雞群飼養密度,還可以保證雞群擁有較高的均勻度[1]。
在雛雞入舍前必須選用優質墊料,并且保證墊料具有易碎性,這樣可以促使肉種雞采食和抓撓行為,有效減少雞群發生啄癖現象。同時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加強墊料管理,每天定期翻動墊料,及時更換潮濕板結的墊料,保持墊料始終處于干燥易碎狀態。同時加強飲水管理,避免雞舍濕度過高引起墊料板結。盡量不要使用麥秸、稻草和苜蓿草等做墊料,這樣容易刺激肉種雞發生啄癖行為。
在雞群性成熟前需要盡早完成轉群工作,避免育成后期飼養密度過大,給雞只之間相互爭斗帶來嚴峻挑戰。轉群前還需要將產蛋舍的環境條件、飼喂和飲水器具調整到與育成舍基本一致,以減少環境條件差異較大給雞群帶來的應激反應,并且雞群轉入產蛋舍后能夠快速尋找到飼料和飲水。及早轉群不僅可以有效避免雞群發生啄癖,還可以避免體重增加不足而影響性器官的發育,進而為提高雞群的生產性能奠定基礎。
母雞生長到22周齡左右性成熟已經基本完成,在開產前需要將種公雞轉入種母雞舍內,混群時公雞體重應該高于母雞30%為宜,并且所有種公雞的均勻度必須達到90%以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種公雞之間、或者公母雞之間產生相互爭斗現象,也能夠減少啄癖現象發生。建議將混群工作安排到晚上進行,這樣公雞可以自動散開到母雞群中,減少相互啄斗的風險。
肉種雞產蛋期間最好使用金屬飼喂器具,有利于對喙部產生鈍化作用,減少雞群之間的啄癖發生。同時實施科學的光照方案,整個產蛋期最好維持13~14h的恒定光照時間,不僅有利于提高雞群產蛋率,還可以避免雞群產生地面蛋,減少啄食蛋殼的風險。另外,每天定時收集種蛋,尤其是雞群剛開產時,喜歡在架板和地面產蛋,出現較多的窩外蛋,增加雞群啄食種蛋機會而形成惡癖[1]。
如果供給肉種雞的飼料缺乏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時,容易誘發雞群發生啄癖。所以需要根據肉種雞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求,來配置營養平衡的飼料。尤其重視蛋氨酸、賴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中的硒和鋅含量必須充足,對預防雞群發生啄癖有顯著效果[2]。
肉種雞的育成期需要限制飼喂,為了控制體重增加供給的飼料量較少,雞群在短時間內就可以采食完畢,如果飼料中能量含量較高、或者使用顆粒飼料,都會加快采食速度,這樣雞群飽腹感較差,就會尋找其他東西來啄食,進而增加啄癖的風險。另外飼料中鈉、氨基酸和不溶性纖維含量較低時,也容易導致雞群發生啄癖。
所以在限飼期間需要供給粗纖維含量高、能量含量較低的飼料,并且飼料形狀最好為粉料,有利于延長雞群采食時間。注意在降低飼料中能量含量時,需要對其營他養成分進行調整,確保飼料中各種營養平衡。同時飼料中具有中等含量的不溶性纖維,能夠降低食物對消化道的粘性,提高胃腸的消化功能,并且食物在胃腸內停留時間延長,雞只的飽腹感增強,減少啄食其他東西的風險。飼料原料或谷物粉碎加工后,不溶性纖維含量大大減少,建議將粗顆粒粉料和沒有粉碎的大麥搭配起來飼喂肉種雞,效果更佳。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認真觀察雞群行為,一旦發現有啄癖情況,需要立即尋找發病原因,及時改善飼養管理措施,并采取相應方法進行防控。如果雞只啄食地面墊料上面的羽毛或者雞群舔羽,這些都是發生啄癖的征兆,這時就需要引起重視,必須采取措施防控啄癖進一步發展。
建議采取綜合措施才能起到最佳效果。例如:適當降低光照強度、使用紅光;檢測飼料營養成分;減少飼養密度;降低雞舍濕度;加強通風管理;在地面墊料上鋪撒石子、貝殼;在飲水中添加液體氨基酸;在飼料中添加啄癖靈等,通過采取上述綜合措施,對防控雞群啄癖惡化有一定效果[3]。
總而言之,肉種雞發生啄癖的原因比較復雜,并不是單純的飼料營養引起的,大部分情況下是由于限制飼喂過度、雞只無聊、光照過強、飼養密度過大等因素誘發的。雞群一旦發生啄癖,很難恢復正常,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預防工作,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案,才能避免發生啄癖,進而充分挖掘雞群的生產性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