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明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21008)
張 明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21008)
近年來貓下泌尿道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此類病癥不論是在公貓還是母貓身上都有可能發生,若得不到及時治療,很容易導致病貓產生慢性腎衰竭等其他并發癥導導致死亡。
動物的體質、品種、年齡以及耐受力等都不盡相同,因此動物患病之后表現出的癥狀也不同,同時隨著病情發展也會產生差異。
貓下泌尿道疾病的常見臨床癥狀有很多種,其中不同癥狀的表現存在差異[1]。第一是尿頻,患病貓的排尿行為異常,雖然排尿行為增加,但單次尿量不多,若病情發展到后期,病貓也可能頻繁作出排尿動作而沒有尿液排出,但此類癥狀容易被當做便秘診斷,產生誤診。貓主人在發現貓砂盆中的凝結塊變小且數量增加就能夠基本判斷貓的病情發展程度。第二是尿淋漓,此種臨床癥狀產生的原因在于尿道沒有完全阻塞,病貓排尿困難。第三是尿痛,即貓在排尿時弓背,且發出痛苦的叫聲,就能判斷病貓已經產生尿痛的癥狀。第四是尿血,可以觀察到貓的尿液當中帶紅,同時包皮口處有紅色的尿液粘附。第五是小便失禁,即膀胱炎等癥狀導致貓的尿道括約肌功能產生障礙,導致貓無法及時到貓砂盆排尿,或不自覺小便等。
病貓實際癥狀與發病位置有關,若膀胱里結石的體積較小,不會影響病貓排尿,因此不能觀察到明顯癥狀。但若結石存在尿道當中,對貓產生刺激則,病貓容易產生明顯的精神抑郁等表現。一旦引發尿毒癥,病貓就會產生食欲廢絕、脫水、昏迷等癥狀,短期內迅速死亡。總而言之疾病的臨床表現需要經過診斷才能得出具體結論。
診斷之前,需要詢問調查貓的過往病史、排尿情況、顏色及精神狀態等,一旦產生上述臨床癥狀中的一種或幾種,就能夠基本確診貓感染了下泌尿道疾病,但后續治療還需要進一步診斷尋找病因。具體診斷方式如下:
病貓是否有上述臨床癥狀,仔細詢問主人即可獲得準確信息。同時還要注意調查貓的既往病史、是否曾患過下泌尿道疾病,以及經常復用哪些藥物等。此外,還可以詢問日常飼養方式、近期飲食飲水情況、糧食成分等。最重要的是詢問貓產生臨床癥狀的具體時間、是否有明顯的癥狀加劇表現。經過整理,就能夠從上述信息中獲得動物的基本病情發展變化情況。
對于患有下泌尿道疾病的貓,尤其是排尿困難、尿頻等癥狀的動物,一定要通過觸診檢查腹部,這樣的檢查能夠有效排除貓是否是由于便秘作出頻繁排尿的動作。檢查時應注意細致程度,全面檢查腹部多個器官,以及膀胱和腎臟等器官的大小和位置有沒有異常變化。此外若動物是初診,則要檢查其他部位是否健康。
在觸診時可以觀察動物是否有不安、回視以及異常掙扎現象,這些都是患有感染性疾病動物的主要表現。需要關注的是動物膀胱是否充盈,若膀胱空虛,或只有少量尿液,則表明可能沒有阻塞情況,而是由于尿路受到刺激導致動物產生頻繁排尿的表現。但若發現膀胱充盈漲大,動物頻繁排尿量又不多,則說明動物體內泌尿系統存在阻塞。觸診時需要注意不能過于用力,避免膀胱醫源性破裂,若觸診時摸不到膀胱,同時能觀察到體內有大量液體,可以判斷動物已經產生了膀胱破裂的情況,需要做腹腔穿刺進行確診。
若經過觸診判斷動物已經產生尿道阻塞,則需要結合貓的體型,選擇大小適當的導尿管嘗試引導排尿,根據順暢程度判斷病情。如:某寵物醫院的醫生固定好動物之后,帶上滅菌手套進行導尿操作,由于患病貓是雄性,因此該醫生用左手將動物生殖器擠出并固定。又用右手將導尿管緩緩從尿道口插入,在操作過程中始終保持動作輕柔,避免損傷尿道和膀胱。由于在插管過程中有砂礫摩擦的感覺,因此該醫生判斷動物尿道沒有完全阻塞。
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近年來在貓下泌尿道疾病臨床診斷當中收獲了廣泛歡迎[2]。該檢查技術具有快速準確的特點,尤其是在結石類病例的診斷中,診斷效率能夠獲得大幅度提高。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有B超和X光兩種,其中X光主要通過腹部平片檢查和造影進行診斷,醫療技術發達的地區,寵物醫院會將CT和核磁共振等也列入臨床檢查項目當中。B超檢查則可以顯示動物檢查部位的切面圖像,一方面能直觀顯示出被檢查內臟的大小形態等,另一方面也能將不同密度組織清晰顯現出來。
在檢查時,醫生需要將采集后1h內的新鮮尿液樣本送到化驗室檢查。且為防止污染,應使用注射器直接抽取的方式采集體內尿液,化驗項目主要有渾濁度、顏色、氣味、比重、酸堿值等。對于頻繁復發的病貓,醫院也可以使用尿液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保障后續治療的效果。
血液學檢查分為多種項目類型,即血常規、血液離子、血液氣體等。以血常規為例,此項檢查能夠直觀反映病貓身體狀態,是否存在貧血等基礎癥狀,幫助醫生了解動物身體機能。
保守治療適合臨床癥狀處于發病初期、尿路沒有完全阻塞的病貓治療[3]。此種療法對動物身體的損傷程度不高,可以避免手術,若病貓身體素質較好且癥狀不重,通常可以在7d內完全治愈。若動物癥狀較為明顯,則通過藥物控制感染面積、同時酸化尿液,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保守治療的具體方式是藥物,中醫將下泌尿道疾病統稱為“淋病”,常見的下泌尿道疾病以尿道阻塞為主,可以選擇中藥為主,進行化石和排石。由于動物喂食中藥并不方便,因此臨床上有很多中成藥可供選擇,如:尿痛舒,此種藥品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銨,服用之后能夠酸化尿液,加快體內結石的溶解速度,達到良好治療效果。老年貓此類疾病通常伴隨著尿路感染,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消炎,強化療效。
對于有下泌尿道疾病病史的貓,可以建議飼主長期喂食低蛋白、低鎂、低磷的處方糧,限制貓的蛋白質和礦物質攝入,降低產生結石的可能性。同時可以增加鹽分攝入,刺激貓主動飲水,增加排尿量,避免結晶沉降最終產生結石。
若貓在短時間內反復發病,或病情已經發展到中后期,則保守治療已經無法體現療效,需要醫生盡快安排手術。首先是術前檢查工作,醫生需要給病貓進行全面體檢,了解整體狀態之后,評價貓的耐受程度。若發現貓暫時不適合手術,則要先用保守療法緩解動物痛苦,并著手調整動物狀態,直到可以進行手術。其次是準備工作,即將進行手術的貓要提前禁食禁水,并適當擴充容血量,避免術中心律過緩。
同時還要按照手術設計為符合手術要求的貓注射麻醉劑,為應對突發情況,還要提前準備腎上腺素等急救藥品。最后是手術方法,由于生理結構差異,大部分母貓尿道中的結石可以推回膀胱,只需要切開膀胱取石即可。對于大部分無法將結石推回的貓,需要進行尿道切開手術。此種手術方法比較復雜,需要提前確認阻塞位置,有針對性地操作。
貓下泌尿道疾病很容易復發,其發生原因主要是結石或結晶造成尿道損傷和栓塞等。為減少對動物健康的損傷,此類疾病最好以預防為主,可以從日常飲食入手,喂食處方糧或增加貓的每日飲水量,降低尿液濃度等都能避免結晶產生,得到良好預防效果。本文分為三部分闡述了貓下泌尿道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策略,以此類病癥的臨床癥狀作為切入點,分別研究了診斷和治療兩項主要工作的工作細節,希望為未來獸醫和貓下泌尿道疾病的治療優化提供合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