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程
(湖北省巴東縣茶店子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444315)
牛子宮內膜炎是牛養殖過程中母牛常見的生殖系統疾病,這種疾病會嚴重降低母牛的受孕幾率,從而影響母牛生產量,對養殖人員經濟效益造成嚴重損失。這種疾病的產生與細菌感染有著很大的聯系,在母牛生產過程中相關人員沒有做好消毒滅菌工作,或者人工授精中沒有進行嚴格控制,導致細菌進入母牛子宮造成疾病感染。
養殖人員與畜牧獸醫首先通過觀察了解病癥,分析母牛是否患有子宮內膜炎。如果母牛陰道經常有黏液物質排出,母牛處于臥姿時排出量較大,同時排出的分泌物經常會附著在母牛陰門下角部位,或者附著在母牛的尾巴上。物質干燥后出現了嚴重的結痂情況,那么可以初步判定母牛已經患有子宮內膜炎。這時母牛還可能會伴有發熱、食欲不振,母牛產奶量降低,日常中經常出現拱背等癥狀,這些癥狀也可以幫助工作人員對母牛是否患病進行診斷。
直腸檢查也是經常采取的檢查手段,相關人員檢查過程中發現母牛的子宮角發生了變化,子宮壁厚度與標準厚度相比大幅度增加,子宮收縮反應能力降低,同時一些母牛在觸碰子宮時會產生強烈的疼痛感。陰道檢測過程中發現母牛陰道黏膜充血嚴重,同時子宮頸黏膜檢查中也存在著充血情況,患病母牛在發情期會出現明顯的異常情況,或者不會發情。子宮活組織檢測、細胞學檢測、B超檢查與常規檢查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這三種檢查診斷方式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母牛子宮內膜炎進行精準地診斷。首先是子宮活組織檢查方法,這種檢查方式是工作人員對母牛的子宮活組織進行采樣,然后將采集樣品送到實驗室進行專業檢測。這種檢查診斷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取樣過程中很有可能對母牛子宮造成一定損傷,對母牛后續繁殖能力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細胞學檢查是對母牛子宮進行灌洗處理,工作人員對灌洗液進行采集處理,利用儀器設備檢查灌洗液中多形粒細胞的數量,與標準數值進行比對,從而判定母牛是否患有子宮內膜炎。這種檢測診斷方式不僅不會對母牛子宮造成損傷,同時檢測診斷準確性較高,所以應用較為普遍。B超診斷成本較高,但是效果良好,可以精準地判定,所以應用也比較普遍。
母牛子宮內膜炎的治療更多是以藥物治療為主,對于病癥較輕的母牛只需要在母牛子宮局部進行藥物涂抹便可以進行治療。對母牛子宮排出的分泌物進行分析,如果其中沒有膿性分泌物,可以考慮應用土霉素、青霉素等抗菌性藥物對母牛子宮內膜炎進行治療,選擇合理的藥物與蒸餾水進行混合,然后將混合藥物灌入到患病母牛子宮內,隔1~2d后在重復進行藥物灌入,直到母牛子宮沒有異常分泌物排出即可。如果存在膿性分泌物,那么代表患病母牛的病情較為嚴重,這時可以考慮應用高錳酸鉀、氯化鈉液等藥物進行治療,按照規范要求濃度進行配比,對患病母牛的子宮進行反復性的沖洗,主要是利用藥物的殺菌功能,去除子宮內細菌,加快子宮炎癥修復。如果在前期診斷過程中確定母牛患有的是纖維蛋白子宮內膜炎,則不能應用藥物沖洗的方式對患病母牛進行治療,需要在牛子宮內進行土霉素膠囊的投入,從而對患病母牛進行有效的治療。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很多先進的技術手段也逐漸應用到畜牧養殖業中,擴展了眾多疾病的治療手段,實際應用中也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治療成效,其中最佳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微生物治療技術。這種治療方式在對母牛子宮內膜炎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從健康母牛子宮內進行乳桿菌的分離,然后利用乳桿菌進行殺菌抑制劑的制作,并且將制作完成的殺菌抑制劑投入到患病母牛子宮內。乳桿菌對細菌生長繁殖可以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對病菌群的繁衍和發育進行良好控制,避免患病母牛病情進一步惡化。病菌數量逐漸降低,母牛子宮內炎癥逐漸恢復,母牛的各項機體功能也會逐漸提升。微生物治療技術雖然屬于一種新型的治療手段,但是這種治療手段質量成效非常良好,藥劑不僅無毒害,同時還沒有任何的副作用,可以在短期內進行有效的治療,加快患病母牛的康復周期,所以需要加強這種治療手段的應用和推廣。在日常中也需要注重健康環境建設,做好消毒處理,注重各項疾病的預防,從而降低母牛子宮內膜炎的發病率。
牛子宮內膜炎的診斷方法有多種,實際的診斷過程中,應當通過對臨床表現的觀察,結合直腸、陰道檢查,病原檢查,組織、細胞檢查,B超檢查等方式,準確對疾病做出診斷檢查,并對癥采取藥物治療措施,控制該疾病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