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人 王 雪 李竹馨 尹洪娜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是指帶狀皰疹皮疹愈合后持續1個月以上的疼痛,約9%~34%的帶狀皰疹患者會發生PHN,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并發癥[1]。主要表現為疼痛部位呈現刀割、電擊、灼燒樣疼痛且頻繁發作,經久不愈。長期、劇烈的疼痛會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甚至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相關研究顯示,患有PHN的患者大多伴有抑郁癥狀[2]。目前PHN的西醫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旨在促進神經修復和進行功能調整,但療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大[3]。針灸治療PHN具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一些特殊針法如浮針、火針、梅花針、撳針等在臨床上的應用逐漸增加,且副作用小,療效及預后良好。現將近年來用特殊針法治療PHN的臨床相關文獻綜述如下,為特殊針法在臨床上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1.1 浮針治療 浮針是指用一次性針具在淺表筋膜層的非疼痛區進行掃散操作的針刺療法,浮針作用于皮部,根據中醫的近治和“以痛為腧”理論,以疏通局部氣血,達到“通而不痛”的效果。浮針的現代醫學機制尚不明確,主要與疏松結締組織液晶態理論、引徠效應、肌筋膜學說和再灌注活動有關[4]。浮針通常選擇疼痛部位及其周圍進針。黃史樂[5]選取距病變側神經根約5~6 cm的點和陽性反應點進針,在皮下筋膜層進行扇形掃散,效果優于單純藥物治療組。薛建凱等[6]在痛點四周相對稱點進針,同時結合刺絡拔罐來治療PHN,總有效率達94%。浮針有時也會被改良使用,付高勇等[7]在常規浮針操作完畢后,選擇另一針具,在原進針點旁側再進一針,確保針具進針更進一層,治療組有效率(75.1%)高于對照組(62.5%)。趙學軍等[8]將一次性浮針進行特殊處理,使浮針可以連接電針導線,在浮針施術后接電針儀30 min,取得了良好的止痛效果。
1.2 火針治療 火針療法是指用燒紅的針尖迅速刺入體表相應治療部位再迅速取出,以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靈樞·官針》云“淬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火針具有溫的特性,可通經活絡以止痛,亦可激發臟腑陽氣以驅邪外出。現代研究表明,火針可以促進內源性阿片樣物質的分泌以止痛[9]。PHN可以引起免疫功能的紊亂,動物實驗證明火針療法可以調節PHN患者T細胞亞群水平及Th1/Th2免疫的平衡,從增強患者免疫力方面起到治療作用[10]。此前亦有系統評價表明火針治療PHN安全且有效[11]。阿是穴是火針療法經常選取的穴位,李娜等[12]采用火針針刺阿是穴結合藥灸治療PHN,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夾脊穴位于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之間,在阿是穴的基礎上加刺夾脊穴可以調節全身陽氣以助驅邪外出。季曉旭等[13]將火針燒至紅亮后快速點刺阿是穴和相應夾脊穴,療效優于穴位注射組。劉笑麗[14]按原發帶狀皰疹的神經走形取穴,配合自擬止痛散治療PHN,總有效率高達98.68%。周亞蘭等[15]根據“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的理論著手,采用火針點刺心俞和膈俞穴,同時配合口服普瑞巴林,結果觀察組治療前后的VAS評分差值遠高于西藥對照組。林國華[16]基于“火郁發之”理論,應用嶺南火針治療PHN療效顯著,主穴以帶狀皰疹發病處及神經疼痛分布區域和節段為主,肝膽濕熱證加肝俞、膽俞、行間;毒熱瘀阻證加豐隆、四花穴、八髎穴;氣虛血瘀證加脾俞、腎俞、氣海俞、關元俞;氣陰兩虛證加腎俞、太溪、然谷、至陰穴。馬新平等[17]利用火針的強通效應針刺患者足三里、三陰交、太沖、陽陵泉和局部阿是穴以“大開其門”,然后在火針施術處拔罐以去除毒邪,再用毫針針刺肝膽腎心四經上的穴位,加強經絡疏通,調理臟腑平衡,總有效率95%。
1.3 梅花針治療 梅花針是集合多支短針淺刺人體一定部位和穴位的一種針刺方法,《素問·血氣形志篇》云“凡治病必先去其血”。采用梅花針扣刺放血,可以祛瘀生新,疏通經絡氣血,使邪氣外出。現代研究表明梅花針療法可以激發機體內部的生理應激系統,通過神經體液調節,提高機體痛閾,增強免疫力;還可以降低炎性病灶的血管通透性以抑制炎性物質的滲出,從而達到鎮痛的效果[18]。梅花針施術多在疼痛部位局部取穴,或沿病變相應節段的神經或經絡走向扣刺。張亞兵等[19]以病變神經節段起始處和病變處為起點,用梅花針逐漸擴大范圍進行扣刺直至有少量滲血為止,合并龍蝎膏外敷,療效優于對照西藥組。丁喜瑞等[20]收治了26例PHN患者,采用梅花針沿神經及經絡扣刺結合神經根注射間隔操作的治療方案,總有效率高達92.3%。梅花針亦常結合火罐治療,以促進血液的排出,加強療效。符健等[21]采用雙重火罐結合梅花針對32例患者進行施治,取阿是穴和相應病變節段夾脊穴進行反復閃罐法直至皮膚微紅充血,然后取梅花針扣刺相應部位,隨后進行第2次火罐治療,總有效率96.88%。鐘江等[22]應用梅花針聯合壯醫藥線點灸法對50例患者進行施治,在帶狀皰疹疼痛部位取葵花穴(在皮損部位取一組穴位,呈葵花形分布),按神經叢走向取局梅穴(在皮損部位取一組穴位,呈梅花形分布)進行梅花針扣刺,然后再進行點灸操作,療效顯著。
1.4 撳針治療 撳針形似圖釘,將其埋在穴位上,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和長時間進行穴位按摩的功效。撳針是皮部理論和腧穴理論相結合的運用。通過淺刺,行衛氣,通孫絡,防邪氣內入,引邪外出;同時撳針可以長時間進行穴位刺激,促進所在經絡的氣血運行,調和陰陽,使其通而不痛。撳針療法的現代機制主要是微弱持久刺激神經末梢感受器和中樞神經,抑制病理興奮,改善機體反應性等[23]。其取穴和梅花針取穴相似,以阿是穴和疼痛累及神經區域取穴為主。戚素梅等[24]采用撳針聯合雷火灸治療,撳針取夾脊穴和皮損周圍穴位進行施術,留針24 h,同時在皮損部施以雷火灸10~15 min。3個療程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2.8%,明顯高于常規針刺組的75.0%。賴永賢等[25]予治療組患者阿是穴以及皰疹累及神經區域撳針治療,再配合口服加巴噴丁。對照組采用氦氖激光治療。結果治療組的VAS疼痛評分減少量明顯高于對照組。馮雯琪等[26]利用撳針治療臨床收治的PHN患者50例,對于軀干疼痛的患者,選取與疼痛部位皮神經支配區域相對應的夾脊穴和4~8個阿是穴;對于頭面部疼痛的患者,取穴以疼痛部位為準,同樣為每次取4~8個穴位。總有效率高達100%。
1.5 其他療法 1)毫火針療法。黃石璽等[27]采用毫火針配合溫針灸的療法治療PHN。在痛點周圍1~2 cm取多個阿是穴用毫火針進行施術,施術后在局部進行溫和灸15 min,總有效率高達94.0%。2)銀質針療法。呂大治[28]收治125例患者,對照組給予西藥口服,觀察組內服益氣通絡湯,外用銀質針導熱療法進行治療,進針點在皮損區或色素沉著區選擇。結果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3)皮膚針療法。左小宏等[29]運用皮膚針扣刺結合拔罐放血的方法對治療組患者進行施治,對照組采用單純西藥治療。結果治療組疼痛評分下降約7分,對照組下降約3分。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4)芒針療法。王小麗等[30]將70例PHN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5例,治療組采用芒針針刺與疼痛相對應的夾脊穴,然后再進行紅光照射,對照組口服普瑞巴林膠囊。結果治療組的有效率和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5)蓮花針治療。文彬等[31]先用毫針刺患者的壯醫臍環穴,留針30 min后用壯醫蓮花針叩擊刺破龍路、紅路網絡分支,然后在蓮花針叩擊部位拔罐3~5 min,對照組口服卡馬西平片以及甲鈷胺片。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88.0%低于觀察組96.0%。彭錦繡等[32]先用蓮花針刺破大椎、肺俞、定喘、心俞等穴位處的皮膚,然后對刺破部位予以拔罐,最后用壯醫活絡逐瘀酒涂擦于患處,總有效率86.67%。
中醫學認為帶狀皰疹為肝膽火盛,夾雜濕毒之邪蘊結皮膚所致,帶狀皰疹愈合后,邪戀正虛,筋脈失于濡養,不榮則痛;余邪客于經脈,導致瘀血阻絡,不通則痛,從而引發PHN。特殊針法旨在疏通穴位局部和所在經絡氣血,調節臟腑功能,激發身體正氣,以鼓邪外出,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現代醫學認為PHN的發病機制還不夠明確,可能的機制為4種。1)帶狀皰疹愈合后外周神經纖維損傷變性,與中樞疼痛傳導神經元產生新的突觸聯系,致使激素分泌和神經放電活動異常而產生疼痛。2)組織的炎性反應期間,在炎性介質的作用下,可降低傷害感受器的痛閾,從而產生外周神經敏化現象。3)帶狀皰疹病毒的復制促進感覺神經元之間形成興奮性突觸,使神經細胞自發放電。4)外周神經的損傷導致中樞神經和外周神經之間的傳導通路阻滯,誘導中樞神經元敏化,產生癇樣放電[33]。此外,免疫調節對其發病機制也有影響,且提高免疫力可以對PHN進行有效預防和治療。特殊針法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加快受損神經纖維的恢復,通過神經-體液調節提高患者痛閾,減少炎性物質的滲出,增強患者免疫力,從而使PHN得以治療。
綜上所述,中醫特殊針法如浮針、火針、梅花針、撳針等對PHN的療效顯著,旨在疏通經絡,引邪毒外出,臨床上在應用特殊針法的同時也常聯合中藥、拔罐、灸法等治療,療效更佳。盡管如此,臨床應用也存在著一些問題:1)臨床研究數目較少,且多為小樣本研究,缺乏大樣本研究;2)本病容易復發,研究缺乏后期隨訪;3)特殊針法對醫生操作水平要求較高,醫生的操作水平差異可能會影響后期數據統計;4)實驗觀察指標多為患者主觀感受所得,部分實驗沒有設計盲法,可能會給實驗的結果帶來誤差。今后的研究應擴大患者樣本量,注重后期隨訪和盲法的設計,保證基線水平,同時進行更深一步的機制研究,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創新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