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是六大自然科學之一,是研究天體、探索宇宙的基礎學科。我是一名天文學深度愛好者,2017年,我在上初中時,就在學校成立了天文社團,并任社長。此外,我還購置了一臺150mm牛頓反射式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
平時,我經常帶著望遠鏡外出進行義務天文學科普,在這一過程中,總有很多小朋友問我各種問題,我也很樂意為他們解答。但當我問他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天文學嗎?”他們疑惑的眼神表達了他們的迷茫,我開始有些擔憂。
我迫切地想了解南縣中小學生的天文學認知水平。在這種背景下,本次調查應運而生。
一、調研目的
了解南縣中小學生天文學認知度現狀,根據南縣中小學生天文學認知度現狀,反映相關科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并針對南縣天文學科普教育的特點,分析其影響因素。
二、調研過程
(一)問卷調查
1.問卷設置及問卷回收情況
我從學生自身認知能力、對天文學的態度、天文學教育參與、天文學認知水平四個方面,分學段設計了“南縣中小學生天文學認知度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共發放10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22份。
2.學生學段分布
本次調查的人群中,中學生546人,小學生376人,共計922人。
3.對天文學的興趣
285名小學生、353名中學生表示對天文學感興趣,合計占比69.20%,表明中小學生對天文學滿懷憧憬。
4.天文學是否有用
289名小學生、379名中學生表示,天文學對其生活有幫助,合計占比72.45%。近三成學生認為,天文學對其生活沒有幫助。
我認為,學生之所以覺得天文學對日常生活沒有幫助,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天文學的概念,不清楚天文學的范疇,故形成天文學無用論。事實上,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歷法、二十四節氣以及根據季節增減衣物都屬于天文學的范疇。
5.天文學科普活動的參與度
僅40名小學生、88名中學生參加過天文學科普活動,合計占比13.88%。這表明,我縣在天文學科普教育上有所缺失,建議教育部門重視天文學科普教育,著手開展天文學科普教育。
比如,利用我縣完備的多媒體教育設備和南縣教育城域網,以每年的全國科普日為契機開展天文學科普教育。學校在圖書館增添天文學類的書籍,還可邀請湖南省天文協會專家在學校進行科普講座。
6.天文學知識來源渠道
學生天文學知識來源渠道以3個和4個的居多,二者合計占比為49.99%;天文學知識來源渠道為7個的很少,占比不足3%。
學生天文學知識來源渠道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反應了我縣中小學生天文學知識來源豐富,其中書籍與電視是最主要的渠道。
7.天文學科普活動參與意愿
307名小學生、415名中學生表示愿意參加學校組織的天文學科普活動,合計占比78.31%,這為我縣今后以學校為主體開展天文學科普活動奠定了人員基礎。
8.天文學接觸程度
168名小學生、219名中學生表示天文學離他們的生活很遙遠,合計占比41.97%,說明在校學生對天文學的接觸較少。
9.天文望遠鏡使用情況
僅38名小學生、45名中學生使用過天文望遠鏡,合計占比12.36%。這表明我縣缺乏天文學基礎設施,嚴重阻礙了天文學科普教育的發展。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學??梢赃m量購置天文望遠鏡。
10.天文學知識水平測試
為真實了解學生的天文學知識水平,我設置了天文學知識型客觀題。考慮到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特設置二卷(供小學生作答)與三卷(供中學生作答)。題目的設置并非天文學專業知識,以常識題為主,大多在學校學習中有所涉及,有些則來自新聞報道和書籍。
(二)搜集資料
南縣在短時間內由長江泥沙淤積而成。也就是說,南縣周圍的水系十分發達。由于水系眾多,所處緯度較低,蒸發量大,故南縣空氣中的含水量較大,境內時常有霧出現,影響對夜空的觀測。此外,南縣境內多陰雨天,降水較多,也影響了對夜空的觀測。
所以,南縣的地形特點和其氣候因素導致該地區缺乏好的天文觀測條件,影響了南縣天文學科普教育的發展。而且每到夜晚,城區燈火通明,人們無法很好地觀測星空,這也是影響天文學科普教育的一大因素。
通過查閱《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統稱《課標》)等文獻,我發現以上《課標》都對學生對天文學知識的掌握提出了要求,而且高中地理學科中專門設立了《天文學基礎》這門選修課。然而,參與問卷調查的兩所普通高中均未開設天文學相關課程。
通過查閱近年的高考地理考試大綱,我發現高考對該內容并不作考查。我推測,由于高中升學壓力大,所以對該方面的知識并不作要求。
綜上可知,考試中不對天文學知識著重考查,從而導致師生對天文學不重視。
湖南省天文協會會長、湖南省天文臺臺長譚巍表示:民眾對基礎科學重視不夠、學生升學壓力較大……這些都造成了天文學教育不被重視。清華大學博士、國內天文領域著名研究學者邱虹云表示,相關師資較少也是制約天文學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內知名天文愛好者龔雋夫則表示,家長、學校的不重視是阻礙天文學教育開展的重要因素,師生的學習、生活氛圍也會影響天文學教育的發展。
三、調研結論
1.我縣天文學科普教育不被重視。
2.我縣課外天文學科普教育幾乎沒有開展。
3.我縣部分學生對天文學的接觸較少。
4.我縣缺乏天文學基礎設施。
5.我縣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導致大氣視寧度偏低,城市發展帶來的光污染也影響了天文學科普教育的開展。
6.我縣教授中小學生天文學科普知識的主要來源為教科書上的內容,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較慢。
7.我縣中小學生天文學知識薄弱。
四、反饋建議
1.加大對天文學相關知識的宣傳。
2.教育部門可結合我縣教育特色,著手開展天文學科普教育。
3.天文學科研機構、媒體應加大對天文學知識的傳播力度,加大對重要天象或天文領域新動態的報道力度。
4.學校應逐步改變“唯分數論”的觀念,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多宣傳天文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建議有條件的學校購置天文學觀測器材,沒有條件的學校購置天文學類的書籍。
6.建立科普館,開設天文學展區。
7.在小學科學教師、中學地理教師的基礎上,選拔一部分天文學知識豐富的教師擔任天文學兼職教師。(指導老師:文艷輝毛愛英吳治字)
作者心聲
科學調查是辛苦的,需要不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這次調查研究期間我也曾多次有放棄的想法,但最終都堅持下來了。我不禁感嘆:那些肩負重大使命的科研工作者在那么惡劣的環境下進行研究,又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科學是嚴謹的,需要用事實和證據說話。要用科學的態度去做研究,多用事實和數據說話,盡可能還原事物的真相。
專家點評
方洋軒同學用自購的天文望遠鏡自發組織觀賞天文現象,宣講天文學科普知識,試圖激發部分青少年的興趣,引起科教部門的重視,然而收效甚微。為究其原因,作者用發放調查問卷、咨詢專家、查閱資料等調研方法,很接地氣地發現和分析了南縣當地中小學生對天文學的認知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7大問題,提出了7條可行性建議,完成了一份較好的調研報告。
報告顯示,高考考查內容與部分《課標》要求的不對接,導致追求短期功利的人們對天文學形成了敬而遠之的態度,從而產生多種負面效應。殊不知,此效應會對我國天文學人才的培養人為壘起多少障礙?
作者不懈的求索精神令人贊賞,但原文中的重復表述較多,有待精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