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2020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是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金融支持。中國工商銀行充分發揮國有大行的“頭雁效應”,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圍繞“六穩”“六保”,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著力做好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高水平對外開放等領域的金融服務,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2020年,工行開展了“制造業金融服務提升年”專項活動,通過設立專業化經營機構,設置制造業專項信貸規模,推出創新性專項貸款品種,加大對中長期循環貸款等創新產品的推廣等手段,全方位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0年末,工行境內投向制造業的各項貸款余額超1.8萬億元;中長期制造業貸款較年初增長超2000億元,增幅超過40%。
此外,工行不斷優化投融資區域、行業和客戶結構,持續提升金融資源配置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契合度。在服務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工行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區等制造業貸款增長的重點區域,截至2020年末,區域制造業貸款余額占工行全部制造業貸款的比重超過60%。在供應鏈融資方面, 2020年批量準入超2000戶制造業供應鏈核心企業,截至2020年末,工行制造業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融資余額3300億元,較年初增長超1000億元。
為助力破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工行綜合采用加大信用類貸款投放、提升中長期貸款占比、加大“首貸戶”支持力度、加快“數字普惠”升級等有力舉措,促進普惠金融增量擴面。2020年,工行普惠貸款余額超額完成貸款增速40%的要求;服務小微企業首貸戶近3.7萬戶;小微企業信用、中長期、制造業貸款占比均實現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工行推出了“抗疫貸”“開工貸”“用工貸”等線上“無接觸”的小微信用貸款服務新模式。對于防疫企業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提供線上“無還本續貸”,截至2020年底已為7萬多家小微企業提供400多億元續貸支持。
工行積極支持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在業務審批全流程堅守環保底線,嚴格執行綠色環保一票否決制。截至2020年末,工行綠色貸款余額1.8萬億元;同時,通過統籌運用綠色債券、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租賃等多種金融手段,支持產業綠色轉型升級。2020年,工行主承銷各類綠色債券發行規模155億元,主承銷規模超37億元;持有綠色債券余額超217億元。
此外,工行積極參與聯合國在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2012年,工行作為首家中資銀行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2014年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也是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PRB)唯一中資起草方和創始簽署機構。2019年,工行作為唯一中資機構應邀加入全球可持續發展投資者聯盟,并積極參與聯盟的活動與倡議。該聯盟于2019年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倡導成立,成員包括全球24個國家30位代表性CEO,旨在廣泛調動工商界資源,推動擴大可持續發展長期有效投資,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工行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為支撐,全面推進普惠型“三農”金融服務,創新推出了“農 e 貸”“e 鏈快貸”等產品,推出個人“手機銀行 (美好家園版)”,并上線了區域農產品價格指數理財產品、城鄉社保專區、“農技課堂”等個性化服務。截至 2020 年末,工行普惠型農戶經營性貸款和普惠型涉農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 1500 億元,較年初增長超 30%。
為助力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行依托金融生態云技術,推出“農村三資管理云平臺”,以滿足各級農業農村管理部門及廣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資源、資金信息化管理需求。工行還在該平臺開辟對公結算、工銀e繳費、融e購電商扶貧等普惠金融服務入口,讓優質金融服務直達農村。目前,工行已與全國31個省份近500家區縣級農業農村局達成簽約合作。
為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工商銀行穩步實施“境內外匯業務首選銀行戰略”,積極為“走出去”和“引進來”搭建金融橋梁,為外貿外資企業提供全球化的全面金融服務。
圖為工行貸款支持的廣東中山市某高新技術企業。
2020年,工行在境內外聯動開展穩外貿、穩外資“春融行動”,向重點外貿外資企業累計發放本外幣融資超過8100億元,減費讓利超過10億元;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突破4萬億元,同比增長超60%;境內外匯存貸款實現快速增長,其中國際貿易融資余額近300億美元。同時,作為海關首批合作銀行,成功上線“單一窗口”金融服務功能,辦理跨境匯款業務量居同業第一;作為首批試點銀行,成功直聯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更加準確和便捷的跨境資金服務,累計辦理近80億美元業務。
工行在新加坡、盧森堡等7個國家擔任人民幣清算行,率先在全球實現24小時不間斷人民幣清算服務,并通過與1500多家代理行合作,將人民幣清算網絡覆蓋至全球近90個國家和地區。工行以重點企業服務場景為切入點,推進大宗商品、對外承包工程領域的跨境人民幣全流程閉環使用,率先推出人民幣跨境投資理財系列產品,助力打通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2020年末,工行已累計支持“走出去”和“一帶一路”項目400多個,業務覆蓋六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貿易金融領域,工行利用區塊鏈技術研發了“中歐e單通”產品,通過參與方數據的聯通和相互驗證,為中歐班列沿線的中小企業融資提供貿易物流信息支持,結算金額已超4億元。工行還積極為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中非經貿合作線上磋商會提供全面金融服務,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注入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