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十三五”時期是簡陽發展極不平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年,是簡陽全面融入成都、加快趕超跨越的五年。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2+1”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產業功能區加快成勢成型,地區生產總值邁上500 億元臺階,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30 億元;國企國資改革有效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投資潛力雙雙進入全國百強……簡陽開創了各項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揚帆起航。1 月12 日,簡陽市委十五屆十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中共簡陽市委關于制定簡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簡陽深刻認識在國家和省、成都市戰略全局中肩負的重大使命,堅定不移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城市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建設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邁上了縣級城市向區域中心城市轉型跨越的新征程。
在《中共簡陽市委關于制定簡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引領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的簡陽,將主動融入國家和省市區域發展大局,優化城市空間格局、經濟發展格局,構筑未來發展的競爭優勢,更好地服務戰略全局。
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成渝產業發展先行區、相向發展橋頭堡。充分發揮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全面推進與成都東部新區協同一體化發展,探索實施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共榮共興、生態環境聯防共治。
形成產業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臨空特色產業,發揮臨港優勢,培育壯大臨空高科技產業、臨空現代服務業和高臨空指向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聚焦航空航天裝備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構建“上下游、左右岸”產業生態,加快形成新的產業體系、經濟形態和產業層次。提質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跨界融合、模式創新,推動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融合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擴大規模、拓展空間、優質高效發展,加快構建“3+4”現代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產業新體系。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道路,加快構建“7+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等。
形成市域空間發展新格局。構建引領支撐區域中心城市發展的城市規劃體系,統籌布局城鎮、農業、生態等功能空間,構建城市精明增長、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新格局。做強中心城區提升核心競爭力,持續推進城市組團發展,做大做優城市空間規模。推動簡陽由縣級城市向區域中心城市躍升轉型。構建“一核引領、多點支撐”的城鎮體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協調、多點發力、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
簡陽市著眼于把多重疊加的戰略機遇轉化為發展的比較優勢,立足毗鄰機場的良好區位、制造業發展的堅實基礎、生態宜居的自然資源本底、農業農村發展的廣闊空間等現實條件,明確提出了培育形成未來簡陽發展新優勢的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借勢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加快形成臨空新優勢。立足臨港區位優勢,充分發揮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帶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聚優勢,打好“臨空”牌,構建以臨空指向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關聯的臨空產業體系,推動城市依港而興。
發揮綠色優勢補齊功能短板,加快形成生態宜居新優勢。堅定踐行公園城市理念,全方位變革營城思路、發展方式、建管模式,加快建設宜業宜居山水公園城市,努力打造引領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彰顯城市溫度的幸福之城,形成“較低生活成本、較高生活品質”的持久競爭力。
堅定不移走制造強市之路,加快形成智能制造產業集群新優勢。堅定不移走工業強市、制造強市之路,加快培育空天和智能制造產業優勢,打造全國知名的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和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推動智能制造產業加快形成集聚集群發展之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形成農業農村新優勢。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堅定不移走好農商文旅融合發展之路,繼續深化“四合一”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簡陽——一座宜業宜居的山水公園城市。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高端資源要素集聚新優勢。全面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努力把簡陽打造成要素集聚的“磁場”、企業發展的“沃土”、投資興業的“寶地”、現代治理的“樣板”。
作為成都東進的主戰場,簡陽又該如何抓好產業發展?
對于簡陽而言,發展的基礎在制造業,發展的優勢在制造業,發展的出路也在制造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簡陽正錨定“工業挑大梁”的時代方位,堅定信心和決心,走好工業強市、制造強市之路,加快建設東進區域智能制造高地。
“ 十四五”時期,簡陽將繼續堅持“工業挑大梁”,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標準建設產業功能區,不斷增強承載力、吸引力,實現企業集聚、產業集群、要素集約、技術集成、服務集中。推動產業集群集聚發展,圍繞航空航天裝備和智能制造裝備兩大主導產業,聚焦智能成套裝備、關鍵零部件、基礎零部件強鏈補鏈,構筑特色化、差異化競爭優勢,打造全國知名的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和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推進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發揮創新在產業轉型中的引領作用,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機械制造、醫療器械等現有傳統產業實施智能改造,實現轉型提質增效,力爭在細分產業領域形成具有規模效應和市場影響力的產業集群。變革傳統制造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推動企業向高端化、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和綠色化、數字化轉型等。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簡陽錨定建設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總體目標,主動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走好“東進路”,唱響了加快建設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城市、宜業宜居山水公園城市、東進區域智能制造高地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