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

2020年11月13日,中韓投資貿易博覽會暨中國(沈陽)韓國周開幕。圖為韓國周期間的韓國民俗特色表演。
2021年1月1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新年記者會上強調了中韓關系的重要性,并表示將在疫情穩定且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努力促成習近平主席訪韓。顯然,這一表態與2020年11月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的訪韓成果一脈相承。
近年來,中韓關系經歷了急劇變化。一度非常密切的關系在2016年因韓國執意部署“薩德”系統而迅速惡化,歷經多年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復。2020年,在共同抗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兩國守望相助,在全世界率先取得抗擊疫情的階段性成果。兩國成立聯防聯控合作機制,有效避免疫情相互輸入,率先開通重要急需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保障經濟和民生逐漸復蘇。中韓還積極支持世衛組織發揮應有作用,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東盟與中日韓(10+3)等多邊框架內加強溝通和協調,不斷推進雙邊和多邊合作。
自1992年建交以來,中韓關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其發展速度之快,在中國外交史上是罕見的。如果把眼光放在過去70年中,就會更加驚嘆于兩國關系所經歷的巨變。從朝鮮戰爭中的交戰方到冷戰時期的敵對國,再到1992年建立外交關系、1998年確立面向21世紀的合作伙伴關系、2003年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系、2008年構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兩國關系的歷史軌跡充分反映了不同國家間有效管控政治分歧、求同存異、和平發展能夠達到的程度。
在短短不到30年的時間里,兩國貿易實現跨越式增長。中韓進出口貿易總額在2018年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達到3134億美元。中國現在是韓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國和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同時也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順差國;與之對應,韓國則成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國、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中韓自貿協定正式實施已有五年,目前進口零關稅商品已超過55%,比最初的20.1%大幅提升。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已進入第二階段談判,關注焦點轉向服務市場開放度、加強投資者保護等問題。
2017年文在寅政府上臺以來,兩國政府以實際行動推動解決“薩德”問題帶來的重大危機。2019年12月,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時隔四年訪韓。2020年11月王毅再度訪韓,文在寅總統予以接見,中韓達成涉及政治、經濟、安全、公共衛生、文化、體育等諸多領域的十項共識。兩國政府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新北方政策”“新南方政策”上的戰略對接意愿也更加清晰。
雖然中韓兩國均有加強合作的強烈意愿,但需要克服日益險惡的外部環境的干擾。當前,“逆全球化”浪潮不斷沖擊國際經濟秩序,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加速蔓延。所謂“安全問題”和價值觀問題不斷泛化到經濟人文領域,國家之間的包容性和合作意愿下降,競爭性和對抗性上升。新冠病毒疫情加速了上述趨勢的發展。在個別國家的負面“示范作用”下,無節制的“本國優先”原則在全球各個領域抬頭,不僅使共同抗疫遭遇困難,也給正常的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制造了障礙。
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期,中韓關系面臨不少挑戰。
首先,大國博弈和美國因素提高了中韓關系的風險系數。中美關系的競爭性已逐漸常態化,拜登上臺之后美國的對華政策基調仍難有改觀。韓國將韓美同盟視為安保基石,而美國恰恰可能利用這一點,拉攏韓國加入遏制中國的戰車。韓國以往遵循的“安保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思路,能否在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維護韓國的國家利益,需打一個問號。“兩邊下注”的模糊策略也越來越多地暴露局限性。韓國能否頂住“選邊站隊”壓力,制定和實施基于本國利益的自主外交路線,將成為中韓關系的重要變數。
其次,中韓經貿合作仍有脆弱的一面。2019年,中韓貿易額同比下降9.2%,跌至2845.4億美元,這是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美國發起逆全球化潮流、中美貿易爭端加劇、日本對韓發起出口管制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可見,中韓經貿合作對外部環境高度敏感。同時,中韓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已悄然發生變化。隨著中國相關產業逐步邁向中高端,中韓貿易的結合度和互補性有所降低,有些產業開始面臨激烈競爭。
再次,中韓之間的“民心相通”依然有待改善。當前,全球范圍內國家間、族群間的敵意加深,中韓之間一度相當熱絡的國民感情也受到波及。信息技術和社交媒體的發達使兩國公眾人物的一言一行毫無保留地暴露在聚光燈下,加上兩國部分媒體對一些負面事件的聚焦和放大,使兩國國民感情的改善面臨重重阻力。
中韓關系取得的成果是兩國進一步發展友好合作的基礎。同時,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國家,兩國應該超越雙邊關系的視角,為本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發展繼續做出貢獻。
第一,應加強高層戰略對話,提升政治互信,確立和鞏固兩國間互不損害核心利益的基本原則。2019年10月,兩國共同主持了第五次中韓國防戰略對話,這一對話曾因“薩德”問題而中斷。2020年11月王毅外長訪韓時,兩國外長就啟動中韓外交安全“2+2”對話、海洋事務對話及舉辦新一輪中韓外交部門高級別戰略對話達成共識。中韓應珍惜兩國關系來之不易的復蘇勢頭,從過去幾年的沉浮中汲取教訓。
第二,應在半島無核化與和平進程中加強對話協調。中韓應以現有的共識為基礎,共同研究分階段同步推動半島兩大進程的可行方案,并利用彼此的優勢做好朝美俄日等相關方的工作,推動圍繞半島問題的雙邊對話和多邊對話早日重啟。
第三,應加快落實兩國發展戰略的對接,加強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等第三方市場的產業合作。2020年11月12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東盟與韓國峰會中宣布將“新南方政策”升級為“新南方政策+”。而中國也在不斷優化“一帶一路”倡議。中韓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發展戰略,將使兩國經濟在發展戰略之間的對接中迎來更多機遇。第三方市場合作作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合作方式,為中韓兩國的國際經濟協作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兩國應結合第三方市場的發展需求和中韓兩國企業各自的比較優勢,推動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可再生能源和健康醫療等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實現中韓第三方市場合作的高質量發展。
第四,應共同扛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大旗,促進地區合作機制的發展。在中韓等國的共同努力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協定終于在2020年11月15日簽署,全球最大的自貿區應運而生。接下來,中韓兩國還要著力推動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在三方均加入RCEP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水平,納入高標準規則,打造“RCEP+”的自貿協定。
第五,還要共同維護全球和地區產業鏈,并為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凝聚智慧。新冠疫情暴露了突發事態下產業鏈的脆弱性。中韓兩國作為全球和地區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應共同研究使產業鏈兼顧效率和安全的方案,提高其抗風險能力。
第六,兩國應積極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以抗疫合作為良好開端,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加大對全球治理的資源投入和智力貢獻,形成雙邊、多邊、全球治理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態勢。